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认识和运用胡长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原理是唯物史观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对此曾作过经典性的论述,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演进的规律。毛泽东则进一步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本书,它是为2003年报考研究生的人编写的,书名为《政治理论辅导讲义》,书的封面上方特印“考研必备(2003年版)”一行大字,足见这是一本新书,书中的观点当然也是至今还在流行的观点。该书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时,写下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3.
本文没有新意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本书 ,它是为 2 0 0 3年报考研究生的人编写的 ,书名为《政治理论辅导讲义》 ,书的封面上方特印“考研必备 ( 2 0 0 3年版 )”一行大字 ,足见这是一本新书 ,书中的观点当然也是至今还在流行的观点。该书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时 ,写下这样一段话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政治理论辅导讲义》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 0 0 2年 6月第 3版 ,第 95页 )其实这个观点并不是这本讲义的独特观点 ,而几乎是中国哲学界、理论界的一…  相似文献   

4.
农村税费改革,意味着我国农村经济基础向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发生深刻变革。如果此说能够成立,那么农村上层建筑焉能不发生深刻变革?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要求,今年内要对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的高度,理性审视这一变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确立对改革的科学认识,最根本的是要认真分析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是我们进行体制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阐明了关于正确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以推进四化建设的思想,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现在,我们正是要依据关于正确解决我国社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就是其中一个根本性转变。经济和哲学是紧密相关的,经济是基础,哲学影响经济。正如恩格斯说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O经济和哲学可以互为囚果,也可以互为条件…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始终贯穿着“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里提出的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论断正是体现了这一规律,并为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明确的方向。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使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推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迅速发展。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1、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形式。邓小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一、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同历史上造成的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二、这个基本矛盾在国民经济恢复阶段主要表现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进行新民主主义的建设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破坏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二重性:肃清反动派的残余,恢复和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三、这个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阶段主要表现为: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落后之间的矛盾。这在客观上制约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采取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相似文献   

9.
促进社会发展应运用社会指标上海大学教授邓伟志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把国民经济计划改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从此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了社会发展的应有地位。可是,要在实践上真正解决问题,决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发现有些地方政府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是与协同动力学原理相一致的社会动力学理论。在术语上,唯物史观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概念,分别与协同动力学当中的竞争、协同、动力学模式和序参量等概念密切相关;在原理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齐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以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深刻揭示出社会有机系统内部大量子系统运动状态与系统序参量互动的伺服过程。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是与协同动力学原理相一致的社会动力学理论.在术语上,唯物史观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概念,分别与协同动力学中的竞争、协同、动力学模式和序参量等概念密切相关.在原理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以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揭示了社会有机体系统内部大量子系统运动状态与系统序参量互动的伺服过程.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本质李俊邓小平指出,总结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楚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①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就必须认识社会主义内在矛盾的特殊性。正如毛泽东所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形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形式探析高铭仁,张世贵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形式的问题,是毛泽东同志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中没有触及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仅从矛盾普遍性的意义上肯定了“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  相似文献   

14.
共性和个性相互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拋弃了辩证法”。学习和掌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个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更好地掌握部队建设的规律,有效地指导基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中柱 《岭南学刊》2008,3(1):15-1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规律,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的理论基础。社会和谐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离不开人们的能动作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调整改革要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不能把别国的经验当成万应灵药。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和相关论述,充分肯定了现阶段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指明了方向;科学地阐明了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实现形式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问题,揭示了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多样性复杂性;紧紧抓住执政党建设、改革和科技进步这三个环节,回答和解决了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这些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社保”)起步较晚,一时较难为所有的群众接受,甚至个别领导也有微辞。在这种情况下,有关人员如何开展工作呢?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尤其刚刚开展这项工作的地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宣传上重在抓“两头”,一方面向基层群众广为宣传农村“社保”的好处,讲清民政部门收取的保费,仅是暂时的代管而且,终将还之于民,不属乱摊派,还可以用对比的方法,给农民兄弟算一算经济帐,无论是参加商业保险还是存入银行,所有的利息都没有社保高;另一方面,向领导宣传,着重讲清社保的意义,取得他们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吕薇 《中国人大》2013,(14):36-36
新型城镇化最关键的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城镇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人的城镇化,首先要解决转移人口如何市民化。市民化关键是要有稳定的就业和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全国应实行统一居住证制度,使基本公  相似文献   

19.
谭永灼 《桂海论丛》2001,17(6):51-5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运用和发展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科学区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 ,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相适应和不相适应的两个方面 ;二是坚持改革与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相联系的观点 ,深刻阐明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三是坚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 ,牢固确立生产力标准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绝对权威地位 ;四是以改革的实践 ,丰富、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点是调整现行的师资管理模式、调整对教师的评价方式、调整学术梯队的构建方式、调整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方式。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调整我们管理工作中的某些不良的行为模式,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