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1986,(3)
近年来,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利用经济合同进行经济犯罪活动,较为突出。据××市各级法院经济审判庭不完全统计,从一九八四年下半年至一九八五年九月,在购销合同纠纷案件中,发现投机倒把、诈骗和贪污等经济犯罪案件有近五十件。在这些犯罪案件中,有的套购国家不允许自由买卖的物资,转手倒卖;有的在销售紧俏商品时,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假冒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2.
各省、市、自治区司法厅(抄送各高级人民法院):整风以来,不少单位和个人对本部所推行的案件登记卡片制度,提出了批评和建议,有的认为卡片制度是好的,但卡片内容有些复杂,需要简化;有的认为填写卡片的手续,规定太死,不应过分强调办案人填写;有的认为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对部分已审结的经济纠纷案件作了比较认真的检查,从检查结果看,虽然绝大多数案件处理是正确的,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四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严而论,办案质量不高仍是经济审判工作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有的案件事实不清、责任不明就调解了事,草率结案,有的案件定性不准,把无效合同当成有效合同处理;有的案件不应调解或调解不成,竟违背法律“和稀泥”或强行调解,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4.
在实践中.有的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只重视案件是否能够顺利的查办.对于检察笔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多年没有组织进行过专业的学习和系统的培训.检察人员制作的笔录不规范,致使案件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瑕疵。有的案件就是因为笔录中的某个段落、某句话,甚至某个词,某个字的差错导致案件功亏一篑。  相似文献   

5.
在“四人帮”垮台前的二、三年里,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我院曾经出现领导软,人心散,工作效率低,案件质量差,积案成堆,上访、申诉多,缠讼不休多的现象。有时候把“拖”字做为处理民事案件的经验,有的案件一拖就是一、二年,把本来不难解决的案件拖成了“老大难”。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对法院很有意见。有的到法庭大哭大闹,躺在办公室不走;有的找县委、到地区、上北京,  相似文献   

6.
李福春 《中国监察》2012,(10):50-51
近几年来,吉林省白城市在案件审理工作中注重提高案件处理的综合效果,把好案件处理前和处理后两道关口,积极探索审理辩护制,有力地促进了案件查办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切实保障了违犯党纪政纪党员干部的民主权利。推行审理辩护,破解难点问题。在一个时期里,有争议的案件定性难、大型群体访案件处理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案件审理工作。有的违纪党员干部由于各种原因,在受处分前不申辩、不善于申辩,在受处分后背地里叫屈发牢骚;有的违纪党员干部由于对法规和政策理解有偏差,对处理结果不服气,心里有怨气,喊冤"找后账",申诉案件时有发生;一些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处理上缺乏党纪政纪依据,不好定  相似文献   

7.
复查统战方面案件的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任务尚未最后完成,仍须继续努力,做到善始善终。 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地区抓得不够紧,还有相当一部分案件尚未复查;剩下的多是一些重大疑难的“骨头案”,难度较大;有些地区底数不大清楚,有的还未认真清理,有的清得不彻底,有遗漏;有些案件不该维持原判的维持了;有的改判后却留了不该留的尾  相似文献   

8.
来信人民检察院对于免予起诉和不起诉案件中的赃款赃物,是否可以作出依法没收的决定?有的同志认为,检察机关是办案单位,可以对免予起诉和不起诉案件的赃款赃物予以没收。有的同志则认为,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无权决定没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着重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应当及时判决”.婚姻法对离婚案件也规定了“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如何确定案件已经到了“调解无效”的程度呢?这是在办案中感到不好掌握的一个实际问题.在研究分析具体案件时,往往对此产生分歧.因而在实践中,有的案件尚未达到调解无效、久调不决的程度,就急忙判决.而有的案件确已调解无效,却未及时  相似文献   

10.
对刑事案件中审判管辖异议程序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案件审判管辖异议是指: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认为受理案件的法院无权管辖以自己为被告人的案件,而提出的管辖异议。法院对某一案件的管辖权,有的直接来源于法律或司法解释的规定,为法定管辖,有的来源于上级法院的指定,是指定管辖。当法院对案件的管辖权不符合法定管辖或指定管辖的规定时,就属于无权管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民间借贷十分活跃,借贷纠纷也不断增多。为了更好地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本文试图结合《意见》的适用,就当前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中容易发生争议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陋见: 一、关于高利率问题有约定利息的民间借贷,其利率一般都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过去,对这类情况往往作为高利贷处理,不仅不保护利息,有的还以高利盘剥没收本金。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利于促进民间资金流转,阻碍了民间资金市场发育。随着我国商品、市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拉关系,走后门,拉拢腐蚀干警的不正之风,不断地吹到吉林省辉南县人民法院。在处理案件中,有的打听消息,有的托人说情,有的行贿送礼,甚至有的单位党员干部以至领导也出面说情,对审判工作干扰很大。此外,还有些当事人因感激法院公正处理案件而送礼。据部分办案人员的不完全统计,自法院恢复以来的几年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公检法部门在轻伤害案件的受理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有的公安机关认为,凡轻伤害,都属于刑事自诉案件,无需经公安机关侦查。不少人民检察院则认为,无论是被害人亲自告发,还是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只要符合刑法第134条第一款即轻伤害罪的规定,就应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检察机关既不批捕,也不提起公诉。而人民法院认为,有的轻伤害不完全具备直接受理条件,应按公诉案件办理。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查阅了一些地、市、县法院判处罪犯的布告,其中有一些写得较好,但有相当一部分写得有问题,影响不好。有的布告对奸情案件的情节写得过于具体,一违反“隐私”案件的规定。有一张布告在叙述罪犯强奸幼女的犯罪事实时,说“多次进行奸淫均未入体”,最后一次强奸时,“女孩疼痛哭喊”,被告遂起杀人灭口恶念。有的布告把被告如何“揭开×的被子”和“搂住不放”等具体情节写上。这类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五年,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受理经济纠纷案件一百五十六件,为一九八四年的三点三倍;结案一百零六件。其中,判决十五件,调解六十五件,其它方式结案二十六件。由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经济纠纷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是在外地,给办案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一些有过错的被告,往往不应诉,不答辩,影响了案件的及时审结。有的案件虽经判决或调解结了  相似文献   

16.
《法学》1991,(3)
近时期来,我们发现有的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依法对有关的物品和文件扣押时,往往不能正确地使用扣押物品清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案质量。其主要表现有四:一是有的人在领取扣押物品清单时,对清单的号码、份数等不进行必要的登记手续。二是有的人填写扣押物品清单不规范,突出的问题是案件承办人既作扣押人或搜查人又作见证人。三是有的人扣押物品之后往往“一扣了事”,对于被扣押人来讲没有最终处理结果。四是有的人将扣押物品清单当作罚没决定书使用.如发现赃款为第三者赌博所得,即决定作罚没处理而使用扣押物品清单。另外还有少数人对与案件无关的扣押物品  相似文献   

17.
一、存在问题: 1.程序不统一。一是对不服不立案决定的复查在办理程序上不统一。有的按照《复查刑事申诉案件规定》第十五条第二款,制作“刑事申诉提请立案复查报告”,立案后才开始复查。有的认为线索初查后不立案尚未进入刑事诉讼阶段,因此无需通过立案程序直接开始复查。二是对办案期限的理解与执行上不统一。《复查刑事申诉案件  相似文献   

18.
过去对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阴私和未成年人犯罪等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没有严格控制,在审理时,有少数干部及其家属,有的还让青少年到场旁听,散布了不良影响.有的在旁听后竟说:“性自由了,性解放了,就没有强奸罪了”.在清除精神污染斗争中,对此问题引起了院领导的重视,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①认真组织干警学习《邓小平文选》,提高大家对清除精神污染重要意义的认识;②对不公开审理的案件,由参与案件审理的干警负责,坚决禁止其他任何人到场旁听;③对不公开审理而公开宣判的判决书要求作到“三不写”,即:不写犯罪的具体细节,不写低级下流话语,不写受害人的名字;④参加不公开案件审理的干警,不准向社会上任何人传播不应该传播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其一,办案人员保密意识淡薄,不慎泄密。一些办案人员往往忽视自己就是带密者,有的在与犯罪嫌疑人、证人及其他当事人谈话中,无意将部分案件秘密泄漏出去;有的丧失警惕性,闲余时间与亲人、朋友、邻里谈论案情;有的不注意保管卷宗资料,离开办公室,既不锁门也不将案卷收拾整齐,随处摊  相似文献   

20.
司法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因生活琐事引发的互相揪扭、撕打事件,其中发生一方受伤情况的也不在少数。各地司法机关对这类案件的认定及处理方式不很一致,有的认为构成故意伤害,有的认为这只是一种侵害人身权的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刑事犯罪,不应当作为民转刑案件处理。即使进入刑事追诉程序,各地的处理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有的起诉,有些作不诉处理,有的对于民事赔偿到位的进行刑事和解,作不起诉处理,而对于民事赔偿部门不到位或是恶意拖欠的则作起诉处理。基于对于这类案件的处理进一步明确化和规范化的考虑,笔者拟对司法实践中发生的二个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完善司法解释和统一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