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在2000年的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获得通过。立法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立法权限的合理配置。宪法和组织法确立了我国有权立法的主体,但未对立法权在这些主体间的分配作出规定,因此,立法法要致力于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立法无序、立法冲突和立法侵权等问题,首先必须解决立法权限配置这一宪法未尽的问题。立法权限配置的基本目标,是有效地保障公民权利,促进人民民主权力的实现,同时,兼顾和提高行政效率。然而,立法法对立法权限配置问题的解决并不尽如人意,作为将在我国的立法权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的法律,立法法有关权限配置的规定,尚不足以实现上述目标。本文就立法法关于立法权限的规定的缺陷进行分析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旺生 《法学论坛》2001,16(5):5-16
立法法的有效实施卒赖人们的理解和接纳.然而立法法出台前后,人们对它的回应,褒贬迥异,驳杂纷纭.这里有人们观察法律的视觉分别,也有立法法自身原因.而这两者都同立法法赖以产生和存在的中国现时期社会历史环境有直接且深刻的关联.所有的制度建置,都应当是一定社会历史环境的内在规定性的表述.认知和解读立法法,应当将立法法与中国现时期的历史环境衔接起来.中国立法法的制定,一方面应当适应历史环境的需求,另一方面应当将历史环境所可能给予的局限性减弱到最低限度.在前一方面,立法法成就显著,它吻合了中国的政府推进型法制建设道路,统一了中国立法的基本制度,总结和固化了二十年间所积聚的诸多成功立法经验,适应了法治国家建设对立法的一些需求,也为消除二十年来所累积的种种立法弊病作出了努力.在后一方面,立法法却多有瑕疵、缺憾甚至显症,它偏重于经验而疏离了立法理论、忽视了立法创新、拒绝了立法借鉴,偏重于立法权限、程序、监督而忽略了立法者的制度规制,偏重于法律解释而忽略了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法的渊源解释,偏重于立法主体的权限规制而全然没有设置立法不尽职守的法律责任,偏重于立法制度建置而严重忽略了立法技术事宜.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与立法法诞生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局限性有关,但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弱这种局限性更是主要原因.消除这些瑕疵、缺憾甚至显症,是完善中国立法法的必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开展立法法研究─-在立法法起草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乔晓阳同志们:经中共中央批准的《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已将"立法法"列入规划,并决定该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起草,计划在1995年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立法法是关于我国立法体制...  相似文献   

4.
宋方青 《现代法学》2000,22(6):126-130
本文根据《立法法》有关经济特区立法的规定 ,围绕经济特区立法的几项主要制度 ,对《立法法》所确认的中国经济特区立法的新格局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5.
《江淮法治》2015,(5):19-20
修改《立法法》,是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立法法作为一部规范所有法律行为的法,又被称为"管法的法",这是该法颁布实施15年来首次修改。3月10日,我省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大家一致认为,适时修改立法法,对于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效率,维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立法法》中引入听证,是立法民主化的表现。它为公众提供了参与立法的平等机会。这无疑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遗憾的是,由于《立法法》在规定听证时,太过简略,立法是否举行听证实际上完全可由立法机关单方面自由裁量定夺。值《立法法》颁布三年之际,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立法法》中听证规定的缺陷,希望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关注,以期立法听证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真实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已于今年 7月 1日起施行。立法法是关于国家立法制度的重要法律 ,立法法的制定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 ,对于健全国家立法制度 ,规范立法活动 ,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政府立法工作是国家立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政权建设。立法法的制定与施行 ,对于从制度上保证政府立法工作质量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 ,必将发挥积极作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 ,都要从…  相似文献   

8.
立法法对行政立法程序规定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 2 0 0 0年 3月 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以下简称《立法法》) ,已于 7月 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立法法》是一部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的基本法律 ,它的通过和施行不仅完善了我国的人大立法制度 ,而且也发展了我国的政府立法 (即行政立法 )制度 :第一 ,《立法法》把行政法规和规章纳入调整范围 ,首次在法律上承认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也属于立法活动 ,确立了“行政立法”的地位 ,从而基本上结束了法学界近几年来关于是否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  相似文献   

9.
我国《立法法》关于权限规定的缺陷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在今年的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获得通过。立法法自1993年开始起草 ,迄今已有7年。因其涉及一国最重要的国家权力———立法权的规范 ,故被称为小宪法。法学界乃至社会都对立法法的出台寄予厚望 ,期望它能在保障公民权利、规范立法活动、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立法无序、立法失范和立法冲突现象等方面有所作为。立法权限的合理配置是立法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宪法和组织法确立了我国有权立法的主体 ,但未对立法权在这些主体间的分配作出规定 ,为日后立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埋下了隐患。因此 ,立法法要致力于解决…  相似文献   

10.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立法法的修改被列在第一位。2013年11月2日,在中同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年会上,包括来自全国人大、地方人大、政府部门以及学者在内的立法学会的理事们热议立法法的修改。而立法权限的划分是被讨论最多的,很多与会人上认为,这或许正是立法法修改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立法法》是一部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法律 ,文章对《立法法》中的四个主要问题 ,从立法的理论基础到具体含义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关于《立法法》的调整范围 ,文章肯定了立法法将规章纳入立法调整范围的做法。认为对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规范的特点 ,尚需作新的研究。二是关于立法权限的分配。《立法法》遵循了两项基本原则 ,即法律优先与法律保留原则。文章对属于法律保留的“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提出看法。三是立法程序。《立法法》对立法程序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性与科学性。文章对立法听证会与座谈会的区别作了分析。四是法律冲突。《立法法》制定了一系列解决法律冲突的规则、办法和程序 ,其中特别是关于请求违宪违法审查的规定 ,对于充分发扬民主 ,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授权立法制度是中国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对授权立法问题作了初步规定,但实际上,目前我国的授权立法仍存在很多问题,《立法法》对授权立法制度的规定也不甚完善,故该制度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发扬民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把立法听证作为一项程序制度在《立法法》中予以明确,是我国为推进立法民主化、科学化,使立法更好地体现人民共同意志、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所采取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但《立法法》没有对立法听证制度作进一步规范,所以,有必要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立法法治不仅显现于立法之过程,新时期立法之法治还应体现在法律制定之后的综合评析与度量,从而完整了整个地方立法权行使的始末立.地方权法治革新之关键一在权力之配置,二为立法后之评估.如何珍惜立法之资源,如何完善法律之适应,乃立法法正在考虑和必须解决之义,本文试以现有立法法之框架,以中央立法权和地方立法权关系为度,提出地方立法权配置之方案,完善立法法统一之大框架.  相似文献   

15.
制定立法法,促进依法治国——在“立法法”起草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1997年4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乔晓阳制定一部规范立法活动的“立法法”,是1993年经中央批准的《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的一个项目,最近三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向...  相似文献   

16.
法治视角下的立法法——立法法若干不足之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法治原则为标准剖析了立法法的不足。文章指出 ,在立法体例上 ,立法法规定狭义立法以外的规则制定行为、甚至规定了非制定规范的行为 ,故显得零乱 ;在立法权限的规定方面 ,以普通法规定立法权限问题有悖法治原则 ,且立法法对立法权限的分配呈现严重的向行政权倾斜的倾向 ,地方立法权进一步扩散 ;在法律解释方面 ,体现了“谁立法、谁解释”的人治传统 ;在法律位阶方面 ,存在规范形式不当、位阶不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7月14日,卫生部邀请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乔晓阳同志为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工作人员作了《立法法》专题报告。卫生部张文康部长亲自主持了讲座,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张部长指出,《立法法》的颁布和实施,为进一步规范卫生立法活动,提高卫生立法质量,促进社会主义卫生法制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也对卫生立法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卫生法制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深入宣传、贯彻《立法法》,切实将《立法法》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实处。张部长对部机关学习、贯彻《立法法》提出了三点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特别重大事项立法问题的审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国尚 《法学杂志》2001,22(4):9-10
立法法第 67条规定 ,“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 ,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法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职权所作的这一调整 ,突出了代表大会的立法地位和权威性。界定特别重大事项是加强地方人大立法工作力度而不是地方人大与其常委会的分权 ;立法法出台后 ,地方人大的立法职权既没扩大 ,也没缩小。不能机械地将特别重大事项与其他重大事项划界分割。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事仍无须提请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相似文献   

19.
从立法法看我国行政立法之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立法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必要立法活动。我国行政立法存在的问题较多。《立法法》的颁布对行政立法作了改进,但还存在欠缺之处。本文试图从行政立法的概念、性质的界定入手,通过对我国行政立法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的分析,就《立法法》对行政立法所作的改进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评述,并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0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文第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这部法律总结20年来的立法经验,对立法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立法权限、立法程序、法律解释以及适用与备案等问题作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是一部关于国家立法制度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于规范立法活动,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立法工作效率,促进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制定《立法法》的必要性一方面,立法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我国宪法以及全国人大组织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