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景圣琪 《人民论坛》2010,(7):244-245
在某种意义上,《红楼梦》是一部以女性为中心、为女性而树碑立传的小说,作品集中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客观地说,《红楼梦》对女性意识进行了充分地挖掘与探索,从而为女性意识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素材与资料。  相似文献   

2.
张俊  ;赵志安 《求索》2008,(5):185-186
本文以章法简约天成红楼花魂;形式婀娜梦就红楼花容;风格如泣饮缕铭红楼花殇三个角度,论述了电视剧《红楼梦》《葬花吟》乐章的天才性再造。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植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的,特别是植根在佛道文化的基础上的。《红楼梦》中的许多重要人物与事物在对立统一中都具有象征意义与隐喻意义,这些象征与隐喻也都在佛道这个大框架内。在创作上,《红楼梦》深受六朝志怪与唐人传奇的影响,它实际上就是写的一块石头的传奇,而就全书来说,《红楼梦》也没有跳出某些传奇小说宣扬虚无主义与“万境皆空”的宗教说教。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丫环晴雯在众多人物中脱颖而出,并深得读者偏爱。她具有神秘的身世,脱俗的美丽,独特的个性,以及她机警、聪明和高超的才艺。本文论述了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众多小姐丫环,以及错综复杂的情节当中,晴雯是怎样脱颖而出,如何深得读者的偏爱。  相似文献   

5.
落花人独立     
《中国残疾人》2008,(8):66-67
听《红楼梦》里的“葬花吟”,看黛玉手持荷锄娇弱地穿行在落英缤纷的桃花丛中,用丝帕收捡瓣瓣凋零的落花时,一种无奈的凄凉自身心处弥漫开来。  相似文献   

6.
管方方 《小康》2010,(8):92-95
旖旎,梦幻,近乎魔幻,略带诡异……这些元素打造出故事,怎么看都不像是充斥着人间烟火气的《红楼梦》,而更似梦魇。  相似文献   

7.
试析《红楼梦》中“花”的意象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 ,“花”作为最初的审美需求出现在诗歌中 ,到最终成为正式的“意象”这一过程中 ,其情感内涵得到不断的拓展 ,并被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吸收。《红楼梦》中 ,“花”的意象内涵主要有三点 :它是女子身世飘零的意象 ;它是尘世人生无常的意象 ;它是封建大家族败亡的意象。“花”作为意象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黎修良 《湖湘论坛》2008,21(2):55-57
晴雯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的小人物,但却是贾宝玉最最喜爱的。她聪明灵活、倔强犀利,为当时封建社会等级观念及伦理道德所不容,最终被逐出贾府并抱病身亡,成为特定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9.
毛灿月 《前沿》2008,(7):188-190
作为学术专论的序言,《〈红楼梦魇〉自序》以写实的态度,表述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精神与情感渊源,这为我们研究张爱玲与曹雪芹的精神特质共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学术专论《红楼梦魇》的非学术隐义的表征。她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  相似文献   

10.
刘凝芳 《理论月刊》2002,(12):71-72
电视《红楼梦》与电影《红楼梦》已摄制多年,但一直没有人对它进行一个全面的比较。笔者从编剧演员、服装、道具、音乐等五个主要方面对二者进行了一些比较,试图找出二者在艺术处理上的同异得失。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红学研究基本可以划分为考证、索隐、小说评点三大学派,或重文本分析,或重史料考证,学术研究的社会功能开发不足.<红楼梦>中的主要故事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从宏观的视角可以将人物分为成人群体和青少年群体.贾宝玉作为小说的核心人物,分析其成长特点,对理解<红楼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视角来探讨社会与家庭对贾宝玉成长的影响和作用,能够反映青少年与被成人规范控制的生活世界的融合与冲突,重新审视成人规则与青少年成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郭真 《前沿》2012,(15):188-189
红楼梦诗词是小说《红楼梦》中的亮点.从情节结构方面来看,红楼梦诗词是整部小说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联结情节、承上启下,大处着墨、整体构思,浓缩精华、简笔勾勒;它使小说的情节设计详略得当,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3.
佐人 《现代领导》2009,(5):37-37
(一) 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在第二十二回中借薛宝钗之口讲叙了这么一件事:韶州老法师禅宗五祖宏忍“欲求法嗣”,令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  相似文献   

14.
我第一次看新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就被深深吸引,看了三四十集仍然十分欣赏。我喜欢小说《红楼梦》,老版的连续剧《红楼梦》也很投入地看过,但我觉得,新版《红楼梦》才最接近《红楼梦》原著,它对普及这一名著做出了重要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不知为何,忽然开始买花了。早先是不喜欢的。每每看到送花场景,就觉得好可惜:花儿如此娇艳,却被摘折,无根的生命注定很快凋零,而以此表达情感真是好傻。所以可以想见,那时的我若收到花,内心会有按捺不住的生气与忧伤。这或许就是年轻吧,可以莫名其妙的敏感,可以不讲道理的多情与无情。就像《红楼梦》中的黛玉。  相似文献   

16.
李小兰 《理论月刊》2010,(3):122-124
学界研究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存在重理论内涵("说什么")轻批评文体("怎么说")的倾向。本文从批评文体的角度进行观照,认为它们的文体皆是王国维自觉批评意识下的主动选择,指出《红楼梦评论》的颇受指摘与《人间词话》的备受赞誉与它们使用的文体密切相关,并从正面比较和反面假设中揭示词话这种传统文体具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由人物在银幕上所展现出来的一切言行举止,也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副语言,体现出来。新版《红楼梦》中演员在副语言的运用上的缺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有的副语言不符合生活经验,有的表演不符合原作中人物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一开篇,便借古董商冷子兴之口,点明了“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贾府,“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用脂砚斋的话说,就是“此已是贾府之末世了”。人们不禁会问,一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显赫家族,  相似文献   

19.
新书快报     
《王蒙的红楼梦》 作者:王蒙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相似文献   

20.
小说《红楼梦》中有三种邸报。一种是政府官报内参性质的;第二种邸报又称京报,是地方之官报抄本;第三种邸报则是私人订阅之“提塘小报”。这三种报纸客观上反映了“红楼梦时代”封建家族信息机制的特点:信息机制与权力机制高度一体。掌握信息特权就可以保证政治权力;而一旦优越的信息特权丧失,意味着家族在政治上的沦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