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从经济和文化繁荣的角度看,1990年代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好的十年之一。在学术、媒体和大众视野中,一支"麦当娜女权主义"名噪一时。这支女权主义虽然内部在理论上各持己见,但是都含有4个重要的共识:指责第二波女权主义是"受害者女权主义";重提性别的生理性,提出应重建女性气质;强调身体是建构女性主体意识的关键;认为性是赋权女性的最佳途径。回顾那一时期美国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学者特瑞莎·艾伯特和西方一些带有反对新自由主义全球资本主义倾向的女权主义学者对麦当娜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娜奥米·沃尔芙和卡米拉·帕格利亚的主要议题、论点、修辞策略和宏观理论框架的评析,对引起中国妇女研究学界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的涉及这4个层面的议题的反思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信息园     
近年来,随着台湾的经济发展和急剧的社会变迁,台湾妇女的处境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妇女观与男女性别角色等都面临着考验,加上欧美女权主义新思潮的影响,人们开始关注妇女问题的研究。 台湾大学率先于1985年举办了《妇女在国家发展中的角色研讨会》。会后即在台湾大学的人口研究中心成立了妇女研究室。这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妇女研究机构,创始人是素有“台湾妇女研究的拓荒者”之称的台湾大学地理系姜教授。台湾大学妇女研究室除经常举办台湾地区以及国际的有关妇女问题的各种学术演讲及座谈会外,还定期出版学术刊物《妇女与两性学刊》(每年一期,目前已出三期)和《妇女研究通讯》(季刊,目前已出27期)。刊登的文章既  相似文献   

3.
妇女主义理论发端于黑人女权主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以艾丽斯·沃克为首的—批黑人女学者 ,为避免黑人女权主义这—术语引起的类似白人女权主义的种族中心主义 ,也为团结第三世界妇女以及所有有色人种妇女 ,提倡使用妇女主义 ,促成了妇女主义这一黑人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诞生。此后 ,艾丽斯·沃克 (AliceWalker)、柴·奥·奥古尼艾米 (Chik wenyeOkonjoOgunyemi)、雪莉·安·威廉斯 (SherleyAnneWilliams)以及迈克尔·奥克沃德 (MichaelAwkward)等批评家对妇女主义做了具体的学术界定 ,使之逐步发展成为—种较为完善的文学批评理论。本文就妇女主义理论的出现、发展、完善及其理论原则做了尝试性概述  相似文献   

4.
一、相关研究与学科产生妇女人类学(Women Athropology)是随着本世纪60年代欧美女权主义运动及其妇女研究(亦称妇女学Women’s Studies)于70年代产生,西方现在亦称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Feminism)人类学.妇女学研究现在多指社会性别研究,这是早期女性主义人类学的核心成果.因此,女性主义人类学可视为妇女人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妇女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的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础和核心.认真研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无论是对推动中国妇女运动的实践,还是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妇女理论问题的探讨,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一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观与“女权主义”一样,是从国外传入的.因此,它理所当然的有一个初步传入、广泛传播、正式在中国确立的过程.从传入到确立,大体经历的四个历史阶段,历时近二十余年.第一阶段大体在维新变法前后.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的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理论,其中包括关于妇女、婚姻家庭的观点和主张传入中国.1902年,康有为在《大同书》中,不仅提到了“男女皆平等独  相似文献   

6.
黄伊梅 《理论前沿》2006,479(14):36-36
女权主义是指任何一种为中止以男性为中心、追求男女平等、消除一切对妇女的歧视的种种努力。它既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理论思潮。作为运动的女权主义起源于欧洲近代,是欧洲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和启蒙思想的直接产物。女权主义运动的主要诉求是在政治、法律和公共政策等方面要求男女平等,采取的方式则为罢工、游行、请愿、集会、静坐、绝食。女权主义理论主要是从宗教、历史、哲学、文化等角度出发,分析两性不平等的根源以及消除男女不平等的条件。兴起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女权理论特别从文化和社会性别角度去分析男女不平等的根源。社会性别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第三波女权主义逐渐兴起,发展势头迅猛。第三波女权主义思潮与第一、第二波思潮相比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中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影响也包括文化方面的影响。首先是经济全球化对全球妇女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加剧了新的男女不平等;其次是高科技文化传播方式对女权主义运动新形式的影响;还包括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即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女权主义理论范式发生了重要转换,女权主义第三波思潮所关心的问题不再只局限于"妇女问题",而是从关注经济平等与政治平等转向关注文化平等、文化生产与文化认同,这也是第三波女权主义思潮与第一、第二波思潮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8.
女权主义理论不是一套统一或相似的观点.在近30年,女权主义在其不同阶段,发展了不同的观点.因为,每种理论的形成总是和政治气候的变化相联系.而每一阶段又都有其不同的理论及政治焦点.这也表明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中,各种观点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是被女权主义法学研究者忽视的美国女权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支.时至2016年,鲍曼教授开始提醒女权主义法学研究者重拾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事实上,作为第二波女权主义浪潮的智识成果,双系统理论已使研究者意识到法律在公私领域的不统一,进而批判资本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并关注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视角理论对识别出法律的男性气...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女权主义者盖尔·鲁宾在《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中首次提出了"性/社会性别制度",并促成了女权主义视野下"社会性别"理论的迅速崛起.然而,这一女权主义核心范畴的本源实际上却是有着鲜明男权立场的社会契约论.为了避免认识上的混乱与理论上的尴尬,鲁宾在建构理论框架时有意避开本源不谈,致使许多重要的论述都无法深入到底.只有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社会契约论的理论大背景对鲁宾的这篇论文加以重新解读,才有可能使问题的阐述真正落到实处,使妇女从属地位的根源性探究真正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西方女权主义法学的兴盛是20世纪不可忽视的学术现象。90年代女权主义又与同时代风靡西方的反主流文化浪潮相契合,带有很强的反主流意识和批判意识。女权主义法学内部主要可以分为自由女权主义法学、文化女权主义法学、激进女权主义法学和后现代女权主义法学等不同的流派。本文通过对美国女权主义的这四个主要流派核心观点的分析,透视出美国女权主义法学的研究视角从二分到多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男女平等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邓颖超是中国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她的妇女解放思想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条件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深刻影响,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日渐浸染,维护妇女人权的迫切需要,中国女权运动的现实呼唤,以及历史上巾帼英雄的榜样激励。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妇女运动的起点和社会背景与西方的女权运动有很大不同。我们应当结合中国女性的现状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实践来讨论和应用西方女权主义理论 ,并参照自身的文化来进行合理的吸收 ,不能完全按照西方国家妇女发展的模式和女权主义的经验标准来要求中国妇女 ,尊重妇女的自主选择才是真正的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面对女性一直是处于国际政治"竞技场"以外的失语者和不可见者的境况,众多女权主义者们提出了女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这个理论以它独特的研究视角重新审视国际政治的理论与现实,"社会性别"成为了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随着女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不断成长与成熟,此理论也形成了众多流派,即女权主义经验论国际关系理论、女权主义立场论国际关系理论和女权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5.
语言观的颠覆与重建——论法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是针对妇女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女性写作"理论,以激进的态度来颠覆男权语言观对女性的压抑.为此,法国的3位著名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海伦娜·西苏、露西·伊瑞加雷和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分别创立了"女性写作"、"女人腔和女性谱系"和"符号学"来在语言中建构主体.但她们的共同弱点是过分强调女性的生理和语言,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一种更强调跨学科性与政治倾向的温和性的女权主义,以妇女学与社会性别学相号召,事实上已经取代了此前过多聚焦于颠覆男权的激进女权主义。可以说,淡化两性间的对立情绪,借助新型的后现代理论以寻求新的女性话语生长点成了当代女权主义的学术目标,它被冠之以“后女权主义”,是为了与此前的女权主义运动相区别。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有关淫秽物品的刑事立法中,无论是道德主义、家长主义、自由主义还是女权主义,仅凭一己之力都无法解释复杂的立法现象,多元主义具有相对的合理性。有关淫秽物品的刑事立法是在冒犯原则的基础上考虑禁止剥削理论和软家长主义,法益理论中的损害原则无法为立法提供合理的说明。淫秽物品具有诲淫性的正向特征,没有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的反向特征,这两个正反特征都应主要根据冒犯原则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18.
现代家庭社会学研究以帕森斯和古德的功能主义为重要开端,并发展出个体化理论和个人生活的社会学.新世纪以来,性别视角、女权主义视角和多元交叉视角的理论不断拓展家庭社会学研究,这三个理论视角皆关注性别不平等和性别公正,但也有其内在差异和相互补充,其理论范式和学术立场为家庭社会学研究的知识生产作出了贡献,并对公共政策的出台产生...  相似文献   

19.
英国作家劳伦斯以其自然、清新、健康的性文学名著传世而享誉全球.他的作品处处洋溢着歌颁生命的底蕴和伟大,关注人与人之间生命交融的人文精神.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有关妇女的论述超凡脱俗,独树一帜,飞扬着浓郁的历史意识和科学的预见.  相似文献   

20.
后女权主义和哥特式原本是两个颇具争议的概念,但随着当代后女权主义的出现和哥特式的复兴,这两个概念结合成一个新的概念“后女权主义哥特式”.本文追溯了“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根源,考察和辨析了前缀(后-)与女权主义一词、女权主义与后女权主义、后女权主义与哥特式之间的关系和含义,进而指出,正是由于回避二元性逻辑和渴求“释意”,后女权主义和哥特式两者被结合在一起.“后女权主义哥特式”超越了女性哥特式,同过去第二波女权主义和女性遭受压制有着内在联系.它为批评划定了一个新的空间,重新探讨了性别、代理和压抑等概念.通过对“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辨析,实际上追溯和梳理了从哥特式、女权主义、女性哥特式、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