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于西部贫困地区具有特殊重大意义,但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农村低保制度体系自身不完善的表现,也是该地区农村社会文化生态和治理环境不足的集中反映。推进该地区农村低保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立足于农村低保制度的宗旨,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体系和加强经济文化建设,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
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还处于政策选择阶段,在实施中还存在农村居民收入评定难,低保对象的认定有待规范;资金投入不足,救助标准偏低;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导致管理体系不规范;退保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农村低保要发挥应有的功能,必须秉着公平、公正的理念,不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低保制度、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和农村双轨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特困户救助并行。农村低保制度与城市低保制度在救济内容、方式、标准、周期及资金来源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存在法律规范缺失、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制度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施恩观念依然存在以及资金不足、来源渠道不畅等问题。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通过立法明确政府救助义务、采取积极措施确保资金来源、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理清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各项专项救助的关系、细化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明确保障标准的确立原则。  相似文献   

4.
低保政策是我国解决城市贫困的一项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城市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城市低保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城市低保对象的资格认定、低保标准的科学制定、特殊困难低保对象的分类施保、边缘人群救助、低保救助与反贫困关系的认识、救助措施、资金投入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制定保障标准、规范分类施保、建立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等七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政策(制度)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也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目前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衔接存在如下问题:"两线分离"、"两库分离"成为一大难题;扶贫与低保衔接可能变成完全或主要由低保兜底;低保对象缺乏内生动力影响两项政策(制度)的衔接;体制分割、整合不足影响两项政策(制度)的衔接。应逐步构建一体化的反贫困政策框架,并采取多种措施保证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自2007年7月1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作为其中最为重要一环——农村低保对象的动态监管,该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农村低保实施现状与制度设计初衷偏差较大。文中从低保问题所呈现出的社会案例入手,再对低保制度的动态监管主体、逆向激励效应、低保资金来源单一以及动态监管难以进行实时跟踪等方面分别作出提问并提出解决对策,对我国农村低保对象的动态监管进行质疑与解答。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政策既是我国政府主导实施的两大民生工程,又是农村反贫困的两项基本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对象的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两项政策有效衔接的实践中存在着各种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政策衔接的过程中,也体现在政策衔接的结果中。为了解决两项政策有效衔接问题,充分实现两项政策对农村的反贫困效应,需要发挥政策合力,精准瞄准贫困对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农村反贫困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原因来自于持续的经济增长、城市化和市场化。中国设置了双重反贫困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含特困人群救助制度)和精准扶贫政策。前者是对所有家庭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农户进行无条件的"补差",后者则是对低于贫困线农户家庭进行的以生产为主的帮扶。当前全国农村低保制度已经十分完善,成为最大的惠民工程之一,扶贫政策成效却不能让人满意。造成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实践制度绩效巨大反差的原因在于扶贫政策本身的设计缺陷,包括贫困户识别偏差、数据库管理僵化以及目标错位和制度错位。在已经形成相对健全完善的农村低保制度的情况下,扶贫政策的重点应该是区域开发,而不是具体帮扶农户。  相似文献   

9.
农村低保运行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稳定而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而当今低保资金短缺,来源渠道单一,已成了困扰湖南农村低保工作开展的核心问题,由此需要政府切实履行职责,合理筹措农村低保资金,拓展筹资渠道,实现社会力量的资源整合,做到七个确保。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农村低保标准的测算方法不统一,一些地方低保标准的确定还缺乏应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基本国情出发,确定农村低保标准应以基本生活保障型为主,同时考虑其它综合因素的影响,合理确定各因素的比例,以增强我国农村低保标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自1997年开始创建以来,南京市农村低保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性发展,在法规制度建设与创新、资金筹措、动态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制度机制、规范化管理和机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本文在总结经验、剖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动南京农村低保工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促使利益主体的重新整合与分化,社会财富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态日益明显,贫困开始成为困扰社会稳定的因素。为此,救助贫困和提高困难群体的福利水平成为政府关注的问题,政府通过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向城市困难群体发送社会福利。提高低保工作的质量,关键是培养低保工作的专业人才,由此形成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呼唤,文章就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介入社会福利人才培养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农村低保行政程序的构建有着一些中国特色,但法制化程度低、操作性差、偏重管理忽视正当程序;实践中,农村低保政策的变形不仅折射出正当程序的欠缺,而且反映出实体性制度的制约.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行政程序亟待完善,但应与实体法的构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以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水平为目标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实践过程中日渐成为了社会流动的一个“瓶颈”:不仅在“入口”方向阻碍着事实贫困者进入该政策体系,也在“出口”方向将低保群体凝固,使贫困者自身难以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可以尝试以“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作为低保政策目标的基本目标,将“促成社会成员向上流动”作为该政策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自1996年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随着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该制度作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政策手段,在保障城市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低保覆盖面有待扩大、低保标准有待提高、工作机制还需完善等问题开始凸显,因此,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如何确保城市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适度的提高,如何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建设以确保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真正贯彻落实,应该进入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决策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关于促进城镇低保对象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低保对象的就业对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我国低保对象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劳动能力,但是他们劳动力素质较低,实现就业的比例非常低。要实现低保对象的就业,一方面必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其他相关措施的配合。  相似文献   

17.
以收入为本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在缓解贫困、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行的制度由于其本身的缺陷尚不能缓解支出型贫困,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资产型社会政策要求政府以转移支付部分资源的方式来刺激贫困人群主动对未来资产的积累,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从而可以彻底地摆脱贫困。在现有政策条件的基础上引入资产建设的内容,建立“低保+贫困人口能力建设+家庭发展账户”模式,探索出一条以长远利益为根本的,可持续的农村贫困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云南农村发展取得新成绩,粮食连续10年增产,农民收入较快增加,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低保、养老保险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但从整体来看,农业底子薄、农村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19.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起重要作用。但是城乡低保制度分立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低保制度作用的发挥。文中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城乡低保制度及其统筹发展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城乡低保制度的保障标准、保障对象、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与农村社会救助是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两项并行主政策,二者同其他子政策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扶贫政策群。本文在对我国扶贫政策群的演化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之上,对贫困线与低保线不一致、资格认定标准与周期不同、相关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缺乏沟通与合作机制等衔接矛盾进行了分析,并为实现精准扶贫与农村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在统一认定标准、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