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宝才 《西亚非洲》2001,5(4):10-16
冷战后,世界大国的海湾政策可分为西方大国的海湾政策、俄罗斯的海湾政策和中国的海湾政策。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美、俄、中等国的海湾政策有以下交叉点都致力于维护科威特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都致力于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反对恐怖主义活动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同时也有不同点在海湾追求的政策目标不同;对海湾国家的利益顾及程度不同;在海湾军控问题上的立场不同。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中国的对外安全战略中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心阎学通冷战后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国外政治家们因各种不同原因开始考虑起一个相同的问题,即中国强大后会采取对外扩张的政策吗?自1992年起"中国威胁"论成了国外中国问题研究的一种重...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内政治社会结构的演进及国际社会的变迁,中国对自身的定位及对国际社会的认知决定着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及发展。然而,关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方式一直处于争论中,始终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大胆假设国际社会逐渐转为以地区为单位构成(这并不质疑民族国家的独立地位),中国作为一个地区性力量存在,从而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路径置于地区平台。强调中国将通过融入地区合作平台来进一步实现对国际社会融入的深层化,并在此基础上论证地区战略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应如何践行地区战略。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 ,俄罗斯由于地缘政治环境恶化而倡导中印俄三边合作 ,并极力推动之。三边合作存在一种理论上的可行性 ,但在实际运作中将会遇到许多目前无法克服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研究我国沿边地区参与跨境次区域合作面临的边界效应,可对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体化程度进行正确评估。针对沿边城市大多是内陆城市、对外运输基本靠陆路运输的特点,除了直线距离,还通过引入实际陆路距离和实际海运距离变量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研究发现,各个距离变量中,以实际陆路距离衡量的边界效应值最高,不同跨境次区域间边界效应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另外,国内外GDP、城市地理区位、基础设施便利度、城市行政级别也是影响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以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为例具体探讨沿边地区对周边国家开展跨境次区域合作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北极国际合作由来已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北极地区的国际合作日益增多。北极地区内的国际合作发展较快,分别在政府、地方、原住民团体三个层面同时展开。全球性的北极国际合作则还未有实质性的开始,只是在地方层面有些论坛,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北极问题的关注和介入。鉴于北极问题的复杂性及其超越北极地区的影响和意义,全球性的北极国际合作问题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后冷战时代,朝鲜半岛问题的性质已经与冷战时期大不相同,它既取决于南北关系又受制于大国因素,从而构成了朝鲜半岛问题最根本的特点。中美两国的半岛政策及如何界定和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核危机的出现使中美双方政策互动得以真实体现,两国的朝鲜半岛政策因双方间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共识而实现了初步协调。但两国因维护和平稳定的出发点、理论和实践依据及具体实践方式的不同也导致了彼此间对朝鲜半岛问题战略和策略的分歧。尽可能确保中美两国在战略层面上的良性互动,将有助于各自作用的顺利发挥和朝鲜半岛问题的最终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8.
[内容提要]冷战后美国欧亚大陆战略的调整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9·11事件”以来,美国借反恐之机加紧战略扩张,其欧亚大陆战略呈现出更强的进攻性和冒险性。美国欧亚大陆战略调整以地缘战略为依据,以欧亚大陆为中心,以避免全球性竞争对手的崛起为目标;欧亚平衡、两洋并重,“东扩”与“西进”相协调;重视推进联盟战略,深化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推行过程注重层次性、递进性和有序性;多头并举,谋取全面利益;重视三边关系,谋求建立“霸权均势”,显示出战略筹划、部署和实施的前瞻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尹斌 《西亚非洲》2007,(5):30-35
欧盟与伊朗关系是后冷战时代中东地区一对重要的双边关系。为了维护该地区的相对稳定和扩展自身的利益及影响力,欧盟对伊朗采取了不同于冷战后期(1979~1990年)的政策,逐步实施“以接触求转变”的政策。随着伊朗内政、外交的调整和中东地区形势的变动,该项政策在内容上经历了从“批评性对话”到“建设性对话”的转变,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式上凸显与美国不同的外交取向。  相似文献   

10.
刘鹏 《东南亚》2009,(2):17-21
在东南亚地区,随着束埔寨问题的解决,东帝汶问题就成为该地区最主要的安全问题之一。东帝汶问题自1974年印尼入侵东帝汶以来一直是地区热点之一。在东帝汶走向独立的过程中,外部大国特别是澳大利亚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东帝汶独立过程中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的演变来探究澳大利亚作为中等强国的外交逻辑。  相似文献   

11.
申林 《亚非纵横》2013,(1):50-56,60,62
冷战后,印度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政治关系,两国高层互访不断。印俄关系发展源于双方没有重大利益冲突并互有重大需求。但印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印美关系的影响,并对中俄关系和中印关系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1988年缅甸发生政变、军人政权上台执政之后,美国就以“民主”、“人权”为由,对缅甸政府进行孤立、制裁,同时支持缅甸国内民主势力发展,企图以压促变,使缅甸政权更迭,进而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西方民主式国家。然而,20多年的制裁并未取得美国期望中的结果,中国以及中缅关系的快速发展却使美国感到巨大压力,因此美国调整对缅政策,接触与制裁并举,企图以此促成缅甸的变革,同时离间中缅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面对国际格局的深刻转型和自身实力的急剧下降,从维护大国地位和影响力出发,俄罗斯国内就对外政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并形成了不同的构想。这种争论源于国家身份的不确定或者说多重性,表明俄罗斯还没有形成一致认同的世界观,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对外政策缺乏一致性。新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进一步调整,这种状况才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之后,东南亚地区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对东盟国家来说,这种变化并没有让它们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它们一致的看法是,本地区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地区大国崛起所带来的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主要来自中国的稳定与未来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如何应对不确定所引发的担忧则构成了东盟国家对华政策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新孤立主义的言论甚嚣尘上.新孤立主义认为,冷战结束了,美国承担众多国际义务的时代也该结束了,美国应该回到"应有的位置"上来.他们反对"全球干涉主义".但是,这些孤立主义的主张,尤其是大幅度减少海外义务的要求,离现行的美国外交政策距离很大,因此出笼以后并没有也不可能为当时的布什与克林顿政府所采纳.  相似文献   

16.
黄刚 《国际观察》2002,(1):15-18
长期以来,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一直主导着人们对国家结盟问题的研究.然而,这一理论在说明和解释当代国家结盟关系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因为它忽视了观念和认同在国家结盟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建构主义视角对冷战后的美日结盟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美日结盟在冷战后的加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分享着观念并存在着相互的积极认同.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发生新的变化,开始了以地区为中心的聚合发展,欧洲、北美和东亚三大地区性经济区逐渐成型.地区主义(Regionalism)传统上作为一种介于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或思潮,在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中以新的面目再次出现①.地区主义是一个影响20世纪后期以来世界事务演变的重要的趋势性范式,它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并将继续改变着世界.本文以新地区主义(New Regionalism)为分析视角,试图说明其对亚太地区合作所起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有力地促进了双边贸易与经济合作,中国—东盟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把这个新阶段叫“后自由贸易区时代”,并不是说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已经完全实现了自由化,已经没有了任何贸易壁垒和障碍,而是指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说,今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应该向更高的目标和方向迈进,而不要停留在自由贸易阶段.随着中国—东盟经济关系的深化,区域一体化的程度也必将得到提升,建立经济共同体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战略上日本虽长期坚持脱亚入欧、作为西方的一员,但始终没有放弃其在亚洲的努力.特别是冷战后,日本进一步加大了融入亚洲的步伐.当前,高举地区主义旗帜的民主党政府,其实是延续了冷战结束以来日本一直在实行的地区主义战略.日本做出回归亚洲的选择,一方面是为了实现本国的经济复兴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其政治大国的长久理想.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法理主义一直是植根于美国外交实践的三大思想传统。早在几十年之前 ,美国著名的外交史学家、“遏制理论之父”乔治·凯南在其被称为“冷战圣经”的《美国外交 190 0— 195 0》一书中曾说 ,“根深蒂固、无所不在的道德主义与法治主义的观念曾一再阻碍了对国家利益的明确界定与有效追求” ,并倡导“从现实主义中寻找更理性、更沉思熟虑的国际政治观点”。①可见在美国外交史上早就存在着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与法理主义这三大思想传统的对立与协调。以此观察冷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不难发现 ,“以压促变”也好、“全面接触”也罢 ,美国的对华政策始终在这三大思想传统之间摇摆。然而 ,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国际政治现实的变化 ,美国对外政策的这几大思想传统及其在对华政策上的表现又有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