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民主"的蓬勃发展,让人们不禁反思传统的民情民意表达渠道。为什么会有沸腾的网络民意,传统的民意表达渠道何在,如何让民意真正表达出来,诸多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陈季冰 《法庭内外》2008,(10):36-36
近些年社会中“民意”的表达渠道正迅速壮大和通畅,而且,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民意”还凭借其表达有力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09,(5):12-15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网络已经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国家的最高层领导,胡锦涛总书记与网民的在线交流,为中国各级官员作出了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这表明官方在对民意进行关注时,网络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载体,显示了中共执政风格更加开放和自信,更进一步推动中共执政能力提升,加速中国民主政治进程……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网络政治现象并改变着传统的政治生态。网络政治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如何顺应网络政治发展的要求,积极应对挑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赵丰 《政府法制》2012,(19):24-25
在虚伪作秀泛滥的当下,对于官员作秀,公众基本上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如何使合理“政治秀”取信于民,消弭公众的误解,并形成良性互动,是官场政治的一道必答题。“政治秀”要符合政府形象的公众标准  相似文献   

6.
朱丽峰 《法制与经济》2010,(9):16-16,18
网络民意是现实民意在网络空间的具体映射,具有更强于实体民意表达的张力,决定了政府必须积极主动地回应网络民意:及时表态,澄清真相,引导民意;关注民生,制定政策,疏导民意;积极行动,主动沟通,赢得民意;掌握艺术,策划台词,回应民意。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网络已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1月,中国  相似文献   

8.
试论网络民意在公民利益表达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传统的利益表达渠道相比,网络民意具有民意主体的多元参与、议题设置广泛、表达坦率尖锐、议题设置范围更多地涉及与权益相关的内容等特点。因而它为公民的利益表达搭建了新平台,对利益有很强的聚合作用,从而为公民的利益表达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权利意识日益觉醒、政治文明不断进步的社会,民意将扮演起重要角色。无论是政府制定政策,还是选拔官员,抑或是问责干部,大家都把民意作为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网络民意,民主前进一大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欣 《法律与生活》2009,(24):22-24
2009年,是中国网民大露脸的一年。 这一年,在网民的关注和推动下,躲猫猫、邓玉娇等事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这一年,政府注意到网民的强大声音,第一次把网民意见纳入民意重点考虑,这一年,中国的老百姓开始明白,还有网络这个手段可以丰富中国的民主化内容。  相似文献   

11.
“网络问政”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网民当选人大代表,网民受邀列席人代会……将虚拟世界的网民请进人代会,成为今年一些地方人代会的亮点。  相似文献   

12.
当下越来越多的案件深受民意的影响,法律与民意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突显出来。本文试对法律与网络民意的关系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表达渠道权与民主政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表达渠道权是公民或社会组织为公开发表和传递信息而使用各种传播媒介、手段与方式的一项法律权利 ,也是民主进程中私人所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其能够丰富公众讨论 ,便利个人成长和民主进程的运转 ,进而保证民众对政治的广泛参与 ,使国家与公民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然而 ,不可避免的是政府在创造和分配表达渠道权时会产生不适当地操控言论市场的情形。因特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民主进程的两难选择 ,实现了对言论自由的较少侵害和对公众讨论的丰富。  相似文献   

14.
杨志航 《法制与社会》2013,(15):272-273
近些年,我国网络的建设得到很大的发展,与之相伴随的是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从孙志刚案到药家鑫案件,民众对这些案件的关注通过网络聚集,并出现了影响司法审判或干扰的倾向.本文试通过法理学的视角,探究网络民意对我国法律建设的影响和推进,并寻找对网络民意进行规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政治视角下的政府环境管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引发了全人类的思考,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由此政治进入生态领域,产生了生态政治理论,政府在生态环境管理中居于主导和核心的地位。本文从分析我国环境面临的危机和问题出发,阐述了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职责和必要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湖南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将“网络民意”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做法,时下各地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鼓掌喝彩的,有质疑反对的。笔者认为,将网络民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值得赞赏。  相似文献   

17.
以"沟通"取代"隔离"已经成为目前解决多发的刑事裁判与民意冲突问题的共识性思路。将刑事裁判与民意冲突纳入司法程序,无疑是最为常规、最为规范、效力最为显著的方式,与现有解决方式相比,司法方式在规范地解决冲突、和平地解决冲突,以及增强冲突处理结果的共识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以在突破与更新传统刑事诉权理论与刑事司法民主理论的前提下,从适用案件范围、诉讼方式、程序启动的期间和理由以及受理法院、程序的进行、刑事裁判的效力、判后答疑机制等方面建构民意表达程序。  相似文献   

18.
网络征求民意承载着提高立法正当性、缓和紧张关系以及宣传和教育等多重功能。近年来,网络征求民意受到我国立法机关的高度重视,但实践中也存在随意性大、"走形式"等问题,影响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性。要改变这种状况,应借鉴英美等国的经验,制定《公众意见征询法》,为立法机关设定行为规则,规范网络征求民意的行为,保障公民有效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9.
与民意同行     
当下中国,民意已逐渐成为标志现代社会和政治文明的一个关键词。近年来,无论是立法还是监督,民意的分量在人大工作中不断加码。30年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发展历程也反复印证了一点——民意是人大工作绕不开的制度性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司法与民意的关系属于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民意对司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本文通过了解司法与民意的对立、统一性,分析司法与民意冲突的原因及其影响,提出了部分改善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建议。本文想突出的观点是:在正视司法与民意存在冲突的同时,应尽量去追寻他们之间的平衡点,拉近司法与民意的距离,使它们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中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