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史生丽  李哲 《法学杂志》2008,(1):146-148
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中,银行是资金的主要供给者,是重要的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一方面有益于改进公司治理,另一方面有利于债权人保护.本文探究了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银行债权人是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阐述了我国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中,银行是资金的主要供给者,是重要的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一方面有益于改进公司治理,另一方面有利于债权人保护。本文探究了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银行债权人是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阐述了我国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看银行董事的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一 《法学》2007,(10):108-115
规范化的董事责任的内容和标准是以控制经营者行为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的基本规则。银行的特点决定了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这需要强化银行董事责任,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公共利益。银行董事应对银行及其股东、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以及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等银行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银行董事的责任可分为两类:一是与一般公司董事相同的私法上的信义责任,但承担责任的对象更广泛;二是公法上的信息披露、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等管制责任。两类责任体现了目前关于解决银行公司治理特殊问题的两种路径建议,对于银行公司的治理具有各自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并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4.
论资本监管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司作为独立交易主体的法律安排所产生的矛盾及其在控制条件下引发的公司与社会间的利益冲突 ,决定了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及内容。因此 ,在公司法意义上 ,公司治理的范畴不局限于公司机构的调整和改革 ,还应包括公司资本监管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这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而且作为一种制度安排 ,资本监管在公司法框架内 ,为第三人、公司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介入或影响公司治理的法律途径 ,从法律技术上解决了多边治理的制度安排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红民 《中国律师》2002,(12):60-61
公司治理结构,又称法人治理机构,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公司治理结构是规范公司内部的权利配置机制,其实质是公司内部的权利制衡机制。一个具有科学治理结构的公司必将是理顺了出资者、经营者、债权人、公司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企业,必将是在公司内部建立起有效监督机制的企业,必将是对公司管理层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必将是一个运作高效、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一、公司产权结构的基本法律理念(一)如何从公司产权角度来科学认识股权与公司(法人)所有权的关系,以及股东(包括大股东)和公司的关系。欲正…  相似文献   

6.
从股东绝对主权主义到相对主权主义是公司作为一种资本制度的必然选择,股东大会权力的缩小,董事会权力的扩大,发挥经营者在业务经营管理领域的专长,是实现公司灵活、高效经营,增强公司活力的客观需要.然而,股东主权相对主义却遇到了新的困境:法律上的董事会中心主义在公司权力实际运作中,配置给了大股东或经营者,而应享有主权的广大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均无法对实际控制公司的大股东和经营者实施有效的监督.完善公司治理的必由之路是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协调与公司有关主体的利益,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模式应运而生。随着发展,公司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冲突日益突出。由此产生了诸多问题,引发了许多矛盾。为此,由利益相关者与股东共同治理公司的模式逐渐流行。完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应当从立法、财务管理模式、法制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相关者”治理就是要让所有通过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而为企业的财富创造做出过贡献的产权主体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公司所有者”理解的更新,人力资本因素地位的提高,社会契约理论,管理的伦理道德化及社会本位思潮,是“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产生的理论基础。比较国际上几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较符合我国的法律选择。“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法律价值是社会正义和经济民主,“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与公司的社会责任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利益相关者内涵更加明确。“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并不是最完善的,它只是在诸多的公司治理模式中的一种,但它顺应了世界范围内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单边治理走向多边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王园 《法制与社会》2014,(7):113-114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专家学者对公司捐赠含义的界定以及对其进行分类,揭露公司及其慈善捐赠行为的性质变迁。从公司以营利为唯一目标,慈善捐赠行为为公益性行为,到公司既具有营利性又应承担社会责任,慈善捐赠行为性质从公益性向互利性过渡,这一变化主要归因于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通过市场予以调节应首当其冲,但市场作为制衡手段有其缺陷,法律的作用便显得至关重要。法律调整应当通过重新定位公司价值目标、改革公司内部治理与外部约束机制等方式解决,从而实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0.
王妮丽 《行政与法》2006,(12):145-148
非营利法人中也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风险,为了确保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被经营管理者伤害,有必要借鉴公司法人的治理经验,建立一套完善的治理体系,包括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通过规章制度安排实现内部责任与权力的平衡,以及通过外部市场竞争实现对内部经营管理的约束。其中,外部治理对于非营利法人尤其重要,因此必须在业绩评估、信息公开、人才选聘、打破垄断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Bank on it     
… EU social legislation is an un‐stoppable tide, which has flowed up English estuaries and looks set to breach remaining defences. If you can not beat it, you have to join it, and go with the flow … the Social Chapter is alive and well and very much directing its attention towards the rights of employees and duties of employers.

Lord Denning 1 1 See www.learnedcounsel.com/eclaw.html (accessed 3 July 2007).   相似文献   

12.
日本银行法     
(颁布日期:1997年6月18日[法律第89号];实施日期:1998年4月1日;最终修改日期:2004年6月2日[法律第76号];本法全部修改了《日本银行法》[1942年法律第67号])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政策委员会第三章高级管理人员和职员第四章业务第五章日本银行券〔1〕第六章会计第七章向国会提交报告等第八章对违法行为等的纠正等第九章杂则第十章罚则附则〔2〕第一章总则第1条[目的]日本银行为日本的中央银行,其目的是发行银行券,并对货币和金融实施调控。除前款规定外,日本银行的目的是确保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正常的资金结算,并借此维持信用秩…  相似文献   

13.
14.
The World Bank and climate chan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银行询证函”是指审计(会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依法审查有关单位会计报表,验证单位资本,办理单位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以及其他审计业务的执行过程中,以被审计单位的名义向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发出的“询证函”,以验证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借款及往来款项等是否真实、合法、完整。其目的是发现企业资金往来中可能存在的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市计报告的正确性,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6.
隋平  罗康 《法学杂志》2012,33(6):152-156
在银行中,利益冲突的范围不同于实体经济中一般的工商企业,但是,一直以来银行的公司治理制度并没有给予银行中特别的利益冲突以特别关注。美国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表明,有必要调整和改革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银行功能的社会公益性以及银行中特殊的利益冲突和其它的特点使得在构建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时,不能够简单地适用普通公司的治理模式,而要在股权治理、债权治理和监管治理之中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7.
银行与客户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银行帐户的建立,即成立存款合同而发端的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其基本属性应该界定为借贷契约而非保管合同或信托关系。在澄清与此有关的认识误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步把握银行与客户关系的若干法律特征,并进而理解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银行对客户信息保密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岳彩申 《现代法学》2000,22(3):99-102
本文以研究美国有关的判例法为主,分析了美国银行对客户信息保密的法律制度;银行对客户信息保密义务的性质和法理基础、银行保密义务的适用范围、宪法对银行保密的限制以及银行保密义务与信息披露义务的冲突,尤其就上述四个方面美国已经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分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政策性银行法性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政策性银行法的性质。作者认为, 探讨政策性银行法的性质对制定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法具有重要意义。政策性银行法是公法与私法的混合法, 也是经济法中重要的宏观调控法, 也是金融法( 银行法) 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重视和加强对政策性银行法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银行破产法律制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楠 《法学家》2007,3(4):77-85
由于银行在经济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业务的特殊性,一般的破产法并不完全适用于银行破产.银行破产往往可以划分为清算前和清算两个阶段.在清算前阶段,银行监管机构会通过各种措施救助银行.只有当救助无望时,破产银行才会进入破产清算.在这一阶段法律应明确规定监管机构采取行动的标准,以及可以采取的救助措施,限制其自由裁量权,避免监管姑息.而在清算阶段则应明确监管机构的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