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苗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与利用无论是保存还是发展苗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式,文章探讨了有形的文化资源(包括苗族的服饰与工艺品、风味饮食、建筑等)与无形的文化资源(包括节日庆典、社会组织制度等)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的一些问题,以期找到运用这些文化资源的有效和恰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鄢行辉 《人民论坛》2010,(8):168-169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十分重视养生保健,在生活实践中创建了系统的养生理论。我国传统养生内容丰富,涉及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方方面面,在增进人类健康,延长寿命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对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养生进行产业开发,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当代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强调了中国的动漫产业必须走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并具体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动漫产业如何与民族文化结合,以期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曹海峰 《长白学刊》2007,(3):143-14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消费文化的蓬勃发展、科技与文化日益密切结合以及城市竞争的愈演愈烈,一个全新的文化创意产业生产力空前扩张的时代正在到来。文化创意产业已经不再是一种理念或发展模型,而是最具发展前景且已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实产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时代背景认真审视和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当代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动向,对于从制造型向创意型转变的中国来说,正是需要认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彝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开发,给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应该正确认识挑战,抓住机遇,很好地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李昕 《群众》2013,(10):73-75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和联合围开发计划署2010年12月发布的《2010年创意经济报告》统计,近年来,创意产业在全球市场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发展,2002年到2008年,年均增长率为14%,成为国际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其中我国的创意产品出口将近85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近21%,这是我国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成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贸易逆差依然十分严重,欧美国家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强势地位依然非常突出,我们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缺乏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对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必须以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良传统为基础,离开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于此,作者概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作为其灵魂与核心的民族精神.要求结合时代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实践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继承与科学改造,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玲 《前进》2000,(3):41-42
党的十五大报告确定了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文化纲领 ,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 ,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文化建设 ,是一种创新文化 ,是立足于中国现实 ,中国传统文化、外国文化等有益成果基础上的创新文化 ,它需要我们激发出极大的创新精神。所谓创新精神就是一种能够冲决固有模式 ,勇于探求、发展的心理品质。传统文化则是指 ,先人在改造环…  相似文献   

9.
关于保护性开发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仪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6):146-152
保护性开发是解决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服务于当今社会的理性选择。“保护”和“开发”之间是辩证的关系。本文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成功的开发个案说明:保护性开发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以做到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应该根据传统文化的类型和功能进行开发,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保护其使用的后续性要求。最后还要通过法制手段有效遏制各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掠夺性开发、破坏性建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陈刚 《理论月刊》2006,(11):158-160
本文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以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联结为出发点,剖析传统文化为企业文化提供的思想根基,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现代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首都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位为首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笔者认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头脑必须清醒,首先应当处理好整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应当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保护、继承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这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才会有丰沛的创作源泉,产出作品才会真正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喜欢。目前民族民间文化传统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对民族民间文化传统的剧烈冲击,许多保留于民…  相似文献   

12.
湛洋 《人民论坛》2012,(35):206-207
文章从研究河北省传统音乐文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传统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若干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四条解决建议: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企业要对生产营销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各级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造就一支能力强、业务精的专业人才队伍;搭建展示交流平台,深入挖掘文化产业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它不仅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中华传统文化太保守、已经过时的声音时而响起.因此,如何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传承、变革和创新中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至关重要和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聚同存异原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联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问题。这些论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当前和今后治国理政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时代。有学者如此断言,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正在从政治时代、经济时代向文化时代过渡。  相似文献   

16.
张梅 《前进》2013,(8):51-5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被称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甚至在一些国家成为支柱产业,它凭借独特的产业价值链、快速的成长方式,以及广泛的产业渗透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成为全球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与发达国家相比,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对于中国而言是中西结合的社会文化成果的运用,它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领土上的重要实践,具有推动整个社会和历史进步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集融合于一身的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发展,在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同时,也响应了改革开放的大潮,结合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性的主义文化,建立了符合中国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又将时代因素导入文化之中,形成了一种能够为中国发展提供推动力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这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产物,也是我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必然要不断认识和落实的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18.
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传播与传承,对东亚海洋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人文交流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妈祖文化由初期的祈求海上航旅平安,演变至亲近民间、慈祥和善、有求必应的赐福祉、保平安,再到如今联结四海、沟通五洲的祈和平、求合作的愿景等等,其内涵和外延随着历史的演进在不断地丰富、拓展和深化。进入新时代,要积极推动妈祖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动探索妈祖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9.
浓郁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临沧市可以依托的旅游开发优势资源。围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的战略目标,从临沧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现状和临沧市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来看,通过多年以来的努力,临沧市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配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17,(3)
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我国传统文化中既有先进性、普适性的成分,也有保守、落后的因素。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应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从价值、内容、传播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