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7月6日,原侵华日军士兵东史郎邀请战友增田六助、上羽武一郎一起在日本京都举行记者招待会,展示私人的《阵中日记》等战地实录,反省和揭露亲身经历的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暴行。随后,东史郎将《阵中日记》交给京都“为了和平,制止战争展览会”展出,并以《阵中日记》为蓝本,撰写出版《我们的南京步兵队——一个召集兵体验的南京大屠杀》一书。但这本实录却遭到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围攻。  相似文献   

2.
1997年12月13日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制造“南京大屠杀”60周年纪念日。这一惨绝人表的历史惨剧,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然而,李登辉却在此时此刻散布亲日、媚日言论,公开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鸣免叫屈,激起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极大愤怒和严厉谴责。李登辉去年12月18日在接受日本《产经新闻》专访时说:“日本就过去对中国的侵略,持续向中国低头道歉的倾向,做得太过分。中共会在南京大屠杀这种问题上,持续向日本抗议50年,甚至100年…·”南京大屠杀以及日军在中国各地的暴行,是人神共愤的罪行。李登辉不但没有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对南京…  相似文献   

3.
唐鹤龄 《黄埔》2007,(6):32-33
“……飞机不断地丢炸弹,大炮还在隆隆地响,我们拼着最后一滴血,守住我们的故乡……”这首《慰劳伤兵歌》是亲历过血雨腥风的我终生难忘的一首歌。  相似文献   

4.
重要的在说清真相《新民晚报》原副总编冯英子有一位写过《邓小平嘱托》的日本作家,打算继续写一部《南京大屠杀》,到上海来搜集一点八一三抗战资料,外办为他开了一个座谈会,约了文史研究馆一批老人参加,把我也找去了。八一三抗战,是一次古今中外空前的战争,是表现...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为了反战,为了和平,为了不忘历史,中国拍摄了一部叫作《南京大屠杀》的电影。据说,电影还在拍,日本人就有意见了,说是“大屠杀”太血腥,对人感官太刺激,不宜使用。所以,就有中国人立即建议,说可以改成《南京1937》。 我不知道拍摄这部电影是否用的是正在升值的日元,我不知道那些主张易名的国人祖上是否与日本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即便这一切都是或不是,我还是毫不犹  相似文献   

6.
范有生 《北京观察》2015,(11):64-65
10月12日《北京日报》刊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消息传开,令我这八十七岁的老人备感振奋.记得我上小学时,一位叫郑立明的老师曾告诉我们,日本在南京杀死了几十万中国人,后来这位老师因参加抗日活动,被日军逮捕,关进了玉田县城内北大营牢房,这件事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7.
对兰晓龙这个名字,你或许会感到陌生,但他编写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和当前热播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可谓风靡全国。如今有一种流行叫“兵毒”,剧中峥嵘的戎马生涯,硬派的男人气质,令亿万观众欲罢不能……兰晓龙正是这种“兵毒”的制造者。从无心向学的浪子,到“不着调”的军人,再到今日名满文艺圈的鬼才编剧,他的身上隐藏着太多故事。  相似文献   

8.
《乡音》2007,(8)
不是所有人都唱过这首歌,但当过兵的人肯定唱过这首歌——《我是一个兵》已传唱了整整57年,许多中老年人耳熟能详。"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那雄壮嘹亮、铿锵有力的旋律,传遍了神州大地,天涯海角。它的知名度远远超过词曲的作者。  相似文献   

9.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7月1日7时37分,一曲清扬而空灵的歌声,拉开了百年庆典的帷幕!三千人的无伴奏大合唱,如空谷传响,动人心弦,广场上沸腾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沉醉于歌声中的浓浓深情,旋即又情不自禁地汇入这激荡过几代人心扉的旋律.一曲清唱之后,军乐团伴奏响起,此刻的广场已是群情激昂,7万名观众与合唱团一起,高唱《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暖场歌曲,把广场的气氛迅速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10.
五月的一天,在讲到《哲学基础知识》中"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时,我在PPT上展示了一封信——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联名写给赵薇的一封公开信。这封信源于10年前刚出名的偶像明星赵薇因穿着疑似日本军旗装而遭到大家质疑和批评。当我把这件事的缘由给同学们简单讲述了以后,我问他们:"为什么赵薇穿一件衣服竟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大家谈谈你们对这件事的看法。"话音刚落,教室就沸腾起来。  相似文献   

11.
《台声》1995,(9)
58年前的12月13曰,对于南京乃至全中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日本侵略军攻占南京,30万手无寸铁的南京同胞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下,酿成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光阴如箭岁月流逝,虽然“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然而它留给中国人民惨痛的记忆却永远也不会消失。如今,一部再现“南京大屠杀”那一段惨痛而悲壮历史画面的影片——《南京大屠杀》,己由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1)
<正>摘编自2016年12月16日台湾《旺报》12月13日是中国大陆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官方举行了隆重纪念仪式,一篇题为《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的网文,在民间激起了热烈反响。来自南京的大学生作者,回顾了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写作《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的艰辛历程,并以鲁迅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车轮转到2002年,《人民公安》杂志满载累累硕果迎来了创刊50周年的盛大庆典。作为一名《人民公安》杂志读者的我想了很多,很多……我,公安战线普通一兵,虽然工作的时间已有13年,但亲眼看到那些干了几十年的老公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个个都有老黄牛一样的精神。我,公安战线上的一个后来者,虽然入门的时间不长,但亲身体验到一条静悄悄的战线,没有鲜花掌声,他们照样默默奉献,经费紧张、装备落后,他们还是痴心不改;远离荣誉、无缘金钱,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工作上的苦衷,物质上的清…  相似文献   

14.
<正>在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烈士广场,石碑上镌刻着薛介民和姚明珠的名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新近出版的《白鸽木兰》,记载的就是关于二人“大爱”的故事。作者李黎是二人的儿媳,现居美国加州斯坦福。机缘巧合,笔者与其有了一次深入交流。谈及《白鸽木兰》,李黎说,那是献给我从未见过的公公婆婆,是他们烽火中的大爱精神感动了我。  相似文献   

15.
1月23日,日本右翼分子在大孤国际和平中心上演了否定南京大屠杀,为在侵华战争中死去的士兵招魂的闹剧,中国留学生和日本一批进步人士静坐会场外,高举“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等标语,表示极大愤慨。我外  相似文献   

16.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悠扬稚嫩的童声拉开了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第二次道德讲堂进广场活动的序幕,在秀美如画的山城卢氏,在文武二山的山脚,在河洛文化发源地之一古莘川之地卢氏县洛水之畔的卢圆广场,《我学弟子规》、《洛水河畔一棵杨》、《捐款》、《生日礼物》等十四个展示道德风采,弘扬正能量的优秀节目真情上演,上万干部群众一起再次感悟道德的魅力,接受心灵的洗礼,把卢氏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在中国古城南京制造的一个特大惨案。从1937年12月13日,全面攻入南京城的日军开始对平民和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实施长达40多天渗绝人寰的大屠杀,30多万人渗遭杀戮。南京这座被称为“六朝古部”的城市,约1/3的建筑被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有人说,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中与波兰奥斯威辛大屠杀、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对人类使用的第一颗原子弹)并列的三个特大惨案之一;也有人说南京大屠杀是亚洲版的奥斯威辛大屠杀。  相似文献   

18.
克艾文女士教我学英语过六年兵,1965年从部队复员以后,参加了一个为期15个月的英语强化班,然后就被分配到《中国建设》杂志社,也就是现在的《今日中国》杂志社。那时候我们九个人在一间大办公室里办公,我每天从早到晚坐在角落里打字,屋子里除了我以外还有五个中国  相似文献   

19.
正"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伴随着《最炫民族风》的歌声和音乐节奏,家住重庆市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古楼湾社区三栋的李秀英大妈,吃过晚饭后又来到社区广场上,和大家一道跳起了健身坝坝舞。在广场四周的休闲椅和林荫道上,一些老人和小孩,或散步聊天、或围坐下棋、或打闹嬉戏……整个社区充满祥和和欢乐的气氛。说起这一温馨和谐景象,在林荫道上休闲散步、家住社区二栋的张有福大爷发出感慨:"多亏了辖区人大代表的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演出舞台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时而身披彩条、手持蓝色海宝吉祥物,热情挥飞彩练;时而身着亚洲各国服装、手持星星,随着日本著名歌手谷村新司《星》的节拍轻舞;时而在意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今夜无人人眠》震撼的歌声里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