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串吧之人 泡吧不再是小资的专利,如同咖啡馆已成为寻常的小憩之地.习惯了昼伏夜出的"晚九朝五",已将终夜"孵"留一处,直至醉眼迷离,贴上了"OUT"的标签.他们是夜行的精灵,对醉人的琼浆浅尝即止,却贪婪地享受着弥漫四周的躁动气息.他们已无法使自己的心安分下来,他们需要不同的昧惑氛围,各异的声光魅影.  相似文献   

2.
崛起吧!女性     
“我,是一个女孩!”请你别误会,我的语气是自豪的。“女人不如男人”这是封建制度下众人都默认的,连女人自己也是含着眼泪吞下苦果,这话已成为无法改变的公理。持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一说到女人,“妇道人家,懂什么。”“头发长,见识短”。这些话已成为男人的口头禅。这是对女性的一种耻辱,一种歧视,可是受此压迫的女性,只能长叹一声,只怪自己“命苦”。就在这种女人自甘屈从,男人撑天的世俗偏见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年月。随着时代的潮流,妇女的权力也在不断提高,不再是大事不问、小事缠身,一日三餐围着锅台转。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向被男性称为“软弱无能”的女性中,年轻的女博士韦钰是第一个获得巴歇尔奖章的中国人;二十岁的刘适兰是我国第一个荣获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在国际棋坛上为祖国贏得荣誉的人;女省长,女法官……诸如此类的女性层出不穷。这是女性的骄傲。更有震惊世界的——中国女排,她们用  相似文献   

3.
笔者目前在所教年级作了一次书面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对教师“偏心眼儿”意见很大。那些平时屡受冷遇、嘲讽和责备的所谓“差生”们对此更是义愤填膺。按理说,教师是公正的化身。对待学生,应当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手心手背都是肉,哪边伤了也心疼”啊!可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有些教师对“优生”关怀备至,课外单独辅导,作业深批细改,找他们谈心,问长询短,真可谓俯首甘为“优生”牛;对“差生”则“横挑鼻子竖挑眼”,“风刀霜剑严相逼”。动辄批评、责罚。学习上不闻不问,连最基本的作  相似文献   

4.
假如留心,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长,今天天气凉,咱们少喝一点,暧暧身子。”“算了吧……”“××书记,这点土特产,是一点小意思。”“不必了吧……”“××主任,你的孩子,我们准备破格提拔。”“这不好吧……”这几则对话,答话者似乎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即不赞成搞不正之风。可奇怪的是,在这样的对话之后,人们见到的却恰恰是被××长、××书记、××主任否定的不正之风的上演。原因何在?问题可能就出在话尾的那个“吧”字上。正是这个奥妙无穷的“吧”字,使一个否定句莫名其妙地变成了肯定句:“算了吧”,决不是算了,而是来者不拒;“不必了吧”,也决不是不必,而是多多益善;“不好吧”,更不是不好,而是妙得很!答话者巧用助词,听话者心领神会,于是照喝、照送、照提,皆大欢喜。这些人,真该好好感谢古代造字的那个仓颉,庆幸中国语言之丰富。倘若没有这个“吧”字,事情真是难办多了。还引前例,部下摆上酒宴,是说喝,还是说不喝?说喝,固然可以一饱口福,但上级明文规定不准大吃大喝,且又众目睽睽,那个喝字,怎好赤裸裸地说出口,说不喝,干脆则干脆,可是,面对美酒佳肴的诱惑,腹内馋虫蠕动,嗓子眼发痒,又如何打熬得住?而轻轻一吐,“算了吧”,却...  相似文献   

5.
<正> 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人们,为工作忙碌、为家庭操劳。长期的紧张、焦虑、压力,使人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心力交瘁。好在现代人学会了善待自己,他们总是在想方设法寻觅生活的另一种乐趣。于是,在各式各样能帮人“减压”的“吧”里,“泡吧族”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王亮 《中国保安》2004,(24):22-24
十来岁,对城市的孩子来说,是个无忧无虑的年龄,是个沐浴知识的时光,是个对未来充满遐想的阶段。但是,对农村的孩子呢?“渴望、彷徨、恐惧”似乎成了他们一部分人的心声。从繁华的都市到卫星城镇,到处都有这么一群忙碌的身影:搞建筑、做保洁、捡破烂……他们承担了城里人最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苦活,他们已经成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这就是中国的农民打工一族,被人们约定俗成为“农民工”,或是“民工”。作为都市人,我们看到的多是他们处于社会底层的艰辛与无奈,却少有人关注他们正在棚户区无所事事的“失学子女”。如果你…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到“接地气”。总书记已把基层、群众视为“地气”,党员干部必须善于接这个“地气”,才能获得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我们从事宗教工作的干部来说,也要学会接好信教群众这个“地气”。“接地气”,要清晰路子。对信教群众这一社会群体,我们究竟是否要与他们“接地气”,在道理上是不言自明的。特别是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和宗教形势的发展,主动与他们“接地气”、善于与他们“接地气”已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一、品格弱势。这些学生也许不太讨人喜欢,他们早已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性。自控能力较差,屡有违纪行为;他们在师生中的“口碑”不好,对学校的教育抱无所谓的态度,用故意“顶撞”老师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他们对自己已失去信心,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们的父母大多已“管不住”了,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许多教师也对他们失去“耐心”,对他们提出最低要求,只要“不影响他人就可以”。这些学生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貌似“潇洒”、“无所谓”的背后隐藏着孤独、自卑和无奈,他们是班级中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那么,他们是不是真的像“瘟…  相似文献   

9.
志强的烤吧     
<正>逐渐地,90后这个群体开始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似乎并不以进入公务员队伍或是国企、企业为荣,自主创业成了不少人的选择,他们认为,创业正是一个把自己的追求和事业结合在一起的机遇。好在国家政策环境也在逐步地鼓励、支持年轻人创业。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使之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  相似文献   

10.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1992年2月,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中国的改革开放再次掀起高潮。曾几何时,“出国潮”、“留学潮”在神州大地汹涌澎湃,莘莘学子们为出国留学费尽心机。如今一股归国潮在海外的留学生中越掀越高,“我要回家”成为海外学子的普遍呼声。 上篇:’93中国人才争夺战 的确,更加开放的中国已强烈地感受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危机感。21世纪谁来建设?随着中国经  相似文献   

11.
陈曦 《中国残疾人》2014,(10):33-35
梁小昆是《中国残疾人》杂志2008年第5期报道的人物。那时梁小昆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读“黑白大画幅影像”研究生,毕业后他攻读下电影学院电影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时隔6年我们再次相见,已跨入不惑之年梁小昆发生了很多变化,他的身份从学生成为了老师,他组建了自己幸福的家庭,他的艺术研究方向从静态的图片转为动态的视频。当然,也有些东西没有变,比如艺术追求中“纯粹”的要求,比如对作品呈现时“真实而有趣”的标准。梁小昆追求艺术是因为他“有话要说”,他从图片摄影专为视频创作,是因为能“说得更好”。他未来的理想是是拍一部“作者电影”,创作出体现自己完整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正> 海外有一些学者,把“五四”的“反传统”与“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混为一谈,认为前者开了后者的先河,二者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笔者认为,“五四”与“文革”,形似而质异,不可不辨别清楚。一、启蒙精神与蒙昧主义“五四”运动的主体是知识精英。他们并不是全面地反传统。他们的地位和文化素养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走上反文化的道路。他们所作的工作,主要是借助另一种文化的价值来冲垮  相似文献   

13.
奏下去吧     
最近,我受韩国艺术协会之邀访问了首尔。访问期间我生平第一次观看了“板索里”(Pansori,韩国清唱),这也成为多年来最令我动容的艺术体验之一。虽然名为“韩国清唱”,但这种艺术形式主要是朗诵张力十足的戏剧故事,多半是“演”而不是“唱”。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演出可能会很长一一最长可达8个小时(尽管我观看的那一场演出只有两个半小时)一而且是由一位演员演满全场。  相似文献   

14.
1993年底,北京大学的学生成立了爱心社。他们提出“奉献爱心,社会温馨”的口号;他们奉行“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的准则;他们强调踏踏实实做实事;他们提出的“自爱、爱人、爱环境、爱国家”的倡议已形成了统一的志愿者行动计划。在爱的传  相似文献   

15.
“为官一任 ,致富一方” ,此话如今已成为好多领导干部自勉的座右铭了。现实生活中也确有一批这样的“官” ,他们任职一方 ,甘为人民公仆 ,勤政廉政 ,时刻以“致富一方”为己任激励自己 ,带领民众奋发图强 ,穷则思变 ,用辛勤的汁水改变着当地的贫穷落后面貌 ;或运筹帷幄而废寝忘餐 ,或身先士卒而积劳成疾 ,或呕心沥血而鞠躬尽瘁……这些似“官”不是“官”的公仆们 ,用自己的所作所为 ,忠实地履行和实践着“致富一方”的诺言。在他们的努力下 ,那里的穷帽摘掉了 ,经济发展了 ,生活提高了。“富”或露端倪或已生根。“致富一方”的“官”也由…  相似文献   

16.
拉动浪费     
<正> 彩票用实物兑奖,国家有关部门已明文禁止了,然而不少地方还是我行我素。他们的理由是:“我们是在拉动消费。只一两个星期,便可使几百万元商品进入家庭。”此论差矣。——愚以为,还是以钱兑奖为好!“拉动消费”,所“拉”的多是滞销货。否则,还需“拉动”么!据调查,进入彩民家庭的商品60%左右是名义消费——仍原封不动地放在家里。  相似文献   

17.
就在一批所谓“80后”尚未退出历史舞台时,“90后”一词便已频频跃入人们的视线。“90后”是指一批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年轻人,或许称他们为孩子更为恰当。“90后”说:上课、写作业、吃饭是人生三大痛苦。快乐,一个简单的字眼,却是许多“90后”孩子最感奢侈的东西。他们的童年没了许多父辈曾拥有的那些“掏鸟窝、穿新衣、吃雪糕”等简单的快乐,而他们的父母又为了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绞尽脑汁地规划着他们的未来,实施着深信不疑的教育方式,心甘情愿地和孩子“捆绑”在一起。有家长也感叹:这代孩子的童年被提前消费了,小小年纪感受到的是成人世界的精神压力,他们的快乐显得是那么沉重。  相似文献   

18.
于靖园 《小康》2023,(22):62-63
<正>“我终于做了一件有结果的事。”这句“种地小队”队员们干完活,看着土地真诚说出的话,就是《种地吧》这个节目最真诚的注脚。今年,综艺节目《种地吧》火爆出圈。7月19日,翻开豆瓣网里的《种地吧》综艺主页,会发现上面的评分赫然写着:8.9分。而里面的演职员列表,基本是鲜为人知,很少出现在媒体或新闻里的。“你看了综艺《种地吧》吗?”“这是什么节目?有什么明星?”“一个明星都没有,都是不知名的年轻艺人。”“那它为什么这么火?”“因为真诚。”  相似文献   

19.
<正> “士”是一种阶层性的徽号,至少是高于平民百姓的人才能沾边儿。一个人被一般性地称为“人”,算不得什么光彩;一经被称为“人士”,形象就顿时高出了几分。务工务农的人,只能叫做工人、农人,称为“工士”、“农士”的就很罕见。一务了文,就可被称为“文化界人士”。既然“士”是比“人”高级的社会成员,他们总是比普通人多些“个性”。由于“个性”不同,他们弄出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五年的铁窗生活1968年3月17日傍晚,几个造反派把我叫到会议室,开批斗会。他们杀气腾腾,给我无限上纲,由“顽固的走资派”上升到“反革命”,那个造反派头子怪声怪气地斥责我说:“你已不仅仅是个顽固的走资派,而是犯有资敌通敌的反革命,还不好好交代!”我意识到他们要进一步迫害我,坚定有力地对他们说:“我既不是走资派,也不是资敌通敌的反革命。”那个造反派头子,瞪着他的三角眼睛,如狼似虎,兽性发作,忽地站了起来,把桌子一拍恶狠狠地对着我说:“你没有好下场!”我没有屈服,对他们说:“你们这些做法是违反毛泽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