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贺新初 《湘潮》2004,(4):8-10
周恩来与国民党高级将领的交往,是他人际交往中最具神秘色彩而又最具魅力的篇章。他与许多国民党将领,早在黄埔军校时期就是同事、朋友或师生关系。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他以其巨大的人格力量,征服了一个个国民党要员,使他们或与共产党密切合作,或走上了彻底拥护共产党的道路。国民党高级将领郑洞国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与孙中山,分别为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领袖。他们为国共第一次合作走到一起。他们相见及至分离的时间并不长,但感情却非常真挚。孙中山称李大钊是真正的革命同志,亲自主盟介绍李大钊加入国民党;李大钊对孙中山十分仰慕和敬重,他盛赞新三民主义,积极参与改组国民党,由衷地高呼“中山主义万岁”。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和孙中山,分别为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领袖。他们为国共第一次合作走到一起。他们相见及至分离的时间并不长,但感情却非常真挚。孙中山称李大钊是真正的革命同志,亲自主盟介绍李大钊加入国民党;李大钊对孙中山十分仰慕和敬重,盛赞新三民主义,积极参与改组国民党,由衷地高呼“中山主义万岁”。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00,(10):10-11
我建议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是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后期,一批外国记者及驻华美军人员获许进入延安及华北敌后.他们在详尽了解了被国民党当局一直严密封锁着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后,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感受,即人们总是把共产主义视为巨大的“恶魔”,但中国共产党并不可怕,因为中共并不是苏俄意义上的共产党.他们说:“如果依照俄国人给共产党下的定义来看,中国的共产党并不是共产党.目前,他们既未提出也没有实行共产主义.”中共“没有一点和俄  相似文献   

6.
已离休的原冶金部副部长李超,从冶金局领导班子的“三讲”教育中,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希望,笔者应约来到他的住处,而后就有了李老在采访中的娓娓而谈:延安整风时,我二十几岁,正在前方,担任太岳区党委调查研究室主任,在薄一波书记、陈康司令员的领导下工作。党内整风对我的教育最大。那时我们学习一个小册子—《国民党与共产党》,是讲两党的历史。国共合作中,国民党也抗日,与共产党有何不同2学习后才认识到:国民党蒋介石是欧美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的代表,是代表他们抗日,只有抗日性,没有革命性;共产党是革命的。第二个是…  相似文献   

7.
既然国共合作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前提条件,而且合作又是采取“党内合作”形式,那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就应是国共合作下的国民党领导的。当然,国共合作下国民党领导包含了共产党的领导。国共合作下的国民党领导中的共产党领导作用有一个由强变弱的变化过程: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前,中共在国共合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政治经济封锁,他们“一不许共产党发表战报,二不许边区报纸对外发行,三不许中外记者参观,四不许边区内外人民自由往来。总之,只许国民党的诋毁、恶骂、造谣、污蔑,向世界胡吹乱喷,绝不许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真相稍许透露于世”。为了赢得国内外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毛泽东广泛地邀请中外人士来延安访问,热情接待并与他们倾心交谈政治理想,让他们现场自由参观,根据来访人员的不同背景和不同需求,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展示又有不同的侧重。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观念认为:以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形式促成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第三国际一大功绩。有的同志甚至从分析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理论出发,混同形式与内容,断言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笔者不否认列宁在世时和逝世后,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后也曾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局面,但翻阅历史资料,笔者对上述论断却不能完全苟同。一、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第三国际在斯大林把持下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产物史学界都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一个叫马林的荷兰人策划的。1921年4月,马林受第三国际和苏俄政府的派遣来到中国。他  相似文献   

10.
廉洁的力量     
蒋介石1949年败逃台湾,在阳明山大会堂高级干部会上总结国民党失败的教训和共产党胜利的经验时,曾痛哭流涕哭诉:“共产党不是靠飞机大炮取得的江山,是他们以廉政换来的人心夺取的政权。”可见廉洁的力量——事关国家的兴衰治乱,生死存亡。古往今来,廉洁倍受人推崇,尤其是那些匡  相似文献   

11.
在大革命时期,孙中山主张同共产党“容而不联”,实行党内合作。这是孙中山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转变的结果,其动机在于:通过党内合作,给国民党输入新鲜血液;通过一支新生力量的帮助,改造国民党,以实现国民革命未竟之业;当然,也有国民党领导共产党的意向。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国的发展是经军阀混战到国共两分天下再到共产党统一全国。国民党和共产党.作为这段历史的两大主角,曾为顺应形势而两度合作。这里值得注意的不是每次合作都终结于兵刃相向.而是在反目成仇后又重新挽起手来。显然,推动合作的力量不是任何恩怨情仇能阻挡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乘着要求变革和救亡的历史潮流先后建立的党。正由于有这样的基础,亡国的危险才能对双方都化为逼人的形势.起着提醒与催促他们赶快团结起来的作用,两党走到一起反映的无非是这种大势。  相似文献   

13.
1949年5月23日,国民党闽西地方军政人员举行投诚起义。这次起义的主要决策人是国民党少将、龙岩专署督察员(专员)兼“剿匪”指挥官李汉冲。李汉冲是1948年秋上任的。当时的形势,人民解放军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共产党必胜,国民党蒋介石必败的大局已定,有识之士纷纷向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共产党游击战的胜利,这是国内外军事家一致认为的.但是,游击战并不是共产党的专利,国民党也有,而且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国民党投入敌后游击战场的兵力远远超过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游击战中一步步发展壮大,而国民党的敌后武装却迅速衰落瓦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本文试从国共两党敌后战场的比较中来探讨这一问题,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一、在战略上,国民党坚持“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消极持久战,忽视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共产党则坚持在抗战中发展自己,消耗敌有生力量,把游击战上升为战略问题来对待.  相似文献   

15.
粱志恒 《世纪桥》2013,(2):14-16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妄图独占抗战胜利果实,消灭共产党,控制全中国。1945年11月初,共产党从情报中获悉:国民党准备派部队在东北哈尔滨一带进行空降。为了粉碎蒋介石的企图,上级立即决定,派部队火速赶往哈尔滨一带建立根据地,以消灭国民党部队。  相似文献   

16.
郭晓霞 《党史文苑》2005,2(7):27-28
在大革命时期,孙中山主张同共产党"容而不联",实行党内合作.这是孙中山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转变的结果,其动机在于通过党内合作,给国民党输入新鲜血液;通过一支新生力量的帮助,改造国民党,以实现国民革命未竟之业;当然,也有国民党领导共产党的意向.  相似文献   

17.
国民党当局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出于研究以对付共产党的目的,曾搜集中共文件、报刊及其它出版物、印刷品等,并尽量保持文件原貌后汇编成《石叟资料》。其中三篇毛泽东文稿:《致袁国平的信》阐述了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和建立地方游击队的意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布告——处决黄梅庄》证实蒋介石确实派人前往苏区企图策反红军将领,黄公略对党忠诚,大义灭亲;国民党方面在翻印《乡苏工作的模范——长冈乡》时,文前写了一段话,透过诬蔑谩骂字眼,可以看到他们是多么害怕共产党唤起民众,并将他们团结起来形成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托派"是怎么形成的从历史渊源上看,"中国托派"的形成来自遥远的莫斯科。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在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上发生了分歧。斯大林主张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并在遭受国民党右派进攻时,要求中共妥协退让;而托洛茨基则"坚决反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在抗战前经受了严重的挫折,但战后,竟发展成为一支能够夺取全国政权的强大力量;而在30年代拥有中央政权的国民党,在战后却土崩瓦解了。对此,好多人认为是抗日战争救了共产党,如果再给国民党几年时间,蒋介石就会打败共产党,统一中国。这种观点只是从表面上看问题,对于国共两党的发展来说,抗战只不过是个外因,抗战推动共产党发展得更快,也正是由于在抗战中,国民党的统治弊端暴露无遗,从而加速了国民党的崩溃。但主要还是由于国  相似文献   

20.
令我至今回思不止并为之感慨无穷的周恩来的第二个预见预言,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之时。从我个人的经历和体会,我想先纠正两个说法。一种说法是:共产党同国民党坚决斗争,终于夺取了胜利。我认为不准确。我的体会是,在共产党与国民党两大政治力量的斗争中,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历史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