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河南政报》2013,(3):2+41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现代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新型工业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建设产业集聚平台依托中心城市和县城,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规划建设二、三产业集聚发展平台,以城镇功能完善吸引产业集聚,以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互动发展格局。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的要求,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突出主导产业,完善服务配套,严格准入门槛,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一批规模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和新型  相似文献   

2.
从“地的城镇化”到“人的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白水 《今日浙江》2013,(15):26-27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新意在于将以往粗放的"土地城镇化"转变为"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从2010年开始,浙江推进城镇化的着力点是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发挥小城镇的人口集聚功能。目前,浙江的城镇化率为57.9%,常住人口5180万人,按照国际标准城镇化最高阶段70%测算,将来也仍有近2000万农村人口,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在短期  相似文献   

3.
运用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障碍度诊断模型,评价2009~2018年湖北省16个市州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耦合协调度,综合诊断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16个市州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较低;耦合协调度较低,长期处于中度失调状态,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16个市州呈现三层耦合协调等级;障碍因子包括经济城镇化发展不足、社会城镇化受阻、财政平衡能力弱、大量人口外迁.对应可采取完善政策制度、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平衡财政收支、积极应对人口流动等措施,以期为推动实现湖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高度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宁波市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乡镇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首个改革试验区块,自2013年起,该街道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为契机,以实施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房置换成股份合作社股权、社会保障和集聚区住房的"三置换"为抓手,深入实施规划优化、集聚建设、产业发展、农村改  相似文献   

5.
<正>科技创新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议:一是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协调发展。要最大限度地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促进人、财、物向城镇集中,实现集聚经济,实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加快科技培训,让技能农民安居乐业。新型城镇化最需要实用科技和人才的支撑。农业科技创新尤其需要"田间地头"的示范引领,将教科书上、媒体上的科技信息,转  相似文献   

6.
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和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发展成为我国土地集约程度较高、现代制造业集中、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7.
正我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取得了丰硕成果和丰富经验,但要实现现代小城市的目标,试点镇面临越来越强的集聚效应、越来越大的城镇规模、越来越重的建设任务、越来越高的管理要求,培育试点任重道远,需要抢抓发展机遇,深化试点改革,在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上作进一步探索。下一轮小城市培育,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和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总要求,以"加快人口集中、注重素质提升,加速产业集聚、突出结构优化,促进功能集成、增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应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原则下,走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并举的发展道路。现行的土地制度已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障碍,亟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和发展: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农民宅基地制度及农民住房财产权制度,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实现;改革征地制度、划拨制度及工业用地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调整用地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市场决定土地资源配置;实施户籍制度、财税制度、融资机制与土地制度联动改革,改变土地财政的城镇化融资模式;政府回归土地管理的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下,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黄金结合点,是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的重要支撑。一、我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目标和挑战(一)总体目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解决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在此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涉及土地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户籍制度和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房地产管理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多种改革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如何让城镇化发挥其扩大内需的潜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宏观经济的稳步前行,是未来改革创新的重要问题。人如何市民化"人"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和核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求城镇发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界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概念的基础上,揭示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逻辑关系,概括了现阶段我国产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宁政办发[2018]1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推进铁路用地及站场毗邻区域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是加快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铁路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力抓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国办发[2014]37号),为增强铁路企业发展活力,盘活存量土地资产,积极推进我区铁路建设,按照"支持铁路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自主开发相结合、盘活存量铁路用地与综合开发新老站场用地相结合、筹措铁路建设资金与弥补城际铁路运营亏损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3.
韩山 《乡音》2013,(2):20-21,10
2012年以来,"新型城镇化"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词,而且从中央到地方以"新型城镇化"为主题的改革之音日渐高亢。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打造发展新引擎。"新型城镇化成为撬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支点。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过程中,我们该怎样走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让燕赵大地在"美丽中国"的美好版图中炫出独特风姿?在2013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张友良 《传承》2012,(2):62-63
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产业结构城镇化、城市建设和生活环境城镇化的综合化。我国城镇化存在着"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实际有效城镇化率低";"城镇化质量不高,‘伪城市化’";"大城市无序发展,小城市和中心城镇规模扩展但留不住人,有城无市"";城镇化建设过度依赖土地扩张"";城镇资源环境条件恶化"等问题。要深入理解城镇化内涵,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内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6,(19)
正长期以来,代表城市扩张的土地城镇化速度,远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是我国新型城镇化一大顽疾。近年来,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快于人口增长的势头仍在进一步放大。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强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靠行政命令、搞运动式,但一些地方层层分解、相互攀比、调整口径,存在人为推高城镇化率数字乱象,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与质量持续提高。同时,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三权"有偿退出渠道不畅,土地市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8,(17)
正非户籍人口,是指那些未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常住户口的人。重视非户籍人口市民化问题,是彰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8年3月发布了《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明确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实施2018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第一项重点任务。这是继2016年9月国务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镇化道路在"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两种模式上发展,各地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基于人口、土地、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城乡统筹与"三化"并进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实现农村资产的确权化与资本化、推进全面的均等式的城镇化建设与促进大中城市、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河南政报》2013,(17):42
借鉴国际经验,规划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区,为空港、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打造畅通高效的交通网络、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集约有序的城市空间,建设现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城市综合服务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塑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促进人口集聚。加快高端商务商贸区建设,提升航空金融、商务商贸、中介服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6,(2)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调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是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也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可量化的质量指标。随着"户籍城镇化",农村转移人口将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解决好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二是解决好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的全覆盖问题。城镇化是中国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人口城镇化的表象化和复杂化共同影响新型城镇化质量,土地城镇化的功利化和闲置化并存阻碍新型城镇化进程,人口与土地两种生产要素资源错配制约新型城镇化效果。应加快流动人口融入城镇,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建设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