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与人文交融的文化环境是科学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与人文的交融表现为:人文文化具有现代科技意识,而科技文化充满人文关怀。现代科技文化的时代特征是:以人为本的自由平等探索精神;理性实证与多元和谐统一的科学态度;满足人类长远发展的新科技价值观;沟通协作、宽容失败的科技人文环境。构建科技与人文交融的文化环境是科学发展的基础,文章从企业、科研、教育三个方面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在多元文化影响下,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相互碰撞与摩擦,对社会伦理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加之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文化渗透以达到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道德沦丧的现象接踵而至。眼下我国道德文化传统如何缵衍是德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落实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介绍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及文化与德育的交互作用,试探索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德育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世界文化体系内各民族文化的活跃,引发了多元文化碰撞交融和相互影响的总体走势.应对世界文化的冲击,法国政府长期以来坚持多元文化主义的立场,实施了一系列文化促进和保护的对策,主要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支持资助文化事业、拓展文化产业的世界市场和空间、提升文化能力等.这些对策有效地促进了法国文化的发展,并对当今中国的文化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哈密瓜因哈密而得名,哈密因哈密瓜享誉世界。虽然哈密瓜名扬四海,但在哈密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哈密瓜富含的文化、历史、人文传奇等等,都还不为世人所知,需要进一步发掘和弘扬。同时,借哈密瓜之影响,以办瓜节为平台,弘扬瓜乡文化,提升城市品位,进而促进哈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哈密市在打造会展经济方面的一次有益尝试。哈密自古以来就是新疆东部的重镇,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纽带,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据史料记载,“哈密瓜”一名出自康熙大帝的金口玉言。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哈密一世回王额贝都拉携带当地甜瓜进京朝觐,在元旦的…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换言之,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当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之时,世界多元文化也呈某种全球化的交融趋势。在这一趋势中,中华文化的机遇与挑战并  相似文献   

6.
五溪文化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土著文化为基础,吸收融合了巴文化、楚文化、越文化、汉文化等周边文化,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一种区域文化。举世无双的“稻文化”、敢为人先的“商文化”、浩然独行的“蛮文化”等,形成了五溪文化多元结构的文化内涵。博古纳今的治学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修身治国的清廉精神、奋不顾身的蛮悍精神等使五溪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精神和鲜明的文化特色。因此,深入研究和弘扬五溪文化,对于建设五溪地区文化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海外华文文学的文化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进 《理论学刊》2003,(4):151-154
海外华文文学在多年的发展中已呈现出与中国文学迥然不同的独特风貌。在表现出鲜明的本土性、文化的多元交融性、视角的广阔性等共性的基础上 ,东、西方华文文学又具有着各自的美学样态和特征。深入考察中华民族文化置身于异域环境中的传承、应变和创新 ,有助于我们在全球互动的文化背景中 ,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广泛交融和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8.
张羽琼 《当代贵州》2013,(17):62-63
自中原文化进入贵州以后,以儒学为核心内容的形式化教育与少数民族原始形态教育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就一直成为贵州教育发展的主线。贵州建省六百年来,中原大传统文化与区域小传统文化碰撞交融,儒学教育与少数民族原始形态教育并行发展,构成了贵州教育多元发展的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9.
哈密地区贯彻落实"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要求,在"文化哈密"建设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实施一系列文化项目建设,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增强对"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认识,形成现代文化与社会各项事业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格局建设"文化哈密",要突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切实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现代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新疆多元文化作为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本身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意蕴,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包容性、交融性、扬弃性和凝聚力四个方面,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有利条件,值得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丰富而多元的本土文化资源,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相交融的社会发展环境,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本土文化产业化发展带来了契机,即在满足和引领市场需求前提下,以三种文明特征进行区域内本土文化资源分层,通过农耕文明价值再造、工业文明市场效率和生态文明公平发展三种路径,赢得本土文化产业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实事求是》2007,(4):88-88
哈密瓜因哈密而得名,哈密因哈密瓜享誉世界。虽然哈密瓜名扬四海,但在哈密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哈密瓜富含的文化、历史、人文传奇等等,都还不为世人所知,需要进一步发掘和弘扬。同时,借哈密瓜之影响,以办瓜节为平台,弘扬瓜乡文化,提升城市品位,进而促进哈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哈密市在打造会展经济方面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王超 《理论研究》2012,(3):19-21,24
在文化多元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内容繁多、性质多元,价值观念新旧交替、多元并存,影响着党员和群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使党群隔阂加深、互动滞后。中国共产党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群关系的新变化,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要加强政策落实,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思想教育;要提高党员质量,维护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要适应环境变化,重视群众工作方法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目前发挥共青团在军旅青年文化建设中职能作用的基本状况军旅青年文化是青年人的文化,是战斗力的文化,是生龙活虎的文化。现阶段,部队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和多元文化交流交锋交融日益频繁的实际,给加快军旅青年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军旅青年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建设者和推动者,共青团担负的使命任务更加重大,地位作用更加突出。为深入贯彻胡总书记关于青年、青年工作和青年文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军旅青年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近期我们围绕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值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社会不同群体间利益纠纷不断,多元社会思潮交融碰撞,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引领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对此,高校党组织需要切实把握引领文化育人的工作着力点,坚持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组织引领与群众首创有机统一,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从而为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文化力即文化生产力,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文化力与经济相互交融,使经济发展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强的爆发力;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其强弱对于一个国家能否在斗争中取得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魏海香 《新视野》2006,1(2):57-59
文化全球化既是各民族和国家文化日渐交融的客观历史进程及趋势,也是世界文化发展到某一历史阶段的特定结果;从文化全球化产生的历史来看,文化全球化体现为主导文化向非主导文化的扩张及非主导文化向主导文化的反扩张;文化全球化是文化同质化与文化异质化并存的文化交融进程。  相似文献   

18.
李卉 《探索》2006,(3):143-146
三峡地区是巴文化、楚文化交汇之地,以巴楚文化为主体,同时与小三峡一带的巫文化、秀山一带的傩文化以及随数次大迁移进入三峡的移民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三峡文化,因之也成为三峡歌舞的多元文化背景。从对三峡远古时期的歌舞记载中,从三峡最有代表性的民歌样式———三峡竹枝词中,今人可以领略到源远流长的三峡民间歌舞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经济观揭示了经济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指明了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战略举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和运用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大力推进文化经济,真正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李成 《兵团党校学报》2011,(5):58-60,80
综观新疆文化的发展史,多种文化的并存、交融与互补是其显著的特色。本文在分析新疆各民族大学生的“四个认同”与新疆绿洲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情况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认为西方大熔炉、马赛克民族政策和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存在利弊,提出了通过基于“四个认同”的“文化整合”构建新疆绿洲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