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之交创新精神的新探索与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金钰 《前沿》2002,(7):8-13
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动力源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持逢勃生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要注重把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联系起来 ,要不断增进社会主义的活力 ,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的理解。其中 ,体制创新、理论创新和创新精神 ,是时代的呼唤。这三个问题都是邓小平理论必须回答的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思想创新、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已然成为指导当今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正在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全球化、多元化格局的新的理念、新的方向。伴随这样一个大时代、大变革的到来,因移民而立市,因直辖而崛起的重庆市,以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的“314”总体部署为标志,终于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开始朝着新的更高目标奋力迈进。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是理论创新的一大表现.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关于"三个代表"的论断,反映了代表主体和代表对象的发展和变化.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总的目标,是"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三个代表"的论断,强调了党的整体代表地位."三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创新精神.学习"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要了解当好"三个代表"的忠实性和坚持"三个代表"的始终性.  相似文献   

4.
王江红 《湖湘论坛》2008,21(2):10-11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今我国社会的时代最强音。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中,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拓展,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新理念,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英流水 《新重庆》2007,(5):14-17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思想创新、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已然成为指导当今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正在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全球化、多元化格局的新的理念、新的方向。伴随这样一个大时代、大变革的到来,因移民而立市,因直辖而崛起的重庆直辖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创新发展放在首位,并在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章节中,明确提出要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养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论述,这为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经济建设中心论"、"先富共富论"和"两手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继承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同时,提出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把"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原则.这些新的思想和观点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新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自身建设理论得到新的发展。"五位一体"的党建新格局逐步形成,党建理论内涵更加丰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为党的建设的主线;党内民主建设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有更清醒的认识和更准确的把握,明确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战略目标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一系列党建创新理论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非公有制经济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将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使用"民营企业"概念,表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内涵的认识逐渐深化并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成就;明确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民营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完善产权制度,为民营企业财产提供了坚强保障;明确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了民营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明确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有利于加大中小企业创新资金投入及其知识产权保护;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有利于鼓励民营企业家敢于干事创业并赢得社会的尊重与支持;强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两个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前进》2003,(7):41-41
十五大以来,江泽民同志在许多方面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理论。一、在发展的重要性方面,提出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新观点。就发展的重要性而言,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观点。在新形势下,江泽民同志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结合党的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科学论断。二、在发展的战略目标方面,提出了“第三步走”的新观点。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新的“三步走”构想:第一步,用10年时间,以2000年为基数,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第二步,到建党一百年…  相似文献   

11.
试论江泽民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 ,许多发展中国家为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 ,在西方国家发展理论的指导下 ,积极推行单一经济增长战略。这些国家在获得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产生了环境恶化、社会分配不公、道德沦丧等一系列问题 ,推动了世界发展理论的变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 ,吸收世界发展理论的优秀成果 ,强调中国的发展要从国情出发 ,在改革开放中走一条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对共产主义社会个人发展的理想展望。江泽民同志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在深刻理解和实践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基础上,对发展生产力和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找到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全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党的建设始终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法宝。建国后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的自身建设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发展,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和创新发展。党的建设理论也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而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发展。其中突出地表现在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发展、党的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和党的制度建设的创新发展等方面。总结党的建设理论的这些创新发展,对于总结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发展和推动党的建设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继续前进,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绍才 《人民论坛》2010,(12):46-47
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的伟大理论创新总是社会变革发展的先导,社会的变革发展总是在伟大理论创新成果的指引下实现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伟大理论成果的创造均对社会的变革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在科学发展观的导引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必将实现。  相似文献   

15.
张虹 《理论月刊》2003,(12):3-6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也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理论,这是共产党的生命力之所在。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显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李建良 《桂海论丛》2002,18(1):72-74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此 ,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根据时代要求和实践的变化 ,对它进行发展和创新。任何一门科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都离不开正确的科学批判 ,为此 ,我们要正确区分科学批判与政治批判 ,为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主体上 ,我们要深刻认识发展创新是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 ,而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和专利。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还要求我们树立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应当看到 ,西方经济学虽然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 ,它在整个体系上是不科学的 ,但其中某些观点、理论却是对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确立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初步构想,在新世纪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继承与创新了三步走战略和小康社会思想。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江泽民正式明确新“三步走”战略和系统全面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拟就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贡献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新增长理论革命"把经济增长研究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本文在对增长理论的演变与发展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侧重剖析90年代以来新增长理论各主要学派的新贡献及其近年来的最新发展,又对美国型经济增长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这些理论和实践对战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