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 ,我国将保障福利内容纳入劳动关系进行调整 ,作为劳动法的组成部分 ,并不存社会保障法的范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 ,社会保障法应与劳动法合理界定。本文在对各种观点进行评析的基础上 ,从调整对象、调整方式以及改革趋势上透视两类立法的关系。在劳动法上主要是解决国家该退位的应当退位 ;在社会保障法上主要是解决国家该到位的应当到位。  相似文献   

2.
彭华彰 《经济与法》2002,(2):8-11,31
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作为法的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社会保障法和相邻法的部门也具有程度不同的联系。本文着重论述与社会保障法关系密切的经济法、劳动法同社会保障法的关系,以更进一步论证社会保障法的独立部门法地位,从而澄清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亚太地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静漪  井涛 《中外法学》1998,(6):126-127
<正> 1998年10月26日至28日,21世纪劳动法与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香港社会保障学会和亚洲资料专讯中心共同举办,北京大学贾俊玲教授主持会议。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尼泊尔、瑞典、中国大陆,香港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内的代表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中央党校、中南政法学院、浙江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工运学院、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会议共收到国内外学者提交的论文30多篇。会议主要讨论和涉及的问题有: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在湖南大学召开了全国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年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等20多所高校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和学者齐聚岳麓山下,围绕劳动法主体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讨论。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劳动法主体的一般理论问题(一)劳动法主体研究的任务王全兴认为,劳动法主体理论的核心就是要研究如何给劳动法主体定位。为此,首先要研究劳动法领域有哪些主体以及这些主体所构成的体系,特别是体制转型对主体体系的影响,这样才可以联系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并与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法律部门一样 ,处于基本法律部门的地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社会保障法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社会保障法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康 《政法学刊》2001,18(5):9-11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立法经历了曲折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也得以恢复,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断发展。如今,我国在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以及社会救济等方面都制定了规范性文件作为改革和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依据,在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初步奠定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框架。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工作仍然滞后,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要求。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应采取以社会保障基本法为龙头,单行法律法规为主导,相关法律为补充的立法模式。为此,应采取分步走的办法,目前首先应抓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基本法>。  相似文献   

7.
社会法强调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以实现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的目标。我国正在制定中的《住宅法》作为调整各种住房关系的行为准则,可以切实保障居民的居住权利,其社会保障性质十分凸显。为了展现其社会保障意义,《住宅法》的制定可结合国外的经验,从多个方面、通过多项具体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立法源于19世纪末期的欧洲工业发达国家,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随着世界范围内各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不断建立与完善,我国也正在不断地改革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本文认为社会保障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基本的、重要的法律部门,其与劳动法同属于社会法,是社会法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林嘉 《法学家》2002,(1):116-121
一、社会法概念的提出及其定位 关于法学分类方法,自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标准以来,就长期影响着大陆法系各国法律部门的定性.私法与公法之间的区分成为法律体系化的基础.①作为制度的结果,公法和私法的划分已形成了现代法律制度的基本结构,并因此形成法学的体系.就公法和私法的划分,从法所保护的利益为标准,凡是有关公益的法为公法;有关私益的法为私法.从法律关系的主体为标准,凡以国家或公同团体的一方或双方为主体而规定法律关系的法为公法;规定私人相互关系的法为私法.从法律关系的内容为标准,凡规定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权力与服从关系的法为公法;而规定公民相互之间平等关系的法为私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颁布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等规定的出台,不仅给企业劳动用工带来新的挑战,也给律师执业带来新的机遇。全国律协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6月30日在天津举办了"中国劳动法前沿问题研讨会"。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劳动法专业律师、工会代表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近70人参加会议。中华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法概念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诚 《法学论坛》2003,18(2):40-45
本文通过对社会保障的概念与法的概念、社会保障的本质与法的本质、以及现有社会保障法的概念的全面分析 ,对社会保障法进行了重新定义。本文认为 ,社会保障法 (广义社会保障法 )是关于基于社会理性、为保证每一个人的生活安全、维持基本生活并保证生活质量从而保证其生存权和发展权而采取的社会互助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社会救济法、社会保险法和社会福利法三个次级法律规范群 ;狭义社会保障法是关于基于社会理性、为保证每一个人的生活安全、维持基本生活从而保证其生存权和发展权而采取的社会互助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社会救济法和社会保险法两个次级法律规范群。  相似文献   

12.
法的价值是指法对个人、群体、国家、社会、人类的价值。社会保障法具有保障人权、维护社会正义、确保社会安全的重要价值,这些价值的实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在理论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我国采用的是大社会保障概念,社会福利被划分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组成部分。本文对国内外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认识加以梳理,提出社会福利是一个比社会保障更为宽泛的概念。社会福利既包含了旨在保证最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的内容,又把超越于基本生活保障而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福利水平的非保障性内容包括在内,提供物质保障外还提供服务保障,是一个包容内容更为广泛的概念,继续把社会福利当做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作为一项社会制度,需要以法律为依据强制的实施,否则在社会保障的运用过程中连自身应该拥有的保障也失去了.社会保障法的制定是为了完善和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建设,所以可以看出社会保障法和社会保障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密切的.社会的法治建设需要与经济水平相互适应,这也是社会保障法的建立历史.社会保障法是国家将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安排制度,作用在于实现社会安定.关于社会保障,必须要务实其社会制度基础,健全其协调机制,对于现行的社会保障法进行补充和完善,旨在促进我国社会保障法的更好的运用.本文通过对于社会保障法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的具体分析,探讨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建立过程中体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社会保障法的被保障主体 ,指符合社会保障法的规定 ,有权取得社会保障待遇的自然人。作为社会保障法被保障主体的自然人是有差别的社会的人。社会保障法通过保障事实上处于不平等地位的人的基本权利 ,为减少彼此之间的差别 ,追求公平而努力 ;并以法律的权威性保障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人无论从一国迁移到哪一国 ,也无论其迁移了多少次 ,社会保障待遇不应被剥夺 ,迁移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相互协商和配合。  相似文献   

17.
法的价值有工具性和目的性之分。在法学界,一般以正义和自由作为目的性价值,以秩序作为工具性价值。目前的劳动法理论简单移植了这一价值体系。但是,从发生学、劳动法的秩序价值与正义和自由价值的比较、劳动法的性质演变三个角度分析,秩序价值对劳动法而言应该是目的性的。  相似文献   

18.
论劳动法上的劳动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海明 《清华法学》2011,5(2):115-129
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的改革中,制度化的"工人"逐渐弱化,契约化的"雇员"迅速强化,劳动者身份认定以"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分步入司法实践,却出现了法律制度上的劳动者与社会观念上的劳动者错位的现象,劳动关系理论的偏差与劳动者理论的缺失凸显出来。从域外理论发展来看,无论从属性理论,还是独立合同人理论,均不拘泥于合同形式;无论经济上的从属性理论,还是半依附性理论,均着眼于探究劳动法上的劳动者,且不断纠正制度与观念之间的偏差,并有放宽劳动法上劳动者之趋向。深究从属性或依附性的逻辑可见劳动法上的劳动者本质为工人(产业受雇人)。厘定我国劳动者从属性理论,应该祛除合同理论的干扰,把握劳动者的本质,进而在具体的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制度以及劳动程序制度中塑造劳动法上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高校学生实习过程中相关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形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比较研究了对实习学生采取劳务法律关系保护、雇佣法律关系保护存在的不足,进而对高校实习学生采取劳动法保护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研究,最后提出相关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劳动呈现全球化特点,劳工随着跨国公司和集团公司之激增和扩展而日益频繁地跨境流动,使得涉外劳动法案件日益增多,劳动法域外效力问题开始凸显,劳动法的法律性质是公法还是私法抑或其他、域外效力之内涵界定以及劳动法域外适用的基础如何等一般理论问题值得先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