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莹莹  张建岗 《东南亚研究》2022,(4):45-65+154-155
美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差序地位为双方提供了较大的合作空间。从数字经济的四要素分析框架来看,美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基础部分的合作基础深厚,在数字行为体部分的合作聚焦于数据中心建设和数字媒体运营,在数字化应用领域的合作重点是智能工厂和智慧城市建设,而双方在数据治理领域存在明显分歧。展望未来,东盟内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理念的差异、美国政府对外经济战略的不稳定性、美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取向的分歧以及大国博弈加剧带来的新挑战,都将给美国与东盟推进数字经济合作造成影响。尽管如此,美国与东盟仍将继续推动数字经济领域的政策协调,并在数字贸易、数字经济基础建设、数据保护与流动等议题上开展多边合作。面对美国在双方合作进程中的地缘战略意图,东盟将坚持战略理性,避免在大国之间“选边站”。  相似文献   

2.
美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差序地位为双方提供了较大的合作空间。从数字经济的四要素分析框架来看,美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基础部分的合作基础深厚,在数字行为体部分的合作聚焦于数据中心建设和数字媒体运营,在数字化应用领域的合作重点是智能工厂和智慧城市建设,而双方在数据治理领域存在明显分歧。展望未来,东盟内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理念的差异、美国政府对外经济战略的不稳定性、美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取向的分歧以及大国博弈加剧带来的新挑战,都将给美国与东盟推进数字经济合作造成影响。尽管如此,美国与东盟仍将继续推动数字经济领域的政策协调,并在数字贸易、数字经济基础建设、数据保护与流动等议题上开展多边合作。面对美国在双方合作进程中的地缘战略意图,东盟将坚持战略理性,避免在大国之间“选边站”。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东盟的经济发展和区域整合发生了一系列变化.2007年,东盟国家经济保持了增长势头,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新进展.展望2008年,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将呈现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大东盟的形成及今后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月,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成员国从原来的7个扩大到9个。柬埔寨因国内政局动荡而被推迟吸收进东盟。至此,东盟已包括了仅除柬埔寨以外的东南亚所有国家。“大东盟”的形成是东南亚地区战略格局的重大变化,因此也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扩大成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马天月  翟崑 《当代亚太》2023,(1):100-124+159-160
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持续推进,“印太经济框架”(IPEF)成为其遏制中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数字技术革命引发全球秩序深度调整,美、日、澳、韩等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并通过对外援助等方式对东盟进行渗透。数字经济治理是IPEF的重要内容,美国希望以此达到抑制“数字丝绸之路”、拓展“印太”市场、主导数字时代经济治理格局和安全格局等目的。文章从制度嵌入的视角理解IPEF在东盟数字经济领域的战略部署,并从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大基础要素分析IPEF对东盟数字规则和治理体系的影响,阐述IPEF成员加深数字领域的合作可能给东盟数字经济治理带来的变化,由此提出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的措施建议,以巩固双方数字经济合作成果,从而打破IPEF对中国的围堵。  相似文献   

6.
1986年以来,为搞好经济结构的调整,印尼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非官方化”和“私营化”政策,目的是创造更好的经济环境和投资环境,加强对外贸易,活跃国内市场,更多吸收投资,刺激经济的发展。在1991年印尼政府制定一系列新政策中,对印尼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有下列10项:一、关于金融问题的政策。即1991年2月28日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东盟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历经了三次变迁。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使东南亚地区的冷战格局发生变化,东盟创始成员国开启了退出冷战的历史进程,使东盟得以顺利度过脆弱的襁褓期。1978年,越柬冲突爆发,东盟积极参与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解决进程,摆脱了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边缘地位,但也暴露出硬实力不足的缺陷。1991年冷战终结,亚太安全体系发生历史性的剧变,处于地区安全结构平衡点上的东盟抓住有利时机,推动创建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成为亚太安全合作进程的"驾驶员",其地位与影响走向巅峰。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从理论模型来看,东盟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源于亚太地区安全结构与东盟战略选择的互构。近年来,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影响下,亚太安全体系的结构变革逐渐深入,东盟在其中的关键地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东盟各国新一代领导人能否深刻理解东盟与亚太安全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做出合理的战略选择,对于东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60年代以来,东盟各国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努力实现初级产品出口多样化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发展出口加工装配工业,以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革,已有不小的进展。到80年代初期,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产业结构单一化的格局也有显著的转变。然而,此时的东盟经济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推广和运用,东盟各国初级产品出口受阻,价格下跌自不待言,就是东盟  相似文献   

9.
东盟争端解决机制自1996年正式形成以来,已历经1996年的《争端解决机制议定书》、2004年的《东盟促进争端解决机制议定书》和2010年的《东盟宪章争端解决机制议定书》三次变化。东盟争端解决机制的成因在于东盟区域一体化目标的推动以及“东盟方式”固有的制度缺陷。东盟争端解决机制的演进动因在于1996年的《争端解决机制议定书》缺乏操作性以及“规则导向”型争端解决机制在全球范围的兴起。东盟争端解决机制的三次变革可在争端解决机制的价值走向、模式选择及修正时机上给中国构建区域经贸争端解决机制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阿明 《东南亚研究》2023,(4):1-16+154
作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外交互动之一,“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自2013年启动以来时断时续,却在近几年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纵观东盟在磋商中集体立场的演进,维护地区国家间和平关系、确保东盟中心性两大共同利益是促进东盟集体立场形成的主要动因;而成员国利益的差异性、东盟的组织特性则不时将东盟立场拖入困境。近年来中美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美国政策因素则既凸显了东盟共同利益,又增加了其集体行动的难度。在共同利益驱动和集体行动困境的交替影响下,东盟立场虽然助力“准则”磋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进入细节化磋商后势必面临不确定性。为使磋商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去小集团化”“去国际化”“去安全化”“去唯国际法化”和推进务实海洋合作的方式,构建以“东盟方式”为基底的“准则精神”,是未来东盟以集体立场促进磋商取得进展和“准则”发挥实际效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东盟自成立以来一贯倡导不干涉原则,并将其从反对外部势力对本地区事务的干涉拓展到不干涉成员国内部事务。但东盟的不干涉原则在应对成员国事务的实践中并非一成不变。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东盟在缅甸对不干涉原则进行了尝试性调适。通过考察东盟在2003年德拜因事件、2007年“袈裟革命”、2008年“纳尔吉斯”风灾、2012年以来的若开邦罗兴亚人危机和2021年军人再度接权后的应对方式,可以发现,东盟建设性介入缅甸事务的主动性在加强。上述五个案例表明,东盟不干涉原则在应对缅甸事务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张力和限度。不干涉原则的调适虽然增强了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但影响了东盟内部的协调一致。同时,维护东盟的整体性是东盟调整不干涉原则不能触碰的红线。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问题评论中国与印尼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 林梅(l一4)试析昂山素季对缅甸军政权态度的转变 林锡星(1一11)解析马来西亚的伊斯兰金融系统许利平(1一17)试论缅甸佛教青年协会张旭东(1一21》东盟“安全共同体”:从理论到实践 郑先武(l一26)在东亚新格局中的中国一东盟合作—论新型的中国一东盟关系曹云华(2‘18)东南亚地区的反恐形势与安全合作努力 汪新生(2一25)缅甸的穆斯林与缅孟关系林锡星(2一31)越南人世—背景、问题与前景许梅《2一37)菲律宾与印尼军人政治参与的比较 王锡(2一41)中国与东盟经济的互补和竞争及其发展趋势 …  相似文献   

13.
征稿启事     
2007年是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成立40周年,为促进对东盟的研究,本刊拟在2007年开辟“东盟研究”专栏,特向海内外学者征集稿件,欢迎来稿。来稿范围如下:1·东盟组织的现状与前景,包括其组织架构与运作模式、东盟秘书处作用的探讨等;2·东盟内部政治、经济、文化合作的进  相似文献   

14.
理论层面开放是学术繁荣的标志,共识一律必导致科研事业的凋蔽,为考察中国近年东南亚研究的理论层面与共识度问题,现抽选三个有一定代表性且具可比性的专题,即“柬埔寨问题的解决途径”、“东盟经济发展经验与教训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东南亚安全问题”,通过对有关载文进行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近年东南亚研究的进展与局限。 本文统计分析的载文取自89种刊物共451篇,发表年份为1979—1988年。1989年以来的文章未予收进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大东盟战略与中国对外政策的新课题曹云华一、东盟的扩张我们常常把东盟的扩张叫做“大东盟”战略,“大东盟”战略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外延的扩大和内涵的深化两个方面,从某个方面可以这样说,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意义更为深远。(一)外延的扩大外延的扩大,...  相似文献   

16.
杨祥章  李忠艳 《东南亚研究》2022,(6):47-68+154-155
东盟自成立以来一贯倡导不干涉原则,并将其从反对外部势力对本地区事务的干涉拓展到不干涉成员国内部事务。但东盟的不干涉原则在应对成员国事务的实践中并非一成不变。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东盟在缅甸对不干涉原则进行了尝试性调适。通过考察东盟在2003年德拜因事件、2007年“袈裟革命”、2008年“纳尔吉斯”风灾、2012年以来的若开邦罗兴亚人危机和2021年军人再度接权后的应对方式,可以发现,东盟建设性介入缅甸事务的主动性在加强。上述五个案例表明,东盟不干涉原则在应对缅甸事务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张力和限度。不干涉原则的调适虽然增强了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但影响了东盟内部的协调一致。同时,维护东盟的整体性是东盟调整不干涉原则不能触碰的红线。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已成为东盟未来旅游发展的关键。如何有效提升东盟旅游区域竞争力,以从整体上带动区域各国旅游经济发展,这也成为东盟区域旅游合作的目标和动力。本文针对东盟目前旅游发展的区域竞争力态势进行分析,结合迈克尔·波特的国际竞争“钻石模型”,探讨东盟作为整体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策略,认为东盟的区域旅游竞争力策略主要体现在科学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日趋完善的旅游生产要素、日益贴近游客需求的旅游条件和协调便捷的旅游支持性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东盟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新的变化,大国竞争势能持续增加,东盟致力于打造的包容性地区秩序同样处于正增长态势。回顾东南亚地区秩序的构建历程,东盟从被动参与者逐渐演变成为地区秩序塑造者,形成了“东盟世界”的空间形态与理论雏形。“东盟世界”的兴起不是凭空产生,亦非东盟纯粹自发性的结果,而是东盟国家之间、东盟与大国、东盟与全球三大维度的复杂系统合成。“东盟世界”在认知层面来源于东盟对内外部世界的体悟与反思,在实践层面来源于东盟国家之间以及东盟与外部世界互动的经验逻辑。“东盟世界”不是单一静态概念,而是动态的概念集合,可以从宏观层面展现东盟建立的跨区域全球网络的搭建过程,为世界政治呈现动态的东南亚区域概念系谱图变迁,也为“全球南方”参与国际秩序构建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2000年5月6日,东盟与中日韩三国财政部长在泰国清迈就东亚地区财政金融合作,特别是就在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10 3)的机制下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也称“清迈协议”)。声明指出,为进一步保持区域经济稳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东盟经济关系讨论会”于1987年10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这两个研究所于1985年签订协议,规划进行一次为期四年的以“中国—东盟经济关系”为主题的联合研究,并将为此举行三次讨论会。第一次于1983年在新加坡举行,主要讨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双边贸易关系。本次会议是第二次。第三次会议将于1989年在曼谷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