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龙多山摩崖石刻位于重庆市合川区龙凤镇。龙多山是巴蜀佛道名山,相传在西晋时期有广汉人冯盖罗在此修炼成仙。唐代武则天时期,曾敕令山僧在龙多山建立放生池。唐代天宝十四年,巴川郡太守韦藏锋在此祭山。龙多山南麓的山间盆地还有赤水县城遗址,古代赤水县城的兴衰与龙多山摩崖石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龙多山摩崖石刻主要分为摩崖造像和摩崖题刻,分布于龙多山东岩、南  相似文献   

2.
牛英彬 《红岩春秋》2020,(4):F0003-F0003
龙多山摩崖石刻位于重庆市合川区龙凤镇。龙多山是巴蜀佛道名山,相传在西晋时期有广汉人冯盖罗在此修炼成仙。唐代武则天时期,曾敕令山僧在龙多山建立放生池。唐代天宝十四年,巴川郡太守韦藏锋在此祭山。龙多山南麓的山间盆地还有赤水县城遗址,古代赤水县城的兴衰与龙多山摩崖石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龙多山摩崖石刻主要分为摩崖造像和摩崖题刻,分布于龙多山东岩.  相似文献   

3.
自殷商时代算起,到清代末年为止,我国古代石刻文献的制作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石刻文献中蕴藏着丰富的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利用石刻文献,既可以补充传世文献的缺略,又可以订正传世文献的讹误。中国的石刻文献,主要有灵石刻辞、摩崖刻辞、器物刻辞、墓葬刻辞等四个来源。石刻文献的分类工作,应本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原则,类目体系的设置应同时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够全面而又准确地反映出石刻文献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二是能够便于人们方便快捷而又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料来从事研究工作。在研究石刻文献的过程中,既要阐释石刻文献的思想内容,也要揭示石刻文献的形制特征与行文惯例。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11,(5):48-48
《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我省成县城西13公里处天井山下的鱼窍峡(今名丰泉峡)中,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因摩崖文中有“郡西狭中道”一语,而称为“西狭”。《西狭颂》之名由此而得。碑下,有一清潭,相传古代有黄龙自潭中飞出,故俗谓潭水为“黄龙潭”,《西狭颂》为“黄龙碑”,  相似文献   

5.
黄燕 《求贤》2007,(6):25-25
广东肇庆市七星岩摩崖石刻集诗词歌赋、游记史实、对联题咏与崖刻画于一炉,其中以诗词歌赋为最,故又有“千年诗廊”之美誉。我怀着爱诗、读诗的心境,寻梦走进“千年诗廊”。  相似文献   

6.
别致 《当代党员》2022,(7):27-28
<正>被雪染白的树枝间,大足宝顶山摩崖石刻色彩明丽;洒满星辰的夜空下,资阳安岳卧佛肃穆地守候了上千年……1月24日,重庆市大足区美术馆,“看见——巴蜀石窟”摄影展上,一张张展现着石刻文化的照片让人应接不暇。开展的第一天,馆内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游客在这里能够同时领略重庆大足和四川资阳、乐山的石刻风采。像这样的文化牵手活动,  相似文献   

7.
钟桦 《学习导报》2014,(3):57-60
在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著名的十大“三绝碑”:湖南郴州苏仙岭三绝碑、四川成都《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湖南永州柳子庙《苏轼荔子碑》、山东《潍坊新修城隍庙碑》、福建泉州《万安桥记》大字碑、河南临颖《上尊号与受禅碑》、湖南祁阳《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开善寺《宝志公象赞诗碑》、陕西高陵《李晟墓碑》、河南郑州《苏轼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石碑》。在十大“三绝碑”中,湖南占了三席,郴州苏仙岭三绝碑位居第一。这足以说明湖湘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8.
禅,与佛学有关,很普通的一个字却蕴含着巨大的玄机。其实,禅就是一种智慧与生活,一份淡泊与宁静。禅在何处?各人自品,心中有禅:诵经读书,参禅悟道;茗香飘逸,茶禅一味;泼墨挥毫,养身修禅……这是有点雅兴的人的"禅",而我等在城市、乡村忙忙碌碌地奔走讨生活的人,有没有点禅韵可以品味呢?有,那就是口头语,口头有"禅"——口头禅。  相似文献   

9.
这是我们安徽省唯一一处被江泽民同志亲自命名的历史文化景观,这是我们安徽省唯一一处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观”的神秘之地。它,就是奇窟成群的花山谜窟。花山谜窟地处安徽省黄山市市郊,离黄山市区仅20分钟车程。走在横跨新安江的通往花山谜窟的索桥上,导游员告诉我们,目前已经发现的36个石窟就隐蔽地分布在南岸群山山体内。其隐蔽程度我们当然心中有数,我们已调阅过早些时候的1:50000区域地形图,发现该区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3,(16):104-105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独特景观,那里不仅有火山、温泉,也有丰富的动植物,狼和河狸就生活在其中。有了狼,河狸变多了在20世纪之前,狼在那里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凶恶的,它们不仅捕猎家畜,还会袭击人.因此人们对狼采取捕杀的态度,到20世纪20年代,那里的狼基本上被消灭光了。后来,人们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埘人类社会的好处,于是开始保护野生动物,对狼的态度也有了改变,到20世纪末,黄石公园中的狼又繁盛起来。  相似文献   

11.
前些年,"狼文化"在管理界风靡一时。然而,现在很少有企业家再提"狼性"了。一位遭过"小狼"伤害的企业家感叹:如果盲目地提倡"狼的精神",一旦真正培养出了没有团队精神的"狼",结果必然是弄巧成拙,养"狼"成患。这个提醒对军队来说也颇有启示意义,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因为强调"狼性",而忽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根本。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吴起说过:"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  相似文献   

12.
正关岭,又名关索岭。这里曾是三国古战场,是中国摩崖石刻文化的谜都;是云贵高原瀑布之乡,更是2亿多年前的古生物化石"联合王国"。这里民族风情浓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锋。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每一处山水都是令人留连的画卷,每一个季节都有让你驻足的美景。  相似文献   

13.
<正>世事人物脉络纷繁复杂,无论时隔多久,能于不期然间有所勾连,便是一种缘。多年前,武夷山风景区申报"双世遗"时,我曾参与编辑过一本画册《武夷山摩崖石刻精选》。记得其中有一幅"打倒日寇,保我中华"的石刻照片,繁体字极端工整但结构幼稚。在著名风景区涂写刻字,不妥,即使是同仇敌忾的政治标语,当时心里还有点不屑。多年后,我要写一篇关于台湾抗日义勇队的文章,查阅资料时又看到这本画册。那幅刻于武夷山苍屏峰石壁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五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个大型专栏节目——《人与自然》,较之原来的老名牌《动物世界》涵盖面更广阔,增加了植物、环境与人类等内容,使人耳目一新.其中关于狼的那一段相当精彩.看完前集,想看后集.狼,一向以凶残著称.自古以来,伤害家畜的狼早就成为人类的敌人.反映在语言里,狼从来不是好东西: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心狗肺,披着羊皮的豺狼,狼外婆…….诅咒狼一无是处的寓言、神话、小说多得不可胜数.然而这次我们从“生物圈”小栏目的电视摄相中,看到了狼也有优点,它们对同类是友好的,对幼狼非常关怀.这群并非一家的母狼、公狼和三只狼崽,从陌生到亲善,嬉戏搔闹,情趣盎然.您看那公狼获得了猎物,先让小狼开饭吃饱,它却在一边欣赏着,守护着.  相似文献   

15.
正巴州区:南龛摩崖造像巴中曾荣获"石窟之乡"美名,它有东龛、南龛、北龛、西龛,尤以南龛最胜,规模宏大,雕嵌玲珑,栉比相连。南龛古窟造像始创于南北朝,现有造像一百三十七龛,二千余尊,有经幢十四座,造像碑十则,新建碑四则,严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题记五十条,诗文五十二首。南龛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神情潇洒、典雅大方,为研究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南  相似文献   

16.
浮山坐落在我省枞阳县境内,山水清淑,岩壑灵奇,风景秀丽,是一个以火山岩和摩崖石刻为特色,并与河湖风光、人文景观相辉映的风景名胜区。弦歌聚涌历千年繁盛,人才辈出经万劫不衰,造就了浮山历史悠久、人文丰厚的特色。浮山南接烟波浩渺的白荡湖,西邻菜籽湖,“东西南北皆水汇”、  相似文献   

17.
正清镇市位于贵州省中部、贵阳市西部,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享有"中国避暑之都,西部锦绣湖城"之美誉。600多年的历史,成就了清镇丰富的文化遗迹:古城墙、古驿道、石牌坊、摩崖石刻、古汉墓群,铁梅和尚遗恨的茅坡寺、姜家堡丁氏易学的渊源,明代驻军重地"三屯、四哨、五堡",以及巢凤寺、易居斋、梯青塔、骆家桥、姬昌桥、张端望墓、滴澄关等,源远流长,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8.
序言: 黔西南晴隆县城飞凤山上,有一处400多年前留下的两个字的石刻:“欲飞”。在曾经是全国最贫困县的地方有这样的历史遗迹,对今天来说是一种蕴意丰富的巧合吗?“欲飞”,又包含了贵州大山子民们多少的企盼和希冀呢? 诗人们把巍巍苗岭看作是贵州外化形象的代表,把滔滔乌江称为是山区农民的乳娘,而学者们则把“欲飞石刻”比喻成贵州人民向往雄鹰展翅的一种内在冲动。  相似文献   

19.
汤雄 《世纪风采》2006,(11):25-28
今年早春,我偕妻子去苏州城外三十里地的香雪海探梅,归途顺便去石壁一游。石壁又称石壁窝,为蟠螭山顶峰上一块凹陷之地,面积三亩有余。石壁上有摩崖石刻26方,均为当年李根源、章太炎、吴湖帆、谷钟秀等吴门隐士名人所题刻。山顶另有永慧禅寺一座,据《光福志》载,寺为明隆庆三年(1569年)僧憨山复创。  相似文献   

20.
世界第一大佛--乐山石刻弥勒坐像,以其巍峨雄伟的气势闻名中外.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坐落在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依凌云山的山路开山凿成,面对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汇流处,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这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称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