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言论集萃     
《先锋队》2004,(15)
“腐败成本”该怎样计算有人细算了三笔“官员腐败成本”账。经济账:为不义之财放弃已有优厚待遇不值得;法纪账:贪赃枉法必将受到法律严惩;良心账:对不起组织、人民和家庭,将受到道德和良心的审判。这三笔账,算得一清二楚,全面、准确地阐释了“腐败成本”。但是,我感到这个算法遗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腐败者败露的可能性。如果腐败者败露的概率是零,那么形式上的惩罚再大、损失再多都无济于事。当腐败的好处大大地超过了“经济账”、“法律账”、“良心账”的总和,贪官们“前腐后继”也就不难理解了。(雪里埋)官员的责该怎样问近来…  相似文献   

2.
通常人们一谈到腐败,就会联想到大案要案,殊不知大案是由小案件发展而来的。腐败有两类:发生在官场的“大腐败”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腐败”。有人提出“小腐败”问题,并将那些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称之为“小腐败”或“身边腐败”,认为“小腐败”也是腐败,是权力者通过对权力的操作谋取利益,是一个“与民争利”的“权势群体”。什么是“与民争利”?就是在“利”的问题上“小打小捞”。  相似文献   

3.
据《南方日报》报道,在有关机构评出的“2002十大反腐新闻”中,在“市民关注的国内社会热点问题”中,对“廉政建设”问题的关注度首次跌出了前五位。相反,由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四部委联合推出的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重新审查干部学历,严肃查处“文凭腐败”的举措,却赫然列入反腐十大新闻。在去年的“两会”上,“文凭腐败”、“学术腐败”同“三农”问题、安全生产、会计诚信、民工问题一起,成为代表、委员共同关注的几大焦点问题之一。“文凭腐败”已然成为当今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热点问题。“文凭腐败”关系到如何用人、用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而不是个小问题。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机构评析出2008年十大典型腐败案件,引起很大社会反响。对2008年十大典型腐败案件作专题分析研究,其意义显得十分重要:1.2008年腐败案件很多,不可能一一分析个案,选择十大典型腐败案件进行研究,是解剖几只“麻雀”。因为其“典型”,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当前腐败的新趋势、新动向。2.选择十大典型腐败案件进行专题研究,能使我们了解腐败对党的各种执政资源的损耗和对社会的巨大危害。3.解剖几只典型“麻雀”,分析相关材料,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04,(3):46-46
邵道生在2004年第1期的《党建》杂志上撰文指出:随着反腐败斗争深入,“第一把手”出问题、出大问题、出震惊全国人民的问题,已经是一个见怪不怪的问题了。当今“第一把手”腐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腐败向“高层化”发展,即有越来越多的位高权重的“第一把手”掉进腐败的泥坑中去了;二是在整  相似文献   

6.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迫切需要总结腐败的规律性特征,提升当前和下一阶段反腐败工作的精准性、科学性和及时性。党的十八大以来,部分高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腐败、经济腐败、生活腐败相互交织,具有明显的主体特征、时间特征、空间特征、类型特征,汇聚而成高级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大数据画像”。政治权力异化内因、政治生态恶化诱因和政治监督弱化外因是腐败犯罪生成的重要原因。强化腐败惩治增强“不敢腐”的法治震慑,优化腐败预防增强“不能腐”的机制保障,改进廉政教育增强“不想腐”的政治自觉,一体推进廉洁治理。  相似文献   

7.
相比那些因腐败落马的省部级、地厅级、县处级“大人物”,官职低到八品之外的“小人物”的腐败“作为”能有多大? 其实,腐败领域的“人物”的大小并不一定与他们的官职地位相关联,这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吉林省  相似文献   

8.
村干部是国家庞大的行政机器中的“末梢神经”,直接面对着基层的农民,其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与那些赃款动辄几十万、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大贪官们相比,村官腐败涉及到的钱物虽然不大,但其危害性不可小看,反腐败不能“抓大放小”。“村官”腐败何以日趋严重村干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日趋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也有乡镇党委对村级组织控制力减弱的问题,也有管理缺位、基层政权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因素等等。思想认识上的误差,是“村官”腐败日趋严重的“适宜土壤”。现如今,标本兼治、全面推进,除恶务尽、斩…  相似文献   

9.
从时下众多的腐败现象来看,所有贪污受贿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在腐败的初始阶段,大都是从接收小礼物和小礼金开始,然后胃口越来越大,逐渐演变到贪污或受贿千元、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受贿者贪婪的“数字”由小渐大,由少成多,由第一次到第二次、第三次……最后不知不觉滑向腐败的深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易经》上说:“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这个“渐”,就是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腐败分  相似文献   

10.
近段时间,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多次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漠视侵害群众利益、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的违纪行为并不鲜见,严重程度也不惊人,看上去都是“芝麻大的小事”,在一些人眼里可能“不值一提”;对于相关人员因此受到的处分和通报,有些人甚至会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对这类“芝麻大的小事”不以为然,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日前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其中,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就是剑指那些影响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的“芝麻大的小事”,就是拍掉那些百姓惹不起又躲不过的“讨厌的苍蝇”。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初,全世界形成围剿腐败之势,几乎每个家都将反腐败列为国策,甚至作为政府开明、廉洁现代化的标志。众多国际和地区性政治、经济、金融专业组织也都加入反腐败的行列。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国际舞台上的反腐倡廉运更是风起云涌,一大批腐败高官沦为丧家之犬。本介绍的就是反腐的重要成果或热点事件。三大巨贪领衔全球腐败金榜3月,总部设在德国首都柏林的全球性反腐败监组织“透明度国际”公布了“2004年全球腐败报”。报告根据贪污、挪用公款数额的大小,首次列出全球10大腐败政治领导人。这10个上榜人物目前已下台。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印…  相似文献   

12.
制度再好,碰到了蛮不讲理的拥有“绝对权力”的“第一把手”,也是白搭。 反腐败不能重“大”不重“小”,不认真解决群众身边的吃喝拉撒睡之类的“小腐败”,就不能进一步有效遏制腐败。 看着自己顶头上司脸色的监督,永远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监督,所以,必须在制度上创新——成立拥有独立反贪职能的国家反贪局,这才是明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改革,通过体制创新,建立一套包括“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和“不需腐败”的保障机制在内的权力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反腐败斗争深入,“一把手”出问题、出大问题、出震惊全国人民的问题,已经是一个见怪而不怪的问题了。有关统计数字表明,1998年在全国查处的地厅级干部中,“一把手”占总数的42.1%。在辽宁沈阳查处的慕绥新案件中,竟有16人是“一把手”。这就给我们提出许多尖锐的问题,值得深刻思考。“一把手”腐败呈现的特点一是腐败向“高层化”发展,即有越来越多的位高权重的“一把手”掉进腐败的泥坑中去了。二是在整个腐败官员中“一把手”占的比例或是居高不下或是有所增长,发展趋势极为令人担忧。三是“一把手”腐败的金额越来越大,十万、几十万…  相似文献   

15.
在正风肃纪与反腐败斗争上,毛泽东有着超人之勇气.在他眼里,丝毫容不得党内存在腐败,一旦发现腐败分子,毫不留情、严惩不贷.他把反腐败当作“打老虎”,主张“大老虎”“小老虎”一齐打,并指示“要注意打尽老虎,不要松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极少数人经不起考验、腐败蜕化的现象.毛泽东曾铁面无私地处死谢步升、黄克功、唐达仁、左祥云、肖玉璧、刘青山、张子善等7只“大老虎”.  相似文献   

16.
商业贿赂行为以多种名目或形式出现,常见的包括回扣、折扣、佣金、提成、好处费等,比较隐蔽的有咨询费、考察费、赞助费等。而且,新的、更加隐蔽的形式还会不断地被“发明”出来。因此,为各种可疑行为划定一个界线,从而把商业贿赂行为和非商业贿赂行为区分开来,对于打击商业贿赂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事实上,由于疑似商业贿赂行为的复杂性,要划定一条分界线并非易事。一位名叫海登海默的美国专家依据人们主观上对于各种腐败行为容忍程度的大小,把腐败行为划分为黑色腐败、白色腐败和灰色腐败。所谓黑色腐败是指那些受到人们普遍谴责的腐败…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坚决查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这表明,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查处隐性腐败是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一环。少数党员干部自认为隐性腐败的“手法高超”,所以不惜顶风作案,铤而走险。但无论隐性腐败手段如何隐蔽,都改变不了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实质。只要炼就火眼金睛,我们就能揭开隐性腐败的“隐身衣”,让隐性腐败无处遁形。  相似文献   

18.
腐败,作为社会的一大丑恶现象,人们早已深恶痛绝。为此,党和政府下定决心严惩罪大恶极的腐败分子,陈希同、王宝森、徐炳松、于飞、姜殿武、孟庆平、褚时健等一批身居要职、权倾一时的贪污腐败分子相继落马。查处大案要案,公开曝光严重侵害党和国家利益的大蛀虫,对于震慑犯罪,维护国家利益,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不能不引起人们重视的是,时下一个带有非常普遍性的“小腐败”现象,也正在严重侵蚀着我们党健康的肌体,由于“小腐败”现象有其一定的隐蔽性,若严重深究,顶多违背了党的纪律,却够不上犯法,加之面广量大,在许多场…  相似文献   

19.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以集体形式谋取私利的问题和案件时有发生,人们斥之为“集体腐败”。“集体腐败”在性质和后果上都要比个体腐败更为严重和恶劣,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觉,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理,决不能让腐败借“集体”之名大行其道,甚至发展为有组织的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