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行政论坛》2015,(6):50-55
政府审计的本质决定了其和国家治理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政府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发展过程也依次经历了监督评价、免疫系统、国家治理等三个阶段。国家治理与政府职能转型的新变化与要求,主要体现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保障民生和充分发挥政府审计功能等四个方面。政府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路径与着力点,主要体现在预算审计、公共政策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行政指导是行政法学中一个意在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采取劝告、建议、奖励、诱导、斡旋等柔性行政方式来实现既定行政目标的活动与过程概念,具有非强制性、公职性等基本特征。将服务型政府引入行政指导的讨论,可以将学科语境从行政法学转换为政治学。行政指导作为行政法学的概念应当接受政治的检验。从行政法学延续到政治学来分析行政指导有利于剖析行政指导自身的法治化,这将对服务型政府构建又是一个重大的制度突破。  相似文献   

3.
马秀贞 《行政论坛》2012,19(3):28-31
政府转型及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是当前我国政治学(行政学)理论研究热点之一和重大现实问题,经济转型是后危机时代和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国内外理论界的研究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现实都表明,政府转型及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滞后已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约束,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促进经济转型的根本路径。政府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外部压力的、被动的自我革命,存在巨大阻力,转型的难点是对阻力的克服。为此,既要创造政府转型的环境条件,又要发挥执政党领导、谋划、推动的作用,更要通过深刻的政府革命,调整利益关系和格局。  相似文献   

4.
国家整合能力的彰显取决于政府的资源汲取能力、社会控制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之间的三维均衡。农村公共政策之落实,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基层政府来维持乡村社会的政治整合与公共治理。毫无疑问,国家"服务下乡"是政府与农户的双向治理回应,凸显了农户诉求与政府服务的嵌入。基层治理的回应是通过政策实践与价值重构来折射城乡二元融合的时代镜像。对于长期存在的基层治理内卷化的治理危机必须通过"政策下乡"来解构,并通过"软治理"回应和制度异化的消解来革新多中心服务的价值理念,从而达到农户需求与政府理性治理格局的多元议题整合。  相似文献   

5.
陈家喜 《团结》2014,(1):40-42
一、国家治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转型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不仅为中国未来发展设定了方向指引,同时也蕴含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重大转变。在新社会背景和执政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开始更加注重从现代治理理念出发重构党的执政思维,注重从一元执政到一元主导和多元参与;从一党治国理政到社会协同参与的执政机制转变。因此,国家治理不仅是中国全面改革的目标定位,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思维转型。  相似文献   

6.
王永志的政治监督简论一文指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在政治系统内,国家权力的运行必须要受到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权力失范,最终导致腐败。为了控制国家权力,保证国家权力在正当的范围和轨道上运行,就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机制,用权力约束权力,实现权力之间的制衡。  相似文献   

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和政府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历经改革开放以来的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思路逐步清晰。服务型政府打破了全能主义政府模式对一切事务的大包大揽,既遵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运作程式,也响应民主化思潮对政府工作的透明、高效、民主、法治以及积极吸纳公民参与的理念,并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在中国政治与行政尚未完全分化的情势下展拓的,其理论架构、构建程序和运行方式等,既关涉政治议题,又勾连社会治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的六次政府机构改革虽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名,但多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实,服务型政府在这两种态势下运行,必然脱离不了政治和行政的干系。审视政治体制改革抑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组织形式和规模等方面推动着服务型政府的构造,而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中表征的民主、法治、公正、公民参与等理念均彰显政治体制改革内容的光辉,从一定程度上对政治体制改革起着倒逼作用。在全球化、民主化以及社会自治强度扩张的情势当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既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立足中国实际,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府建设路径进行,也要处理好诸如服务型政府规模、结构以及与传统政府模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田一枫 《党政论坛》2010,(16):32-32
这些年来,美国一直热衷于公布各种各样的“名单”,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到“操纵汇率国”名单,直至“盗版观察”名单等。这些名目繁多的“名单”,构成了美国特有的“名单政治”。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和平建设的年代,政府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管好钱袋子,福利国家是所有国家的必然选择,然而,预算的缺位或财政的腐败,引发我们思考到底如何更有效的配置公共财政资源。这也正是我国预算政治所面临的历史使命,使税收国家走向预算国家,从前预算时代走向预算时代,使预算政治走向规范化和正常化,人大预算监督、公民预算监督和一个有能力且负责任的透明政府是保证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9,(6):35-41
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根据由组织设置、权力划分、制度建构、机制创新等四个部分组成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分析框架,现行行政型审计管理体制在组织、权力、制度、机制等四个方面存在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要求不相适配之处,导致审计体系整体运行出现监督失灵、质量下降、目标偏失等问题。相应的,就应该从"坚持党的领导,优化组织设置;科学划分权力,建立权责清单;坚持依法审计,夯实制度基础;推进机制创新,增强改革动力"等四个方面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与后现代交织的背景下,服务行政作为对现代性反思的理论结果,将重新改变有关社会治理的认识。服务行政模式深刻地回应了生活政治对解放政治置换这一趋势,将公共服务作为判断国家建构和国家治理的正当性依据,是对现代性政治结构关注统治秩序的历史性超越。按照这一视角来看当代中国社会管理模式的旧与新,其思路是执政党选择服务行政为社会管理的制度工具,将治理—公共服务作为新的意识形态诉求,将人民正义由执政的正当性辩护调整为人民对公共服务的期待和实现。服务行政理论是反思现代性的理论成果,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管理模式转换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涂锋 《政治学研究》2021,(3):141-154+164
身份政治已日益成为西方政治的重要特征。身份政治在西方国家引发国民身份的普遍性危机,导致民粹主义和政治极化泛滥,冲击并削弱了整个治理体系,进而开启了政治衰败的进程。本文基于国家建构视角,梳理身份政治、国家建构、政治衰败等关键概念,立足历史与现实经验来解释身份政治引发西方国家政治衰败的一个基本路径。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外部环境和内部制度是西方政治衰败的两个发生机制,而身份政治则是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关键一环。在当代西方国家,身份政治一方面加剧了外部环境的冲击效果,另一方面又放大了其制度自身的内部缺陷。身份政治激进化与制度性缺陷之间彼此震荡且相互强化,从而开启了政治衰败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14.
服务型政府建设包含政府理念转变、政府职能转型与政策工具创新等三个层面。目前服务型政府研究呈现出了以下三种路向:一是沿袭公共行政的理论发展,探讨服务型政府的价值体系;二是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中,讨论服务型政府的本质与职能;三是受管理主义思潮的影响,讨论政府服务方式的转变与创新。已有研究梳理了服务型政府的理论资源,并试图回答服务型政府是什么、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但存在着理论规整性欠缺、囿于行政改革范畴、规范的制度分析较多而实际的政府过程分析较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杨嵘均 《政治学研究》2020,(2):38-51,M0003,M0004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网络空间政治安全治理是主权国家必须担负的政治责任和时代使命,也是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它体现着主权国家的现代治理能力。事实上,在网络化、信息化、技术化和全球化时代,网络空间国家政治安全已经发生了很多不同于物理时空环境中的变化。这是建构网络空间政治安全观以及国家治理责任的根本前提。在此前提下,网络空间政治安全观以及国家治理责任的建构,还需要以网络空间中技术环境、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结构与配置、各政治主体的利益诉求与表达以及心理认知等为核心要素。因此,网络空间政治安全的国家治理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即在物理层面上,国家对于网络和通讯通信基础设施的保障和创新;在治理层面上,国家应从网络空间政治安全的制度化能力、控制能力和控制智慧、国家认同与国家合法性以及治理体系建构能力等方面理性、科学、协同地维护和捍卫网络空间政治安全。  相似文献   

17.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程度的人口迁移一直持续至今,由此形成的流动人口成为政府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流动人口管理模式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而相应调整,“多元服务整合型”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致力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社会中间组织的培育和流动人口自组织的自我完善与自我管理,是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模式所在。  相似文献   

18.
行政吸纳服务——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学术界主要形成了三种权威解释模式,即公民社会、合作主义与行政吸纳社会。本文通过对一个乡镇基层文联成立与运作的个案研究,发现了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形态。对此,提出了“行政吸纳服务”的新解释模式,并把它与“公民社会”、“合作主义”以及“行政吸纳社会”分别开来。“行政吸纳服务”强调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融合,其核心互动机制是“支持”与“配合”。在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分配格局中,国家占据主导性地位,社会依附于国家。“行政吸纳服务”的主要价值目标在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民族国家建设理论为分析框架,可以发现,民族国家建设初期云南佤族乡村传统政治体系的现代转型历程中,国家政权通过一系列柔性整合的方式实现了对佤族乡村传统政治体系的全面改造,取得了在佤族乡村社会进行民族国家建设的巨大成就.此进程的启示有三点,即民族国家建设是少数民族传统政治体系实现现代转型的必由之路;国家政权的主导规划是少数民族传统政治体系现代转型的主要动力机制;国家政权的主导规划必须采取切合实际的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涂勇 《民主》2005,(10):4-6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出台的改革措施多、力度大,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深层次矛盾需要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全社会对依法行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入WTO,需要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际范围内弄懂经济问题的同时弄懂法律问题,运用法律手段提供与国际惯例和规则对接的管理模式,并维护自身安全和国家整体利益。新形势对各级政府行政机关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