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舒炜 《廉政瞭望》2012,(11):14-17
对大多数落马贪官来说,受审判刑后的刑期大都可以简化成一系列的数字,而悔意浓浓的同时,他们中的不少人仍在想尽一切办法,开动所脑筋,以求做些减法。 对普罗大众而言,这些数字却显得冰冷。他们痛恨贪官,更加想感受惩处贪官的那份力道。在这里面,可能有他们的父母遭到官商勾结下的暴力强拆,或是妻儿服下贪官大笔一挥不假想思索批出的假药。  相似文献   

2.
随着反腐之剑高举,一个个贪官受到惩治。“要钱不要命”成了贪售真实写照。钱,身外之物,世人皆知。贪官却舍命求财。当贪官走向刑场时,不少人发出痛不欲生的悔恨,然而,悔过已晚贪官毙命,于己,咎由自取,本不足惜。但对后人,尤其对仍在为官者,却有着震撼心灵的的警示——只有廉政为民,才能避免重蹈贪官可耻可悲的覆辙。  相似文献   

3.
昔日,他们位高权重,显赫一方;如今,却成为落马贪官,身陷图圆。他们在狱中表现怎样?有哪些悔悟和反思?前不久,江苏省有关部门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中,采访了正在服刑的几名贪官。他们在狱中的含泪诉说和现身说法,可以使人受到教育和警醒;  相似文献   

4.
随着反腐之剑高举,一个个 贪官人头落地,“要钱不要 命”成了一些贪官真实写照,成了老百姓鄙视贪官的口头禅。钱,身外之物,世人皆知。贪官却舍命求财,在贪婪中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当他们走向刑场时,却发出痛不欲生的悔恨,然而悔之晚矣。 贪官毙命  无路之时说悔迟 一些贪官污吏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掠财。然而,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最终将一个个贪官送上了断头台。 贵州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省委书记夫人阎健宏大肆贪污索贿,被判处死刑; 广东省大龙集团公司总经理谢鹤亭(副厅级)贪污公款人民币419万、港币…  相似文献   

5.
《廉政瞭望》2004,(4):9-11
据统计,近年来,贪官落马80%来自群众举报。而当人们为贪官落马击掌相庆时,是否想到:为举报贪官,多少举报人都有一部用血泪写就的辛酸史。因为拳报,举报人付出巨大代价;因为举报,举报人常常惨遭迫害。贪官倒了,而举报人的境遇依然那么凄惨;贪官判了,而贪官的罪名中却少有“报复陷害”罪。这不免让人产生“免死狗烹”的悲哀!  相似文献   

6.
王翔 《党课》2006,(12):42-45
一些大大小小的贪官们,时不时地要表演一把、“作秀”一番:明明是视钱如命、贪得无厌,却要装成超凡脱俗、两袖清风;明明是好色之徒、男盗女娼,却要装成正人君子、道貌岸然;明明是巧取豪夺、中饱私囊,却要装成正直无私、清正廉明……揭示一下贪官的作秀伎俩,对我们认识其“庐山真面目”、揭露其腐败行为,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关于小节问题,许多领导干部都是非常注重的。可以说,小节紧连着大节,大节体现在小节。然而,注重小节者并非廉官独有,有时,一些丧失大节的贪官对小节的在乎程度也是超乎人的想象。贪官重小节,自然有他(她)的良苦用心。依笔者揣测,首先是刻意追求做掩护。在人们的印象中,贪官大都花天酒地,气势凌人,然而这样往往招人耳目,容易“翻船”。“聪明”的贪官却不这样,他们和廉官一样对“小节”非常在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让人很难相信如此一位“好干部”竟然与“贪”联在一起?!其次是“低调处理”保安全。看起来谨小慎微,没…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23):75-76
近年来,贪官一心想升迁却上当受骗的事屡见报端,令人深思。在当下一些地方,买官卖官很有市场。贪官们上当受骗,不过是因为其官迷心窍,利令智昏,习惯性地又跑又送,却不小心跑错了地方,送错了主人。本文将为您盘点十大受骗贪宫,回顾一下这些贪宫无耻而愚蠢的嘴脸。  相似文献   

9.
与“少年继母”游学上海 1921年。蒋介石母亲去世,当时,尽管国民党内部斗争激烈,华南军事局势吃紧,蒋介石却遵奉古礼服丧,在溪口守丧数个月之久。  相似文献   

10.
从廉官变贪说起□肖璋玉生近来,新闻媒体报道了几则廉官蜕变为贪官的新闻,引起了不少的轰动。有人感叹,有人惋惜,也有人大惑不解。其实,廉官、贪官并不是天生的。从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廉官不一定始终是廉官,贪官也不一定始终是贪官,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贪...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2,(15):74-76
贪官,坑党坑民坑社会,用贪腐毁灭着大家的美好期盼。他们巧取豪夺,贪污受贿,在位时顶着几十载浮名,中饱私囊,暴露时却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从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角度而言,要揪出一个贪官,并不容易,这里面涉及若干连锁环节,不能有一个疏漏。而民众更关心的则是“金额有多大”,会“判多久”。贪官落马大陕人心,自然最想知道他会有什么结果。  相似文献   

12.
昔日,他们位高权重,显赫一方;如今,却成为落马贪官,身陷囹圄。他们在狱中表现怎样?有哪些悔悟和反思?前不久,江苏省有关部门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中,采访了正在服刑的几名贪官。他们在狱中的含泪诉说和现身说法,可以使人受到教育和警醒。  相似文献   

13.
罗满元 《求贤》2008,(3):43-43
如若有人问,中国贪官到底有多少桃色新闻?这大概很难统计。因为贪官创造的纪录早已让人们失去了好奇的胃口。仅从规模上讲,就有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包养140多个情妇的“超级纪录”,有被称为“五毒书记”的湖北省天门市原市委书记张二江的“床上一百单八将”。但如果有人要问贪官桃色新闻产生的原因。我们却能说出个大概。我们无须论证先有色还是先有贪。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反腐之剑高悬,一个个贪官人头落地。当他们走向刑场时。欲思回头却已迟。  相似文献   

15.
翻开贪官们的反省材料,总会发现类似于这样的内容:走上领导岗位后,不注重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将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以至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按照贪官们的这一逻辑,贪官一旦混同于普通百姓,就犯了罪,而我们的百姓一贯就是这样的素质,岂不更容易犯罪?一派胡言,简直是强盗逻辑。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贪官在位时的情况,他们平时高高在上,对老百姓颐指气使,不屑于“混同普通百姓”,不和群众打成一片,一旦犯了罪,受了罚,他们不是从自己的灵魂深处找原因,却把板子都打到老百姓的头上,好像都是自己…  相似文献   

16.
审判长问一贪官:“多年来你索贿受贿,数额巨大,那么,常送钱和送钱最多的人,你一定记得很清楚吧?”贪官愣了愣.咧开嘴说:“不瞒你,越是常送钱、多送钱的,我倒不在意,记不清了:但那些沾过我的光却一毛不拔的人,我倒是记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17.
对于贪官,老百姓早就深恶痛绝,但庸官懒官同样可怕。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庸官死后去见阎王爷,他洋洋自得地陈述自己生前如何两袖清风,自以为可以得到赞扬,不料却遭到了阎王爷的斥责,说他当官几十年,整日浑浑噩噩,从未给百姓办过一桩实事,倘"置木偶于堂,不饮不食,岂不远胜公乎"!由此可见,庸官懒官有时比贪官更可怕。虽然他们不像贪官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名“积极干事”的贪官。甚至因为“积极干事”,多次拒绝提拔,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做法,却没有引起上级的怀疑;一次拒绝提拔没有引起怀疑也罢,多次都没有引起怀疑。直至把这名本来并不大的贪官“养成”了贪腐近34L元的巨贪,这难道不是怪事吗?  相似文献   

19.
明眸 《廉政瞭望》2010,(13):56-57
在创作《抹黄》之前,砚清曾在某媒体任职。一次,他编发了一篇报道女贪官生活糜烂的稿子,没想到却引起官司,女贪官称媒体“抹黄”了她,最终还打赢了这场官司。砚清很不服气,萌发了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愿望,书名就叫《抹黄》,为媒体正名。  相似文献   

20.
一边是贪官们大肆卖官敛财、劣迹斑斑,一边是绝大多数干部虽早有觉察却保持沉默。近年来,安徽省有18个县(区)委书记因卖官受贿被查处。安徽省纪委的专家说:正是“绝大多数干部的沉默”、“毫无责任感的沉默”,形成了这些贪官们腐败行为愈演愈烈的“黑色土壤”,这种现象值得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