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德国成人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春 《德国研究》2007,22(1):61-65
本文阐述了德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终身教育理念在现代德国的形成过程,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德国成人教育的多元性和辅助性特点,德国成人终身学习的两大特色学习节活动和业余大学情况,以及德国成人教育带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日本开展终身教育的历史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产生的世界性教育思潮,它要求为了保障人们终身的教育机会,必须在时空上建立一体化教育体系,即在时间上贯穿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即人的一生,在空间上统合互相分离的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领域的教育。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教育大国,率先进入实践终身教育这一新思想的行列,在开展终身教育事业的  相似文献   

3.
公民馆作为日本社会教育的核心设施,在战后的日本社会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为有效的进行资源共享,公民馆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方式也日臻成熟.本文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其合作形态对我国的社区教育特别是社区学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构建公民社会——普京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作为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基础,是西方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民主与否的标准之一。普京执政以后,提出要构建俄罗斯的公民社会,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本文以西方市民社会理论为依据,对普京构建俄罗斯公民社会的思想理论、方式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西方和俄罗斯对于公民社会在内涵以及概念上的不同认识,并对俄罗斯公民社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郭观桥 《欧洲研究》2005,23(4):19-33
赫德利·布尔是英国学派最具代表性和学术影响的理论家,对学派思想传统的进一步形成和巩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布尔系统阐述了国际社会的性质及其机理,分析了国际秩序与国际正义的辩证关系,并在一系列重大的国际和战略问题上提出了许多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布尔的国际关系思想博大精深,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内在紧张,体现了理性主义传统的一贯特征。  相似文献   

6.
国际关系思想传统与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革命主义是英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丁·怀特用来区分国际关系三大思想传统的经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是这三大思想传统对话的产物。从怀特到文森特,英国学派的主要代表都不同程度地对这三大传统兼收并蓄,理性主义是他们的思想基础和基本框架,以至他们从维持秩序与和平的角度出发解释现实主义所关注的大国、均势、战争,以国家间个性与共性并存的现实来怀疑革命主义,另一方面,对现实主义因素的肯定使他们看到了政治和军事,对革命主义的考虑则减少了其理论的保守风格。  相似文献   

7.
欧盟/共同体层面的制度建设改变了社会伙伴的偏好、兴趣以及思想,将他们吸引到"欧洲社会共同体"中。社会伙伴在欧盟治理的传统模式——共同体方法下,发展社会对话、参与三方会谈并为立法提供咨询;在《马约》签订后,借助社会伙伴程序,社会伙伴享有了直接参与立法的权利;而在欧盟新型治理模式——开放式协调法下社会伙伴又与公民社会一道在欧盟的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监督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对社会伙伴在标准立法程序、社会伙伴程序以及开放式协调法三种决策机制下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力求从一个侧面反映欧盟治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在社会转型中发挥着重要的整合和引领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分化,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越发多元、多样,思想活动的独立性也带来了文化选择上的差异性,这就对主流文化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而在中国社会面临体制机制、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多重转型的当下,如何通过主流文化创新发展,有效加强主流文化认同,增强社...  相似文献   

9.
经济国际化与苏东经济体系的瓦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轨初期,俄罗斯把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确立为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于是,支撑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便自然而然地充当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指导思想。然而,在新自由主义理论(特别是现代货币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休克疗法”改革方案并没有使俄罗斯人看到文明的现代市场经济,继盖达尔之后的几届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对休克疗法进行了反思,但政府危机使经济转轨模式无法根本调整。普京上台以后,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的“富民强国”的经济思想,并通过将市场经济、民主原则与俄罗斯现实相结合的“第三条路”来推行他的政策主张,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段明明 《法国研究》2013,(4):28-33,69
中国对法国这个在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工程技术、医药卫生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创造,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国家一直高度关注。法国研究在中国真正的大发展、大繁荣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三十多年来,中国学者逐渐摆脱前苏联的研究范式束缚,涉足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专业性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中国的法国研究在探讨关于法国研究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案上面也有所突破。然而,从单一的以法国史和法国文学为主的研究,扩展到法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要注重与经济社会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中国的法国研究仍面临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1.
浅论普京的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轨初期,俄罗斯把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确立为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于是,支撑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便自然而然地充当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指导思想。然而,在新自由主义理论(特别是现代货币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休克疗法”改革方案并没有使俄罗斯人看到文明的现代市场经济,反倒“把国民经济搞休克了,把国家搞休克了,把人民搞休克了”。继盖达尔之后的几届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对休克疗法进行了反思,但政府危机使经济转轨模式无法根本调整。普京上台以后,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的“富民强国”的经济思想,并通过走将市场经济、民主原则与俄罗斯现实相结合的“第三条路”来推行他的政策主张。新总统的政策措施已开始发挥作用,而且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英国的福利国家是多重政治力量和思想妥协的一个产物,汇聚了不同的观念和政策。同时它也是一个变化的体系。不同政治力量围绕平等、分配和国家的观念分歧及其变化决定了实际政策选择范围和结果。作为该体系的主要缔造者,英国工党有关福利国家的观念直接影响了英国社会政策的演变。这种变化、多元的视角是我们理解英国工党社会政策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3.
赵霏 《法国研究》2006,(2):83-87
一、孟德斯鸠的政治自由理想与三权分立理论孟德斯鸠是17-18世纪法国著名的自然法学派思想家,他所著的《论法的精神》一书奠定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思想的基础。在这部法学名著中,孟德斯鸠所致力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政治自由”。在他心中,这种理想的政治目标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体现就是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建立起来的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孟德斯鸠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理论把政体划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  相似文献   

14.
张林 《当代亚太》2005,14(10):11-14
目前的国际经济合作大多以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个体主义的合作观为理论基础.本文批评了新古典主义的合作观,概括了与之相对立的制度主义这一非正统经济学派的合作思想,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一个简单的合作行为模型.根据该模型,本文指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不能单一地建立在经济利益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各国的实际情况,更多地考虑维持和增进体现在共有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中的社会资本,为长期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明治维新后,虽然日本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权力等思想,对启蒙被封建思想 压抑的广大民众,唤醒他们的自由、平等、权利意识起到了极大作用,但由于他们受到当时社 会历史条件和他们个人自身思想状况及阶级属性的制约,他们的思想有极大的脆弱性和局 限性,缺乏前后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共发生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明治7、8年的初步转变,从  相似文献   

16.
约翰·文森特是20世纪英国学派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其国际关系思想的立论基点是现代国际社会的"统一性",并明显体现在他有关主权与人权的相互关系及有关人道主义干涉问题的认识之中。他承认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但又强调任何国家都不能违反其公民作为个人而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同时,他认为国际社会甚至某个特定国家具有在一定条件下对他国进行人道主义干涉的权利。文森特的思想在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他探讨的主题(即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国际社会中的人道主义干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更在于他能够在赫德利·布尔倡导的"多元主义"国际社会观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社会连带主义"的国际社会观。文森特的国际关系思想对于当今国际社会其适用性虽具有一定限制,但却不失为一种有关当今及未来国际社会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了中学课程中与现实发展不相符合的内容,其中包括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日本的历史教育通常包含在社会科教育之中,是社会科教育的一环。到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普通学校的历史教育,逐渐形成了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作为社会科教育一环的历史教育,突出其培养国民素质的教育本质;第二,在学科目标和内容方面,突出小学、初中和高中一贯性的教育方向;第三,以终身教育理论为现实指导,拓宽学科教育内涵。1989年,文部省新订《学习指导要领》,对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等方面,作了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都与斯拉夫主义、大西洋主义以及欧亚主义这三大社会思想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不仅影响过去两个世纪俄罗斯社会的发展,对21世纪的社会发展也不可低估。关于俄罗斯社会未来走向,有许多争议和难以预计的问题,也有不少变数,但只要把握三大社会思潮的起伏就可以从一些基本方面把握俄罗斯社会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9.
张业亮 《美国研究》2023,(1):9-34+5
当前美国反种族主义斗争的一个主要方面,是知识左翼在文化教育领域开展的反种族主义思想运动。这一运动主要以“批判性种族理论”和“1619项目”为理论框架,以在公立学校和联邦政府机构开展相关教学和举办多元、公平、包容的培训为主要形式,通过揭示美国种族主义长期存在的历史、制度和思想观念上的深层原因,鼓励民众加入反种族主义斗争。在推动“反种族主义”相关理论和观念传播的同时,该运动也引发了“白人至上”论者与少数族群和民权团体之间、种族自由主义与种族保守主义之间、两党之间以及知识界围绕美国是否存在制度性种族主义,是否应在公立学校开设“1619工程”和“批判性种族理论”课程而展开的涉及政治、立法、司法和学术的激烈争议。知识左翼反种族主义思想运动的兴起是对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之后种族问题仍持续存在的一种理论上的反思,也是对近十多年来特别是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兴起的白人民族主义运动的一种回击。在本质上,它反映了在美国种族和族裔、人口和文化多元化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美国人所面临的身份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历史认同的危机;同时也说明教育和思想文化领域正在成为美国种族斗争的又一个战场。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党的土地社会化纲领,是社会革命党对传统民粹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从农民经济角度对俄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种理论尝试与探索。它的提出使俄国民粹主义运动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为社会革命党适应变化了的革命形势,赢得农民的支持与拥护,为该党发展成为俄国第一大政治党派作了准备。自该纲领出台以来,俄国社会革命党人为了它的实现不断奋斗,但终究由于各种原因而未得以具体落实。虽然社会革命党土地社会化纲领最终并未真正实现,但其所包涵的积极意义和合理性因素不可抹杀,它们对俄国乃至世界其它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