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治理中的治理主体、治理空间、治理环境等诸方面共同构成乡村治理生态,对乡村治理具有重大影响。受不同治理生态影响,中国乡村治理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时代特征。在梳理中国乡村治理生态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发现,要实现乡村善治,必须正确处理乡村文化与乡村治理的关系、正确看待乡村民间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正确发挥党对乡村治理的领导作用、正确认识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构筑新型乡村社会秩序、培育农村社会的新型公民主体、凝练和谐的农村社会关系四方面,中国农村民间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从总体上推进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民主与自治,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的社会治理结构和治理状况,全面且不断地提高着农民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了农村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多元治理: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现有乡村治理的结构困境与矛盾,导致基层政府公信力和效率逐渐丧失,客观上要求建立政府与社会共管共治的多元治理范式。多元治理,一方面要革新基层政府运作,重塑政府间关系;另一方面更要激活乡村民间力量,重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着力探讨乡村民间组织治理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民间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剖析了中国民间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民间组织规范管理的法律体系、加强对民间组织的执法监督、提高民间组织自身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呈现外生型特征,由此导致的精英辅获现象给社区发展带来很多困难:精英的过度活跃制约了民间组织成员的参与、日益明显的官僚化现象、外力干预民间组织精英的产生与影响精英决策等。根据社区治理理论,以及国外的经验,克服精英捕获的有效做法是:发掘社区公民社会发育的内生性动力源泉、促进社区参与以提高公共生活质量、拓展民间组织的功能结构以促进自主性的成长、回归民间组织的治理机制、加强对社区精英的监督与制约等。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通过“自治+德治+法治”的“三治”融合方式,积极探索实现乡村善治的法治路径。但在乡村善治实践中,个别乡村仍然存在基层党建缺乏创新,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民间组织发育不充分,村民自治意识薄弱、治理法治化水平有待提高、文化产品相对匮乏等现实问题。应当立足黑龙江省省情,积极借鉴先进省市成功经验和做法,针对上述问题探寻相应完善对策,助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治理以保持农村稳定为基本前提、以促进农业发展为根本目标、以确保农民幸福为价值指引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我国乡村治理实践内在的运行逻辑。新时代的乡村治理工作要主动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我国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继续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治理理念,将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主要目标,构建多元化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意义重大。当前,中国式乡村治理中部分基层党组织治理效能有待提升、乡村治理物质基础仍有短板、乡村治理法治化仍存“梗阻”等问题,均为阻碍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囿。通过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引领、以强化基础支撑为保障、以乡村治理法治化为抓手等举措,为深度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切实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六十年中国乡村治罂逻辑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乡村治理经历了历史性的变迁,这个过程与现代国家建设密不可分,并且乡村治理明显服从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因此理解乡村治理的逻辑就需要从整个时代的意义、从国家与乡村的互动逻辑中去解读,进而形成对乡村治理变迁的整体性判断,并对当前的乡村治理现实与未来走势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民间组织蓬勃发展,将成为公民社会的管理主体。面对社会的转型,传统统战工作的理念、体制和机制、统战的范围和对象都滞后于形势的发展。由于中国将要逐渐形成国家、企业、民间组织三足鼎立的新的社会治理结构,统战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对民间组织的统战工作,在观念、组织、管理架构与渠道和体制与机制等各方面都要进行创新,从而对中国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村级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是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助推乡村振兴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之要。应着重从引领的内在本质、现实意义、实践路径等方面来理解如何引领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明确村级党组织与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关系,彰显其领导核心地位和初心使命,承继党领导乡村治理的经验,不断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助推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这不仅需要增强村级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政治引领力、团结协同力和具体执行力,还需要形成常态化引领构建的保障机制,破解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治理需要代表农民工阶层利益的民间组织的兴起和健康发展。目前浙江省农民工民间组织在总体上尚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主要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社会动员能力和自主治理能力有限、社会支持度偏低等问题;从社会和谐治理的角度看,农民工民间组织培育的关键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合作,前提是其自主治理和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最终目标是为其构建系统化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3.
乡村数字治理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有力抓手。可以从乡村公共管理数字化、公共安全治理数字化、公共服务治理数字化三个层面,对乡村数字治理运行的社会基础加以考察。整体而言,乡村数字治理“三化”取得较大进展,但东中西部乡村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各类数字治理技术优化空间较大。在乡村推进数字治理,会面临数字鸿沟,制约数字治理可及性;治理主体数字素养不足,制约数字治理有效性;数字技术场景适配度低,制约数字治理适应性;治理过程“孤岛”化,制约数字治理协同性等现实挑战。未来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乡村数字鸿沟;提升干群数字素养,培育数字治理有效主体;精准研发技术,推动数字技术适配治理事务;加强条块、政社协同,强化数字治理执行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间组织的法律困境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间组织发展迅速,在治理国家的多元力量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但现行法律制度已经滞后于民间组织发展,并成为制约民间组织发展的突出因素。为此,需要通过法律制度创新,为民间组织发展提供充足的法律资源。民间组织的立法,应该确立规范与促进相结合、监管与发展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着重解决政府扶持与民间组织的独立、政府监管与民间组织自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数字化转型逐渐催生了乡村治理的新形态,这使得原本深嵌于传统治理中的结构与过程从中脱嵌出来。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出发,技术嵌入与乡土性的对立、政府组织的独角戏、传统乡情和文化的相斥与数字生态的整体不适,使得乡村治理情境与数字化转型愿景相割裂,带来了乡村数字“隐秩序”与治理悬浮。乡村数字治理迫切需要在地性的内生力,从“技术”到“生态”的系统建构,能有效推动形成“技术-组织-文化-生态”层面的制度联结,实现乡村治理与数字转型的关系再嵌与实践联合,进而为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乡村数字治理提供生态性支持以及可持续的承诺。  相似文献   

16.
乡村平安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平安乡村治理应在治理动因、治理主体、治理模式和治理成效四个方面进行探索。选取H市Z区YS镇作为观察对象发现,其多元共治视域下乡村平安建设选择了“五治融合”的路径,作为个案经验的启示意义在于,乡村平安建设应关注乡村文化与社会秩序的深度关联和多元共治主体的互动实践,重视情感治理的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17.
乡村民间组织作为农村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也是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力量。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乡村民间组织对于培养农村居民的公民精神、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促进基层民主制度发展、加快农村社会法治化进程、推进农村社会管理走向善治和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日本社区治理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社区经历了统治、管理和治理三个阶段。其中,社区治理以准自治、服务、责任、理性为基本原则。它在政府的主导下,依赖于社区居民、町内会以及社区民间组织的参与。当前。日本社区治理表现出了社区治理民主化、社区治理市场化、社区治理组织化、社区权力多元化的特征。对日本社区治理的考察为中国社区治理的发展提供了经验。那就是,中国社区治理发展要求发展成熟的公民社会、转变政府角色:和培养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9.
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广度和深度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和平村作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试点村庄,在运用积分制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围绕积分设置、积分评比、结果运用、推动村民自治等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将积分制日常管理与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村庄公共事务相结合,激发了目标对象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但积分制也存在指标设计较为狭窄、惩罚幅度和边界不清、福利激励受益群体趋向固化等缺陷。作为一种新型治理方式,积分制作用的发挥受到农村党政班子、组织结构、村庄群众基础、公共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应加强对积分管理的正确引导,构建符合村情的指标评价体系,实行包容性的福利激励政策,强化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促进乡村治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社会的乡土特征和西部农村公共服务的缺失决定了民间组织在西部农村发展的广阔空间和重要性.研究表明:村委会等组炽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民间组织,但具有相当的民间组织的特征,并在西部农村发挥了较好的治理作用;乡镇政府的行政模式使村委会等民间组织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并导致村民一定程度的冷漠与不信任,文章最后对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路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