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基于主要政策文本的梳理发现,“放管服”改革先后经历了以简政放权为主题的早期实践阶段,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为主题的积极探索阶段,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主题的协同推进阶段,每个阶段的结构和逻辑存在差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镶嵌在社会治理的总体演进历程中,社会治理先后经历了社会管控期、社会管理期和社会治理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也呈现出相应的结构和逻辑。“放管服”改革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统一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并且在理念价值、运行机制和目标功能等方面具有耦合性。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Y市为了优化营商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循证治理的核心是证据,强调政府治理过程中决策制定要依据科学、公正的证据,将Y市“放管服”改革纳入循证治理视角下进行分析,有利于Y市“放管服”改革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地开展和推进。文章基于循证治理视角,对Y市“放管服”改革的实践探索与路径选择进行分析,针对Y市“放管服”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证据、领导力、公共价值三个层面提出了“放管服”改革的路径选择,即以最佳证据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创新、以提升领导力促进“放管服”改革的发展、以实现公共价值提升“放管服”改革的效果,为新时代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的延续升级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迫切要求加快推进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它既体现为对法治政府的数字化发展,又彰显出对数字政府的法治化规制,核心要义在于实现数字技术和依法行政的深度融合。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与“放管服”改革的同频共振,是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利用数字技术更好实践政府职能、以良法善治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放管服”改革的运作过程主要依循权责适配、审管协同、服务共创和制度共进的逻辑,以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未来应着力于战略定位、组织建设、数据融通、数字法治能力培养、法律法规完善等方面予以推进和施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放管服”改革的政府职能转变放到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加以总结梳理。通过对我国以往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放管服”改革的政府职能转变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放管服”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创新性表现为:政府职能价值取向的转变——由注重社会经济效率转向注重社会公平;政府职能转变动因的变化——由外生性转向内生性;政府职能转变重心的变化——由注重结构性转向注重效能性;政府职能转变对象的变化——由以管理者为中心转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政府职能转变方式的变化——由注重权力的直接管理方式转向注重制度化、法制化、网络化的间接管理方式。“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具有内在性、主动性、伦理性、创新性的特征,标志着“放管服”改革是以往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延续与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表征着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对于中国而言并非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而是一个不断自我革命与自我完善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放管服"改革脚步不断加快,力度不断加大,层次不断深入,作为政府重要组成部门的公安机关需进一步主动寻求改革嬗变。特别是市级公安机关,面临着思想认识的转变进程有待加快,权力运行的法治保障有待加强,部门联动的机制设置有待健全,网络数据的共享应用有待强化,权力下放的落地实效有待检验,事项审批的标准规范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此,需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清单编制、事项授权、网上服务、自助服务、综合执法、事后监管等方面予以进一步完善,主动推动审批服务模式大变革、队伍作风形象大转变。  相似文献   

7.
放管服是推动政府治理体系改革的关键举措,顺应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在平台时代,进一步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的要求以及平台革命浪潮的兴起呼唤着平台型治理模式的产生。平台型治理是基于多边平台开放治权、联接价值网络以推动互动合作的治理范式。平台主办方通过整合政府、市场、社会三种机制及其力量,推动多边合作共治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型创新。平台型治理模式的多边汇聚、供需匹配、赋权释能、平坦化运作以及网络效应激发等机制,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释放改革创新活力、降低合作共治成本、增强用户粘性,从而能够提升放管服改革的效能并保障改革的深化落实。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种新模式--"整体政府",即采用协调、合作和整合的方法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替代模式,它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突破.尽管这种政府改革模式还不够完善,但它在当代西方政府改革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对于我国当前"大部制改革"的进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放管服”改革与环境规制俘获均关乎政府与市场的互动、监管与服务的平衡。在“放管服”改革中,政府通过推行互联网监管、开展信用监管与减少审批事项等措施分别使俘获前提弱化、俘获成本增加、俘获收益减少,对既有样态的环境规制俘获发挥了正向防范效能。然而,环境规制俘获在“放管服”改革下从既有样态向滋生样态的演化,业已显露出俘获类型由“俘获规则执行”转向“俘获规则制定”、俘获结构由“单层俘获”繁化出“分层俘获”等实践隐忧,亟需从“政策推进”向“法治引领”的范式转换、从“地方依赖”到“央地协同”的规范创制两方面着手,对“放管服”改革下滋生样态的环境规制俘获予以针对性防范,以期促进环境保护领域“放管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用地审批制度改革朝着精简规范的方向持续推进。从历史演进来看,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用地审批制度变迁大致经历了分散管理、集中控制以及平衡控制三个导向性阶段。但制度改革也并非仅遵循时间演进逻辑,从演化的理论视角来看,用地审批制度改革体现了审管平衡、审慎放权和以放促管的演化过程。城市开发与耕地保护的双重目标要求在改革实践中兼顾发展与安全,这有赖于地方对于审批事权与监管责任的有效承接。同时,在用地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也在力图实现审批与服务并重,发挥为中心城市发展腾挪空间、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失衡等功能。但由于用地审批制度改革本身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在改革实效上仍存在系统性限度,具体体现为职能层面审管关系的复合性、过程层面权力下放的有限性以及技术层面对地方监管能力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通过对行政负担的理论演绎,本文提出了“消解行政负担”的机制假说。依据最相似案例体系设计原则,选取了湖南省A县和B县作为案例对象,并通过深度访谈、企业座谈、内部文件查阅和实地走访等方法收集经验材料。研究发现,消解行政负担是“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机制。本文从行政负担的角度,为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通过总结我国“放管服”改革中消解行政负担的政策经验,为世界范围内克服官僚制弊病和降低行政负担的行政改革,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政府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改革成效日益显现。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总结改革经验和做法,以法治方式巩固改革成果、深化改革成效,加快构建现代政府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放管服”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关键举措。与一些理论预设和实践经验形成反差,不少地方政府在“刀刃向内”的改革中选择了主动优化改革的举措,很少有研究解释这一有趣且矛盾的现象。以压力型体制为理论原型构建分析框架,结合S省A市“放管服”改革的案例实证发现,完成政治任务、争取潜在激励和应对多重压力是“放管服”改革中地方政府主动优化改革的关键动因,“放管服”改革充当了化解来自多主体和多任务压力的“综合解压阀”,在不同改革阶段“关键行动者”的变化塑造了不同形式的解压模式。  相似文献   

17.
"干部下沉"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干部下沉"常态化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干部下沉"常态化,需要通过"课题攻关"提供现实基础,通过"组织动员"提供运行机制,通过"程序规划"提供制度保障,通过"成就分享"提供精神动力。新时代,要解决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实现"干部下沉"常态化,把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整体治理是在对传统科层官僚制、新公共管理改革模式进行反思和扬弃的基础上形成的全新治理模式,是现代警务机制改革的必然逻辑和理想选择.其改革途径包括:发展整体服务型警务,深化公安大部制改革,建立内联外协式整体作战警务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建设及加强组织间协调,完善信息主导警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严打"的必要性以及在"严打"中凸显的问题决定了我们必须对公安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通过改革使公安机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民奔小康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公安改革的基本理论前提是运动的改革观,其主要内容包括改革"严打"观,促进公安干警积极性的提高,提高破案率,切实建立打防控一体化长效机制,立法完善部门协作机制,立法完善刑事侦查专门手段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