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这次食盐抢购引起一波全社会恐慌,看来远在天边的日本地震把国人震得心慌了。谁让民众不够淡定?危机往往隐含商机,每一次灾祸发生给民众带来巨大损失、给当地工业带来重创之外,也会带来一定的商机。免不了有个别商人瞄准灾难发生、民众思想较为波动时期,散布某些谣言以达到促销商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琰 《党课》2010,(10):16-17
日本素有“地震之国”之称。上世纪20年代的关东大地震、90年代阪神大地震以及2007年的新泻地震,都给日本社会留下了严重创伤。于是,防灾减灾成了日本政府常抓不懈的治国方针,也成为民众必备的生活常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环境污染,在全球特别是东亚地区引发了核恐慌。时至今日,福岛核事故的阴影仍然笼罩在东亚各国和各核能大国民众的心头,考问着民用核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那么,当今世界主要国家核电产业技术和设施的安全性究竟怎样?各国民众对待核电产业心态如何?本文将就此作一梳理和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自4月14日以来发生一系列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是4月16日发生在熊本县的7.3级地震。紧接着,4月17日,南美洲西岸国家厄瓜多尔发生7.8级地震。对比日本和厄瓜多尔的地震死亡人数,可以看到明显差距。目前日本熊本地震已导致44人死亡,8人失踪,数千人受伤,超17万人避难。但厄瓜多尔地震的死亡人数已超过600人,至少2500人受伤。伤亡人数差距之大的原因,在于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除了人们对地震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5.
遗失声明     
于青  孙天仁 《求贤》2008,(6):48-48
日本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带,每年平均有感地震1000次,仅东京的有感地震年均约40次。对于地震发生,尽管日本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报,但监测地震是多方投入、不惜成本的。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是隶属文部科学省的国立科研机构。该研究所共设立的监测网包括三级2000多个点,实现了地震监测网络化。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之上,岛国日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震大国".据日本内阁府统计,世界上每5次地震中就有1次发生在日本周边.在日本常驻了3年之久的记者对日本的地震频发也已适应,不会像刚到日本时那样一觉得房间晃动就惊慌失措.……  相似文献   

7.
大撤退发生在日本帝国主义燃起的侵华战火逼进武汉的时候。共产党在这场悲壮的撤退中,起到了组织民众,团结民众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瑞灼 《奋斗》2008,(7):60-60
日本堪称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然而.每逢震后国民总能镇静救灾,成功将震后伤亡、损失降到最低。日本是如何做到的呢?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日本政府及多数民众对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残酷虐杀中国人、朝鲜人、东南亚民众的罪孽,至今没有深刻忏悔之意。最近20多年来,日本不但不正视这段历史,反而歪曲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胡说占领东南亚是为了解救当地民众于西方殖民统治之水火,而且近来日本在参拜靖国神社、领土争端、海洋资源、“慰安妇”、教科书等问题上一次又一次地挑动曾经受日本侵略的国家的敏感神经。日本政府及民众的态度和行为,与德国政府及其民众对发动二战给世界带来灾难表示羞耻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日本对其侵…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与当代》2010,(2):57-57
<正>嘉闻在2009年12月21日的《国际先驱导报》上撰文指出:日本国民的危机意识从小就开始培养,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等等,一直在他们心底警钟长鸣。一位日本朋  相似文献   

11.
日本大地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耀东 《党建》2011,(4):61-62
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浪高最高达到23米的海啸。截至3月21日,地震海啸已造成8805人死亡,12654人失踪,成为二战以来造成日本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大地震还导致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发生5级爆炸事故,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重大二次灾害,是日本迄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相似文献   

12.
震级最大的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的8.9级地震,是有记录以来最高震级的地震,造成14万人死亡。最大的地震海啸:1771年4月24日日本琉球群岛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峰  相似文献   

13.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刘帅4月27日,农四师七○团拿出1.69万元奖励了2006年度23个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31名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并对发生事故和考核不合格的8个单位及21名责任人进行了罚款。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大藏省的“大地震”□武升在日本,三天两头有地震发生,人们对于地震早已习以为常。然而1995年的阪神大震灾,数千人死亡,经济损失难以数计,至今仍在日本人心目中震撼不已,每逢提起,总是表现得颇为激动。去年11月以来,日本政府主管财经的最高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15.
2013年春天,灾难中坚守的民众,以及众志成城的国人,让世界再一次领略了"中国精神"。2008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突然袭击我国南方;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2013年4月20日上午,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五年之内,中华大地竟  相似文献   

16.
日本日本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带。对于地震监测,日本多方投入、不惜成本。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是隶属文部科学省的国立科研机构。该研究所设立的监测网包括三级2000多个点,实现了地震监测网络化。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1,(8):4-16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  相似文献   

18.
时事图览     
1日本外相感谢中国救援日本外相松本刚明3月1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发生地震后,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等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给予了慰问,并向地震灾区派遣国际救援队,提供大批救援物资和赈灾款,他代表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表示衷心感谢。图为在遭受严重海啸灾害的岩手县大船渡市重灾区,中国国际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发生地震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电机组陆续出现氢气爆炸和控制失效事故。国家核安全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赵亚民表示,日本的这次核事故凸显了当前世界范围内核电安全的多处软肋。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2,(11):33-33
日本国民的危机意识从小就开始培养,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等,一直在他们心底警钟长鸣。一位日本人士说,不能跟中国比,日本天生不足,所以后天必须多努力。这样的观点是日本国民的普遍想法。 危机意识已经渗入日本国民的行为方式,比如出租车司机搬行李时从来都是快步小跑,人们工作起来都有点“拼命三郎”的作风。夜已深,但东京写字楼内还是灯火通明,办公桌前仍身影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