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开始由遵义地区向习水、土城前进。 1935年1月下旬,红军进入习水、土城县境。四川军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11,(20):44-45
中央红军主力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由此,拉开了军事史上著名战役——四渡赤水的序幕。 1935年1月19日起,红一、三、五、九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24日,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28日,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  相似文献   

3.
正1935年1月29日至1935年3月22日,中央红军在三个月的时间四渡赤水河,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围剿之间,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一渡赤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为实现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任务,1935年1月19日,中革军委向各军团下达了《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拟定中央红军各部进至赤水、土城附近地域后,分3路纵队由宜(宾)泸(州)间的蓝  相似文献   

4.
王亚 《党史天地》2006,(10):11-15
一1935年1月9日,中央红军和中共中央机关撤离遵义,北上向土城、赤水前进,准备渡过赤水河,夺取长江的渡河点,迅速渡过长江。中央红军在遵义地区休息了10天,蒋介石才调集其嫡系和川滇湘黔4省军阀部队向遵义城合围。当敌人的先头部队来到遵义,并继续向北追击  相似文献   

5.
正位于川黔交界处的习水县土城镇是赤水河中游最大的镇之一,西与四川古蔺为界,北接赤水市,是川黔交通的枢纽和咽喉。1935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土城是一渡赤水的主要渡口。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从遵义出发驱车来到了土城古镇。赤水河畔土城古镇土城古镇依山而建,四周青山环抱,赤水河绕镇而过,街巷多为青石板铺砌,依河  相似文献   

6.
正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蒋介石调集几十万重兵分路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边地区。中央红军根据遵义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准备从泸州以西至宜宾间选择适宜地点北渡长江,进入川西北,会合红四方面军,以川陕苏区为依托,争取赤化四川。1935年1月28日至29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在川黔交界土城、猿猴(元厚)一带受到川军主力郭勋祺、潘佐、章平安、达凤岗、廖泽等5个旅的阻击,陷入前后夹击的险境。根据毛泽东提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  相似文献   

7.
李朝贵 《当代贵州》2013,(26):64-64
1935年1月中旬,在中央红军长征占领遵义并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蒋介石对"围剿"中央红军作了新的调整和部署,下达了"川江南岸围剿计划",并集结了40余万人的兵力,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将中央红军压迫在长江以南、横江以东、乌江以北的狭小地区,然后"聚而歼之"。对此,中革军委决定在敌军合围之前,红军向遵义西北地区川黔交界处的赤水、习水土城地区集中。1月19日,中革军委向各军团下达了《关于渡江  相似文献   

8.
四渡赤水出奇兵!!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敌军。四渡赤水,先后历时2个多月,是中央红军长征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1935年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此后的两个多月,红军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最后,成功地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  相似文献   

9.
1935年1月17日遵义会议结束后,19日,红军移师北上。这时,3万红军仍处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之中。蒋介石亲临重庆督战,并令四川军阀刘湘的部队南渡长江,对红军进行阻击,同时调集重兵向遵义地区压来,企图将红军一举围歼。27日下午,中央军委到达土城镇。毛泽东决定利用此处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对尾追之敌川军郭祺勋部实施合围夹击。当时部署:红一军团继续北上夺取赤水城,以红三军团3个师、红五军团2个师占领土城镇以东地区的两侧,迎击敌人。总司令朱德亲临三军团指挥,参谋长刘伯承坐镇五军团。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土城战役拉开帷幕。红军将…  相似文献   

10.
编读交流     
我是《当代贵州》的一名忠实读者,贵刊2013年第2期刊发了《贵州:长征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一文,该文在"浴血奋战中的壮美篇章"段落中写到:"1935年2月底,与敌人在土城青杠坡激战,揭开了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2000多红军将士血染了这片土地。"这其中的时间点"1935年2月底",我个人认为有误,应该为1935年1月29日或1月底。敬请编辑部或省委党研室进一步核准时间点,否则会误导读者对四渡赤水几个重要时间节点的理解和把  相似文献   

11.
《新湘评论》2006,(5):62-63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敌军。四渡赤水.先后历时2个多月,是中央红军长征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1935年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此后的两个多月,红军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最后,成功地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中的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12.
运筹帷幄,党中央组建川南游击纵队   1935年1月上旬遵义会议后,19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向四川南部的古蔺、叙永进发,拟北渡长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蒋介石急调数十万部队堵在川滇黔边区,令刘湘集中川军跟踪追击,阻止红军渡江.……  相似文献   

13.
智取遵义遵义是黔北首府,贵州第二大名城,向北是重庆,向南是贵阳。1935年1月2日至6日,中央红军兵分三路,分别强渡乌江,胜利突破了乌江天险。随后,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向遵义逼近。  相似文献   

14.
徐焰  马祥林 《党建文汇》2013,(12):50-50
四渡赤水是一组环环相扣的战斗.从1935年1月中旬到4月初南渡乌江,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的边界赤水河流域转了三个月,  相似文献   

15.
1935年1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向遵义进军。按照猴场会议决定,红九军团、红一军团(缺二师)从余庆龙场渡口,中央纵队、军委纵队、红五军团及红一军团二师从江界河渡口抢渡乌江。1月4日至7日,红三军团由遵义县尚稽茶山关、桃子台,红一军团由三渡关、红五军团由团溪的洋岩河先后进军遵义。  相似文献   

16.
1935年2月12日天刚蒙蒙亮,毛泽东随中央纵队由云南威信向四川方向前进。经过三天的长途跋涉,2月15日,毛泽东来到川南古蔺县白沙场。此时,妻子贺子珍在这里生下了他们的第四个孩子,遗憾的是毛泽东没有来得及与孩子见上一面,贺子珍就把孩子寄养在一个贫苦孤寡的老人家里。随后,毛  相似文献   

17.
正1935年5月12日,甩掉强大的追敌后,利用在四川会理休整期间,中央政治局在铁厂召开扩大会议,由毛泽东主持。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越过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彝汉同心会理会议后,红军继续北上。1935年5月17日,红一军团1师1团攻占德昌,俘虏200多人。部队向西昌前进时,经侦察发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6,(9):91-91
注解:这是毛泽东作于1935年2月的一首词。1935年1月16日至18日,遵义会议开了3天,随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2月5日,在一个叫“鸡鸣三省”(四川、贵州、云南)的村庄,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彭德怀亲自带兵急行军在2月26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两个师,取得了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1935年6月,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飞渡天险大渡河后,继续向四川天全、芦山前进,准备与红四方面军会师。6月上旬,毛泽东率领中央军委纵队从花岭坪出发去水子地。当队伍来到半山腰一段开阔地时,已经人困马乏。这时,突然天空出现三架敌机,气势汹汹地向队伍俯冲过来。  相似文献   

20.
“长征”一词在冕宁第一次提出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主席1935年10月写的《七律·长征》脍炙人口,人们耳熟能详,激励了多少革命者。“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间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西、甘肃一带的大规模战略转移。“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但“长征”一词并非1934年10月就提出的,据《中国共产党党史镜鉴》记载,“长征”一词第一次提出是在万里转战到凉山冕宁后提出来的。1935年5月21日红军占领冕宁城,22日在县城张贴了红军总司令朱德向夷(彝)族同胞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全文如下: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