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商品拜物教问题是一个敏感而易发生争论的问题,提起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拜物教那就更易犯“禁”。尽管如此,随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实事求是作风的恢复,围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是否也存在商品拜物教,我国学术理论界也间断开展了讨论,争论双方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存在,一种认为没有。  相似文献   

2.
傣族在历史发展中是否有过奴隶社会?这是一个有争论的学术问题。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答复是肯定的。论据是:当傣族进入阶级社会的初期,在傣族分布地区的四周,全都是奴隶社会,傣族社会不可能超然于时代环境之外;古代的越人,大都建立过奴隶主政权,傣族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学术界发生了由郭沫若引起的《兰亭序》真伪之争。在当时中国文艺界正处在开展对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批判的时候,史学界却展开了这场不大不小的学术之争。《兰亭序》笔墨官司的争论双方,看起来主要是以各界的专家学者为主,围绕着学术问题而展开的,但背后又受着看不见的政治因素的推动,从中可以看出学术与政治的纠葛,以及当时的中国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4.
跟不上学术步伐的《康有为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争鸣乃是本刊高扬的旗帜。回首“文革”前的史学界,诸如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关于生产力性质问题、关于时代精神汇合论问题、关于红学索隐派问题、关于让步政策问题、关于曹操的历史功过问题、关于忠王李秀成自述问题、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关于封建社会分期问题等等的争鸣层出不穷。然而,时下史学界过于沉闷。值此纪念戊戌维新105周年之际,本期特刊发马洪林先生的争鸣文章,以期引起争论,为学术园地增辉添彩。 ——编者  相似文献   

5.
《创造》2013,(5):96
历史上最经典最著名的经济学决斗,影响了数百万人生命和生计的争论。让我们在重温那场经典学术盛宴同时,一起审思"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应该保持在何种程度"这一严肃的经济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从《尚书·禹贡》提到“云梦土作×”这句话以来,古云梦泽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已经争论了两千多年。现在有些学者对此又提出了新的看法。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想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两湖平原古代有个大云梦泽。 从汉代到清代,许多学者对古云梦泽作过研究,他们都承认古代有个大云梦泽。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都有论述。近代人也多同此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 全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业道德理论讨论会,去年11月下旬在武昌举行。会议认真贯彻了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对话的“双百”方针,实际工作者向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许多理论问题,为今后理论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道路。会上收到论文近90篇。这是我国论理学界生机勃勃的一次学术盛会。在5天的大小会相结合的讨论中,到会的论理学专家和实际工作在摆出了许多问题进行研究和争论。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几十个。大家认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  相似文献   

8.
李瑞昌 《岭南学刊》2006,(4):14-16,53
在我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曾发生过三次争论。第一次争论是解决经济体制转型问题,第二次争论是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而这次争论主要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问题。对这次争论的方法,应鼓励多学科参与讨论,才能有助于对问题全面认识,为合理调整利益格局提供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国内学术视域中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国外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外学术界关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争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性质、探讨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解读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研究中国和谐社会建设问题、思考中国民主政治,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具有可移植性、中国国家形象等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学术成果丰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也日益成为国外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范式。国外学术界关于这些问题的观点对深化国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有诸多裨益。  相似文献   

10.
马敬  邓京力 《前沿》2014,(11):15-19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争论曾经轰动史学界,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它使中国的历史研究逐渐摆脱了僵化的、政治因素影响强烈的阶级斗争的理论,开始认真反思历史发展的原动力的核心学说。多种学说的诞生又直接催生出了新的历史分析的方法与方向,对历史发展的真正的动力进行更深地探讨与反思,从而使我们更多地从学术层面、用学术话语来探讨有关历史观与唯物史观的问题,破除意识形态化或政治因素对学术研究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周官》如何成书?何时成书?其思想性格怎样?是中国学术史上很早即开始争论的问题。自汉代起,许多学术工作者都参与其中,或注释,或写书,或发表看法,持续不断,著名者如刘歆、杜子春、郑兴、卫宏、贾逵、马融、郑众、郑玄、何休、贾公彦、欧阳修、张载、王安石、胡宏、朱熹、陈澧、孙诒让、康有为、钱穆、郭沫若、颜颉刚、徐复观等等,阵营可谓盛大矣!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明智之举     
<正> 某科研单位受当地党委政府委托,组织科研技术人员讨论制定发展地区经济战略时,几个“台柱子”在选择什么经济模式问题上引起了争论,而且呈两军对垒局势,相持不下。这时,单位负责同志打算请政府负责同志出面表态,仲裁定夺。然而,政府领导同志却认真地说:在科研学术问题上,领导同志不能当裁判员。让他们去争鸣讨论,相信最后会有一致或大致的看法。果然不错,经过反复的争鸣讨论,并进行比较权衡,开展社会调查和可行性论证,取长补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思想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大华 《求索》2007,(3):206-211
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曾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发生过一场激烈争论,争论的一方是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主张复兴农村的“以农立国”论者,另一方是以吴景超为代表的主张繁荣都市的“以工立国”论者,除此也有人主张“第三条路”和“先农后工”,“发展农业资本主叉”。就争论的问题来看,其焦点在于是促进农业以引发工业,还是发展工业以救济农业,抑或先农后工?亦即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走“农化”的道路,还是走“工化”的道路,或者走先“农化”后“工化”的道路的问题。尽管论战各方都缺乏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正确认识,也没有搞清农业与工业、乡村与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辩证关系,但他们都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有价值的思想和主张。因此,反思这场争论,不仅有其学术价值,也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在法国针对入境、居留政策和无证居留事件,以及在欧洲境内关于在东部和南部边界监控国境线难度的问题上,都出现了一些争论。这些争论实际暗含着对移民潮监控措施效率的质疑。国家  相似文献   

15.
鲁迅,曾被毛泽东称为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然近年来,鲁迅作为一个偶像,引发了学术、文化界诸多争鸣。如今,围绕绍兴市准备拆除“鲁迅纪念馆”,也许又将爆发一场争论。本期编发的文章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已超越了这一事件的本身意义,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周保巍华  相似文献   

16.
<正>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过去有过争论,得出了科学技术没有阶级性的基本结论,这个结议今天也还没有改变。但是,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与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有关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又成为社会科学界争论的话题。他们希望我这个搞自然科学的也来谈谈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7.
《人大研究》杂志举办的“人大学”笔会进行到今天,尽管还存在一些分歧和争论,但有两点已基本形成了共识:第一,创建“人大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二,创建“人大学”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既然创建“人大学”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那么“人大学”就应尽快进入实质性的学科建设阶段,本文就加速“人大学”学科建设问题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鲜明地提出“不搞争论”的主张,并说这是他的“一个发明”,可见,邓小平本人是非常重视这一思想的。时下,“不搞争论”已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有的人将“不搞争论”任意夸大,随意使用,结果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有的人以为“不搞争论”就是不问是非、对错,不问姓“资”姓社,不问姓公姓私,结果在人们思想领域造成了很大混乱;还有的人对“不搞争论”表示不理解。“这么多问题为什么不让争论呢?”“真理愈辩愈明嘛!”如此等等。那么,邓小平为什么提出“不搞争论”呢?究竟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19.
享乐主义的定义其实挺复杂的,是伊壁鸠鲁的重要哲学思想。对享乐主义的是是非非,在学术上的争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从整体上来看,持批判态度的多。  相似文献   

20.
对传统中医文化现状的认识及其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春 《学习与实践》2007,(5):151-154
鉴于近五十年来对中医传统文化的争论以及现代中医教育领域内出现的问题,本文从传统中医文化的内涵入手,分析在当今现代文明的背景下,发展和继承传统中医文化的困惑与艰难,通过对近百年中医发展历程的反思和回顾,提出当务之急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传统中医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重新建立中医学术发展理念,摆脱长期以西医为主导的价值标准体系,寻求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以温故而知新的态度重建中医文化和学术研究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