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信仰问题被一再唤起 ,反映出现实中大学生的精神状况终于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邓小平就曾指出 ,“各级党委和学校的党组织应该热情地关心和帮助青年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使更多的人牢固树立起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归根结底 ,我们要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在邓小平看来 ,进行共产主义教育 ,最根本的目的 ,乃是一种信仰教育。信仰是一种精神支柱 ,是一种精神上的信服 ,是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一个人没有信仰 ,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 ;一个民族没有信仰 ,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因此 ,对大学生党建工作而…  相似文献   

2.
何冲龙 《学习导报》2014,(12):26-26
学习是提高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习总书记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深学细照笃行"的要求。学之思之,思之悟之,我有九悟。一悟:信仰信念信心——人生的"指挥棒"。人无信仰没有支柱,人无信念没有力量,人无信心不成事业。一个发展的国家,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这种支柱、精神和意志,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将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自觉行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坚定信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定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赵畅 《党建》2001,(11)
人,不能没有理想信念。范匡夫同志说得好:信仰的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理想信念,关键看你信不信。坚信,就有无穷的力量。遥想当年,孙中山为改造中国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革命一生的原动力是什么﹖就是为了实现“合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理想。李大钊同志在绞刑架前慷慨激昂:“你们不能因为绞死了我,就以为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这铿锵有力的话语,不是寄寓了他矢志追求理想信仰,甘愿为真理献身的精神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  相似文献   

4.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崇,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信仰的人,会  相似文献   

5.
唐双宁 《党课》2013,(16):64-65
为官行政,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体应有“十德”:一为信仰之德。人可以有不同信仰,但不可没有信仰。实际上人人皆有信仰,没有其他信仰就信钱,这就出来了地沟油、毒奶粉。作为领导干部,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这个信仰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信仰的作用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对象的由衷不移的信赖和执着不渝的追求。人类的信仰有多种形式 ,如宗教信仰、道德信仰、政治信仰、哲学信仰以及法律信仰等。邓小平同志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 ,为了突出这一信仰的科学性、真理性 ,他也经常使用理想、信念等概念。邓小平同志关于信仰的作用的论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精神支柱作用。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 ,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  相似文献   

7.
厘清共产主义信仰范畴的认识误区,完整把握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是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问题。共产主义信仰作为科学的政治信仰,具有超验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显著特征,包括理想、价值、实践三重维度。这三重维度又是层级递进的,系统回答了共产主义信仰的终极理想是什么、实现这一理想以什么为遵循、如何实现这一理想等基本问题,共同支撑起共产主义作为完整的信仰体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应有之义,要求系统把握共产主义信仰的内在逻辑,既要坚定远大理想不动摇,又要突出共产主义信仰的价值维度、实践维度,在回答时代之问、解决现实问题的客观实践中巩固和发展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8.
塑造领导魅力的根本方法是在培养和树立坚定的信仰上下功夫。我国的党政干部必须对共产主义终生信之仰之。共产主义信仰既是领导者增强领导魅力的基础,也是领导魅力的灵魂。新时期,领导干部更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吸引力,赢得下属和群众的信任、热爱和追随。  相似文献   

9.
正出版:长征出版社摘录:我们常讲共产党人要有信仰。信什么,仰什么?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它是信仰之河的发源,也是信仰之河的流向。如果连讲这都不理直气壮,甚至持怀疑态度,那还有什么信仰可言呢?什么是信仰?有几人能真正说明白,让人一听就领悟,对"信仰"二字立生亲和力、敬重心。《信仰的味道》这本书可能会让您有所收获,书名来自作者2012年底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开篇就讲陈望道  相似文献   

10.
王厚明 《学习月刊》2013,(11):27-27
信仰可以是共同的,可以是有差异的,但也有真与假之分。信仰不同,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就不同,做一名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者,就要当一个有真信仰的党员干部。真信仰从不与一己私利为伍。党员干部最应感悟并牢记的就是党的光辉历  相似文献   

11.
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离不开马克思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资本论》。《资本论》发现了阻碍人的解放的现实力量——资本,从而使得共产主义真正深入现实历史的本质中。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不是别的,正是指瓦解资本主义历史中深层的资本运作逻辑,把现实的人从对资本的依赖中拯救出来。离开《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历史,马克思主义必然会被抽象为某种传统的历史哲学,共产主义则必然被曲解为这一历史哲学所设定的终极历史目标。相反,澄清《资本论》同共产主义的内在关联,则能够打破人们对共产主义的形形色色的超历史理解,拯救现代人的信仰迷失。  相似文献   

12.
共产主义信仰不仅具有缜密的科学性 ,而且蕴含着科学的审美之维 ,即 :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逻辑真理之美 ,求真向善的伦理之美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意境之美。共产主义信仰的审美之维使其始终充满历史的现实感 ,激励着人们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化为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3.
邹兴明 《唯实》2004,1(8):50-52
共产主义信仰不仅具有缜密的科学性,而且蕴含着科学的审美之维,即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逻辑真理之美,求真向善的伦理之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意境之美.共产主义信仰的审美之维使其始终充满历史的现实感,激励着人们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化为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4.
邹兴明 《唯实》2004,(9):50-52
共产主义信仰不仅具有缜密的科学性,而且蕴含着科学的审美之维,即: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逻辑真理之美,求真向善的伦理之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意境之美.共产主义信仰的审美之维使其始终充满历史的现实感,激励着人们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化为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2,(21):23-24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就政党的本质来说,信仰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曾几何时,西方社会将共产主义信仰视为洪水猛兽,欲除之而后快。为什么如此?绝不仅仅是因为共产主义信仰与他们的信仰相对立,更主要的是共产主义信仰有实现其追求的能力,堪比“精神的原子弹”。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2,(19):36-36
学习党忧国忧民,追求信仰和真理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早期共产党员是那个时代忧国忧民、寻找真理、追求信仰的新青年。他们思想前卫、独立思考、充满朝气,对中国命运前途关怀备至,对认定的信仰矢志不渝,对中华民族的未来负有一种责任和道义。没有他们当时的独立思考和对中国命运的担当,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我们今天学习党史,就应当学习先辈们身上的那种朝气和责任感,学习他们对道义的担当和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一个信仰,那就是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既是全人类追求的最美好的精神道德之理想境界,又是全人类共享的最美好的政治经济制度。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一直都有大批共产主义者和仁人志士,为人类的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只是这股历史洪流的一部分,她已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为这一目标战斗了八十年,并且继续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为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对历史的发展趋向,是有科学的认识的,因而其信念也是清醒而坚定的。   共产主义政党的…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8,(2):30-30
坚定“一个信仰”:在意识形态领域共产党员只有一个信仰,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没有第二个信仰。  相似文献   

19.
精神支柱是一个人的精神依托,也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个精神支柱,就必然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就会使党、国家、民族陷于灾难。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历史使命的完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少年中国学会的早期,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少中"会员,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危难局势不断加深的关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向往俄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他们不仅自己有坚定的信仰,而且希望将学会改造为拥有这种信仰的组织,虽然他们的努力在学会内没有获得成功,但他们对主义的坚定立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急切的救国热情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