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梁润冰 《桂海论丛》2006,22(5):22-24
构建和谐村落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环节,但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殊性,以及农村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偏差,我国村落的发展不尽人意,面临种种困境。要构建和谐村落,需要我们结合村落的地方特色,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寻求一条建设和谐村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田林 《前沿》2012,(2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村落文化和村落体育的独特价值被重新认识,对其进行系统地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全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深入研究村落体育文化及其作用机制,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民间文化的繁荣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村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体育发展的根基,任何有关农村的建设都以村落为起点,也以村落为最终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伏晓 《淮海论坛》2006,(1):10-12,15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整个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当前,农村出现种种不和谐的现象,大多与农民利益受到侵犯有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利益的保护,把农民利益保护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上.尽快建立合理有效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的中国农村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农村的变迁过程就是“类单位制”的建立与解体过程,当代中国农村的社会秩序正面临着重建的问题。在重建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民主理念和民主意识,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举步维艰。开展村落社区建设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新的途径,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进程中,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雄 《理论月刊》2006,(10):169-171
村民自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制度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又为村民自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村民自治的建立与完善对于促进中国民主制度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江西省井冈山市在开展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工作中,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愿望出发,从构建和谐平安社区出发,采取村党支部牵头、志愿者协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方式,积极探索村民自治新途径,着力构建农村精神文明新载体,村风村貌明显改善,乡里乡亲和睦相处,社会主义新农村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7.
黄传喜 《政策》2015,(3):65-66
现行农村治理体系的末端主要定格在"村"这一层级。从农村治理的多年实践来看,村级组织在农村治理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把村级组织建设好了,就起到"定乾坤"的作用。但从农民政治需要、基层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治理必须与时俱进,向村落延伸,在农村构建"村—村落"两级组织构架,使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真正落地。一、村落特有禀赋和文化资源使村落成为农村治理单元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农村和谐是整个中国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从构建和谐农村抓起。笔者认为,构建和谐农村,应着重把握以下三个环节:一、着力发展农村经济,打牢生活和谐基础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不少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引起的。构建和谐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促和谐。  相似文献   

9.
詹贤武 《新东方》2005,(11):27-31
村落所具有的物质化的自然空间和非物质化的文化空间,能够承载村民生活的各种情境,展现其风土民俗和村民认同的社会文化心理。海南村落的发展演变过程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海南村落的发展规模和空间结构,而自然环境对村落的影响程度也受制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海南村落作为独特的自然条件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有着显著的文化地域特征,而这种文化地域特征往往决定了聚落的规模、宅屋的形式和结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为海南传统村落文化逐渐走向现代的生态村落文化,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文化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和谐社会的两个最基本要素是和谐的农村经济和和谐的农村文化。在长期“经济优先”思想的指导下,农村文化建设一直处于次要位置,不仅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不和谐,农村文化体系内部也存在不和谐因素。农村社会的文化困境对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挑战。因此,必须从多方面努力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以构建和谐的农村文化和和谐的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11.
何秋生 《桂海论丛》2005,21(5):86-88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柱、坚实的道德基础和良好的文化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兵 《桂海论丛》2007,23(2):10-12
现阶段的城乡二元结构,从经济、社会以及政治发展等方面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从价值导向、决策思路、分配调整以及农村发展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新举措和新部署,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政策条件。着眼和谐社会的构建,还应致力于户籍制度、城乡要素市场、公共财政制度以及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机制亦存在立法层次低、指导原则有失误等问题。8亿农民的保障问题严重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笔者在反思现有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以和谐作为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机制重建之目标追求,建立国家一农村集体组织一家庭的三元保障模式,以期最终形成城乡统一的中国社会保障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4.
女村官是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她们是党的农村文化政策和民族文化政策的重要宣传者和实施者,是民族文化传播和民族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推动者,是乡风文明、和谐农村的示范者和引领者。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女村官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需要通过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机制,建设民族地区农村女性人才库,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分层次、多渠道培训女村官等多种途径,推动女村官在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历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城市环境保护已受到高度重视,乡村环境保护需要提到议事日程。乡村环境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涉及国家食品与生态安全。作者通过中国东、中、西部十多个县市,以及日本和韩国的乡村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环境保护的措施与策略。目前农业与乡村发展中长期的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由于村庄规模扩大、乡村旅游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当前重点要解决乡村的垃圾与污水处理。以及有机肥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皋陶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皋陶是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之一,史学界公认的“司法鼻祖”。皋陶文化尤其是其司法活动与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有些方面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提供了重要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和亮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绝大多数乡村有条件、有市场顺应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发展乡村旅游。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乡村旅游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应把握好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探索其开发的有效途径,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的经济发展与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18.
平安农村建设体现了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反应了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平安农村首先应当是治安状况良好的农村。农村社区警务建设改善了农村治安状况,收到了良好的成效。由于我国社区警务尚处于摸索阶段,社区警务在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本文将在分析农村社区警务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基础上,探索解决方案,以期为创建平安农村,推进农村警务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部农村的开发是一个跨世纪的伟大工程,不仅关系到西部农村的发展和现代化,更关系到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西部农村地区自然、历史、社会条件各不相同,开发过程和现代化道路也应因地制宜。园区模式无疑是开发西部农村过程中一个可借鉴的模式,文章中重点介绍了园区建设的类型以及推进园区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