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翔  刘莹 《学理论》2022,(9):58-6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民江山的重要论断,首先要将其放在不同历史坐标来把握其发展脉络。回眸百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与发展、调适与曲折、修复与优化、强化与成熟四幅历史图景中对“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做出了不同时代的解答。人民江山论断的生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科学的理论逻辑、坚实的实践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深远的世界逻辑。  相似文献   

2.
晏国政 《瞭望》2021,(19):1-2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为我们强党兴国指明了方向.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在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下,我们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以及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中概括凝练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政治话语,它内在规定了"人民——执政党"、"人民——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对人民在社会关系体系和国家权力谱系中权利、作用与地位的鲜活诠释与自觉表达,具有继承性与超越性统一、批判性与斗争性统一、传播性与构建性统一的话语品格。其内蕴的执政理念对在"不确定性"中开辟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标识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化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世界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吴凯  焦娇 《理论导刊》2023,(3):55-61
民粹主义是一种假借“人民”名义谋取自身私利的社会思潮,它在解读“人民”时存在制造抽象概念以解读“人民”含义、强调政治对立以解读“人民”矛盾、模糊理性因素以解读“人民”作用的价值偏向。中国共产党人民观从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两个结合”的文化逻辑、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实现了对民粹主义误读“人民”的超越。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对我们应对民粹主义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坚持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以引领社会思潮、建立预警机制以防范民粹主义变异、客观认识现实诱因以提升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1,(11)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不仅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思想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坚持发扬马克思主义植根人民群众推进理论创新的优良传统;积极回应人民呼声,将群众关心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理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尊重群众首创,充分激发了人民群众创造创新精神;积极凝聚社会共识,坚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人民主体论"作为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为坚持"人民中心论"提供了基础;"人民中心论"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在新时代中国的集中体现,为实现"人民主体论"提供了途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认识两者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应然关系,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习近平的人民观,无论是从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还是从理论自觉与执政自觉层面或是从整体性与个体性层面,都体现了"人民主体论"与"人民中心论"的辩证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关于中国特色人民民主鲜明特质、显著优势与实现形态等方面的集中论述,进一步指明了人民民主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中国特色人民民主理论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思想基础上确立和发展的。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其深刻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这些重要论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在当代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全面依法治国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并在这套制度体系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向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推进。  相似文献   

8.
杨春贵 《理论视野》2009,(10):17-18
什么是社会主义?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说:“我的体会,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真是一语中的。被某些长篇大论弄得云遮雾罩的理论,经吴仁宝这么一点拨,立刻变得清晰明白、通俗易懂而又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政治中的人民不同于西方国家中的人民,它是在中国共产党与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体性质的政治实体。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群众是人民的基本要素,人民是群众的伟大力量得到展现的基础上,由中国共产党借助系统化的政治过程塑造出来的。将广大群众塑造成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和中国近现代必须解决的历史任务。人民是根据时代变化而演化得富于活力的政治实体,人民的演化既体现为构成人民的社会力量的调整,又体现为人民内部的支撑结构由单一结构发展为多重结构进而重叠成为复合体。人民是决定当代中国政治的根本力量,中国政治学必须将人民带回研究议程的中心,构建人民政治研究范式。人民政治围绕着人民与政治之间关系的重构已经形成多个解释政治的维度,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中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彰显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为人类解放展现了美好的愿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历史任务、执政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必须与时俱进地推进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现实逻辑演变和实践路径创新。新时代坚守人民立场的现实逻辑集中体现在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路径体现在夯实人民主体地位的利益支撑,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激发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创造活力,提高党践行人民立场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政党建设的原则问题。共产党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确立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大多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福利。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全力以赴诚心诚意为人民谋福利,实现、维护和发展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爱戴,实现了不断发展壮大,巩固坚强,胜利成功。这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现代中国政治理论的最新总结,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传统渊源,不在于具体的民主机制、过程等在古代政治思想或制度实践中有无直接体现,而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的政治思维和观念在传统思想中有明确渊源。从"天下"政治观到"人民"政治观,从民本思想到人民民主,从贤能政治到党的领导,中国政治文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传统政治文化的优秀基因,克服传统政治的内在困境,开创了以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权威来源的责任政治新形态,使由人民利益所界定的责任机制贯彻到国家公共事务治理的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之中,形成了全过程的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3.
张绍翼 《学理论》2009,(15):50-51
当港澳回归大陆以后,港澳台的居民与人民的关系应如何表述,才能更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新时期人民概念的外延应如何表达才能更适应我国当前的情况,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安定。这在我国高校现行使用的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当中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徐勤友  何建华 《学理论》2009,(25):23-24
彭德怀是中国共产党内独具性格的一员,其平生百战犹酣,心系人民群众。秉直豪爽,为民请命,是他品格世界与个性秉赋的真实写照。研究彭德怀人民群众观的成因及现代价值,读懂一颗"我为人民鼓与呼"的赤子之心。对我们今天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也起到了价值标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改革由“中心”走向“全面”的结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命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新路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一致性,有机统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并在新时代契合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了人民民主的复合结构与合力效应。中国民主政治在新时代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处理好民主复合结构的各要素关系,发挥合力效应,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6.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改革由“中心”走向“全面”的结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命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新路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一致性,有机统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并在新时代契合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了人民民主的复合结构与合力效应。中国民主政治在新时代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处理好民主复合结构的各要素关系,发挥合力效应,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现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而产生的经典现代化理论模式,出现了“见物不见人”的异化现象,且在演化过程中逐渐蜕化为一种非均衡化的实践模式,并被窄化为以选举民主为核心的单一领域政治民主化模式,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构建起“以人为本”、体现多元现代性、展现共建共享、共富共荣取向的现代化价值。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伟大社会理想追求、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构建、人民意志和人民利益的体现与实现以及人的需求满足和人的幸福追求等多维角度考察,可以发现“人民本位观”的多样性、丰富性和本质性特质。中国共产党构建的“人民本位观”,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是融“基于人民需求说的政策体系、人民主体说的力量体系、人民权利说的制度体系和人民满意说的评价体系”等四者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形态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拓宏伟  惠晓峰 《学理论》2012,(16):34-36
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之日起就铭刻在理想旗帜上的奋斗目标。为着这一伟大目标,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不懈努力、无私付出和巨大牺牲,同时也取得了伟大成就。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我们看到,我们党形成的关于人民幸福的思想,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幸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实践;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赋予了人民幸福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人正昂首行进在为人民谋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相似文献   

19.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政治理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基于我国国情和历史作出的正确选择。基于政党政治的视角,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制度规范、公平正义、权利实现等方面的政治效能。基于民主运行的视角,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巩固执政合法性、凝聚“最大公约数”、降低执政成本、巩固执政基础、建立持久政治信任等方面的政治效能。中国共产党要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在坚持“三统一”原则基础上构建良好的政治秩序,在培育公共精神基础上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民主生态,在坚持人民至上基础上着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效能,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真谛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的人民观是在继承前人思想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这其中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其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习近平人民观的文化渊源;其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习近平人民观的理论基石;其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民观是习近平人民观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