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电脑网络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作为负面效应的网络犯罪随之出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诸如网络入侵、网络盗窃和诈骗、信息炸弹、有害信息传播、非法盗版等等。对付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不仅要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发展良好的网络教育文化和网络安全技术,而且要建立专门化的网络执行机构和警察队伍,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此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打击网络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犯罪本源理论是犯罪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终极性、一般性、不受限定性、指导性等特征。犯罪内因是犯罪本源研究的主攻目标。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动力推动所形成。犯罪动力可划分为犯罪原动力、犯罪内动力、犯罪外动力,这三种动力实质上就是犯罪行为的动力源,它解释了犯罪产生的源头和形成过程,所以称其为犯罪动力论。犯罪起源于无阶级社会,母系社会就有了犯罪雏形,父系社会犯罪已相当严重。犯罪本质可一般性表述为犯罪是一种反社会的、危害统治秩序的最极端行为,其政治特征是阶级性,其事实特征是危害性,其人身特征是危险性,其社会特征是关系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犯罪是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而急剧增长的城市问题。我国城市犯罪的研究虽起点晚,但成果累累。表现在对城市犯罪状况研究方向,分析了90年代城市犯罪的一般趋势表现为:城市犯罪随社会转型而增长,外来人口是城市犯罪的重要人口,青少年是城市犯罪的主要人员,财产是城市犯罪的主要目标,共同犯罪是城市犯罪的重要形式,暴力是城市犯罪的重要手段,认为城市犯罪的一般成因主要有:城市生活的差异性导致心理的不平衡,金钱成为城市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中介,淡漠的市民关系为越轨行为提供条件;在城市犯罪的控制策略方向提出,应加强外来人口、青少年的犯罪预防,强化城市居民的被害意识,通过环境设计建设以提高社区威慑防范能力。目前我国在城市犯罪研究不存在一些问题,对犯罪成因和犯罪控制方面的研究比较粗浅苍白,研究手段比较单一,实地研究手段少,研究不深入等。  相似文献   

4.
林东 《湖湘论坛》2001,14(5):33-34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国近几年来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他们的行为不仅毁掉了自己的前程,而且极大地危害了社会。最近,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许多案例令人触目惊心。严酷现实告诉我们,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图通过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的剖析,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一、青少年犯罪特点 ──犯罪的比例逐年上升。据资料统计,在50至60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左右,且犯罪类型比较简单,多为小偷小摸、耍流氓等,那时青少年犯罪没有…  相似文献   

5.
李雷 《公安教育》2003,(4):34-37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新疆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增长点,逐步成为吸纳内地剩余劳动力的主要省区之一。库车作为新疆第二大县,近年来年均流动人口、暂住人口近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同时,随着库车县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企事业单位职工待岗和下岗分流已成普遍的社会问题。流动人口的增加和再就业困难等其他社会问题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在一定时期内必然会诱发各类刑事案件,特别是团伙犯罪和流窜犯罪的高发势头,成为公安刑侦工作在今后一段时期甚至长期打击的重点。一、库车县公安局近年来打…  相似文献   

6.
财产犯罪是一类犯罪,由多种具体侵犯财产犯罪的类型组成。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我国的财产犯罪具有犯罪数量高发化、犯罪性质严重化、犯罪形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等重要特点。财产犯罪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安全感,不利于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有效对策,遏制财产犯罪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犯罪现象是在犯罪主体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变化的,具体的变化特点则蕴涵于不同的犯罪主体和社会环境之中。作为我国现阶段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农民工阶层的形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样,围绕农民工阶层也出现了诸多社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犯罪就是一个方面。在我国社会和农民工双重转型过程中,农民工犯罪也呈现了明显的规则性变化,而这些规则性变化则渗透着农民工与社会之间的结构性的作甩。由此,预防和减少农民工犯罪也应从这些结构出发,着眼于农民工整体发展战略来构建犯罪控制体系,避免就犯罪论犯罪的片面倾向。  相似文献   

8.
涉及计算机犯罪是当前我国日趋严重的社会犯罪现象之一。涉机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非法性和广泛性。目前,我国涉机犯罪的犯罪主体层次较高,犯罪的隐蔽性强,犯罪本身具有诱惑力,侦查困难,对社会和舆论欺骗性强。涉机犯罪主要有财产型、非法侵入型、破坏型、滥用型、跨国涉机型等类型。犯罪的主要手段有资料篡改法、制造病毒法、西西里香肠法、逻辑炸弹法。防范涉机犯罪,应立足全社会防范,坚持行政防范,加强行业专门防范,完善立法防范,并促进国际合作防范。  相似文献   

9.
期货犯罪属于新型犯罪,具有智能化、专业化、技术化、复杂化等特点,侦办起来难度很大。侦查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准确掌握期货犯罪案件的特点、规律以及发展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侦查策略和侦查手段。 1999年 6月初,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当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因此,对于从事期货交易及其相关活动的人员而言,认真学习《条例》的各项规定及其立法精神乃是当务之急。作为专门负责侦办期货犯罪案件的侦查人员,我们始终把学习《条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本文就是…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实社会中存在多种诱发犯罪的因素和条件,表现在:存在着产生犯罪的经济与思想根源,分配不公引起贫富悬殊和心理失衡,社会控制失调和管理秩序混乱为犯罪的产生和增长提供了契机,腐败不仅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犯罪,以农民为主体的盲目流动人口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无序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1.
聚众斗殴罪是从修改前《刑法》中流氓罪分解出来的新罪,并且由于参加人数众多,事实情节复杂,社会危害性大,而且有时该罪可能是有组织犯罪的一部分,因而准确认定该罪,突出打击重点,防止放纵犯罪,是摆在司法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该罪在实践中易出现的模糊认识,提出自己观点,与各界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2.
所有的群体共同犯罪,按其组织的严密程度、成员的稳定状况、犯罪的主要手段、首犯的权威态势和职业化犯罪水平等标准,可由轻到重依次称之为团伙犯罪、集团犯罪和黑社会犯罪。这是有组织罪的三个阶段。团伙犯罪为有组织犯罪的初始形态,集团犯罪为有组织犯罪的初级形态,黑社会犯罪则为有组织犯罪的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13.
到目前为止,关于要不要给“性贿赂”定罪的争议,还仅限于法学专家。与专家各持一说不同的是,普通百姓大多赞成给“性贿赂”定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百姓几乎都脱口而出说:“该治”。  相似文献   

14.
肖典 《长江论坛》2003,(6):50-52,55
从上个世纪以来,洗钱犯罪就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犯罪之一,要遏制洗钱活动的日益猖獗就必须充分了解其本身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根源所在.本文从洗钱犯罪的含义、立法渊源和导致其产生的上游犯罪着手进行论述,并着重阐述了《刑法修正案(三)》对本罪所作的修改,以期对遏止洗钱犯罪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陈荣飞 《求索》2007,(4):100-102
犯罪客体要件地位问题是目前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中争议最大的问题,否定其地位论者大多对犯罪客体要件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且大多持法益说。本文从批判法益说出发,在对传统犯罪客体要件理论反思的基础上,同时明确犯罪客体要件、犯罪客体及犯罪对象各概念间的关系,最后肯定犯罪客体要件的构成要件地位。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愈来愈大。现代社会,大众传播的社会雷达行为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改变了原来的作用,异变为能产生信息的传播工具。它不仅控制了对事件的传播和对事件的说法,而且左右人们对事件的理解和判断。在现代媒介日益强盛的权力面前(如果得不到监督的话),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可能将永远处于弱者的地位,从而陷于媒介所虚拟的现实中难以自拔,成为媒介不良信息的最大受害者。社会应当努力寻求各种办法,帮助青少年免受不良媒介信息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环境犯罪突出表现在:污染水体、大气犯罪增多;盗伐滥伐森林犯罪猖獗;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屡禁不止;毁坏耕地案件增加;破坏性采矿犯罪高发。加强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途径有:完善现行环境犯罪刑事立法,应在刑法中设专章,增设新罪种。环境犯罪中,单位犯罪现象突出,应加强对单位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6,(4):118-119
过去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只包括4种,刑法修正案(六)扩大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将刑法第191条第一款修改为: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  相似文献   

19.
蔡军 《求索》2008,(2):142-144
断念是行为主体(特别是青少年越轨者或犯罪人)在一段稳定的时期内对犯罪偏好明显与确定的拒绝。现阶段犯罪预防措施通过控制青少年犯罪原因遏制青少年犯罪增长趋势,绩效前景颇为黯淡。从聚焦于犯罪原因分析到致力于犯罪断念研究的战略性转向将成为当代社会犯罪预防策略的重要突破。作为人生状态与行为过程的犯罪断念,在静态结构与动态运行的结合中发挥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海燕 《创造》2003,(4):35-35
近年来,农村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了社会上的普遍关注。我国有九亿多农民,因此,做好防治农村犯罪工作,对保证我国的长治久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做好关于农村犯罪问题的调查研究,又对防治农村犯罪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笔者就勐海县农村犯罪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以期对农村犯罪的防治工作提供一点参考。一、目前勐海县农村犯罪的主要特点农村过去一直是刑事案件低发区,但近几年,农村犯罪逐年上升。2002年1至12月所收刑事案件中,农民犯罪高达59.%,农民犯罪已经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必须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