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先秦时期,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群体有氐羌系统、百越系统、百濮系统。至秦汉时期,氐羌系统中分化出了叟、昆明、(?)、摩沙、巴、蜀、邛、哀牢、滇等民族群体,这些民族群体后来逐渐繁衍分化成今天的藏缅语族各兄弟民族。在考察龙文化与西南古代民族群体的关系时,我们发现,龙对西南古代民族群体的影响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西南古代各民族群体便兴起了崇龙之风。在此,仅就龙与西南古代氐羌系统的联系加以探讨。 一、龙与远古氏羌 氐羌是先秦时期活动于甘青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民族群体,甲骨文中有“羌方”、“伐羌方”、“往羌”、“羌妇”、“获羌”等名称见载。殷商时期,受商族所支配,如《诗经·商  相似文献   

2.
(二)出自百越系统的各族《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即汉、晋以前的“西南夷”地区以属于“夷”和“越”的民族最多。“夷”指的是出自氐羌系统的民族;“越”乃属于百越系统的部落。越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带的古老族群,其分布区域是自东南沿海往西至西南和中印半岛北部一带。公元前五世纪时在今浙江一带建立的越国是越族中的先进部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索隐》说:“越在蛮夷,少康之后,地远国小,春秋之初,未通上国,国史既微,略无世系。”《汉书·严助传》说:“越方外之地,翦发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受正朔。”即在春秋以前,越在南方自成一个族群,较之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为落后,被视为“蛮夷”,  相似文献   

3.
《史记·货殖列传》有“滇僰”之称,故一般认为滇即僰族。关于僰的族属,或以为是氐羌,或以为是濮僚,于是滇之族属也随之而有氐羌说和濮越说。笔者认为,僰的族属应是氐羌,但滇却并非僰族,而是南方濮越族。一、僰人的史料及其族属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览》,其文曰:“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篇笮之川”。知僰人在“篇笮之川”。《广韵》铎韵笮字说:“竹索,西南夷寻之以渡  相似文献   

4.
国内学者对西南氐羌系统民族源流的研究成果较多,总体上看,一是研究重点多为对单一的氐族和羌族历史的考释,而对整个西南地区氐羌系统民族源流的研究不多;二是由于学者们的研究方法不同,对史料的解读不一,导致了观点各异、分歧较大,且对氐羌、氐、羌的释义及其相互关系等最基本的问题没有人作过相对完整的探讨;三是研究视角单一,学者们大多从历史文献着眼,对现代的一些民族学调查资料、考古学材料、遗传学资料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5.
"西南夷"是《史记》等文献对中国西南原生民族的概称。探讨"西南夷"问题,对西南民族流变和中国民族发展与交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西南夷"约在距今3700年前随着西南青铜时代的开启,由氏族部落转化而成,在春秋、战国时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随着西汉在"西南夷"地区统治的确立,"西南夷"开始衰落,并在两汉之交蜕化为南中大姓与夷帅控制下的新的民族体系。"西南夷"并非源于外来的氐羌、百越、百濮等民族,而是以本地居民为基础形成发展而成。"西南夷"的概念,适用于"西南夷"存在的夏朝末年到两汉之交,不宜用之称谓汉晋抑或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西南民族。  相似文献   

6.
白马氐与白马羌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马氐与白马羌是汉晋时期西南地区较为重要的氐羌系统民族.对于其族属源流的研究学术界尚存不同意见.比较分析诸家观点,详考其族属历史典藉,可得出结论:白马氐与白马羌一属氐,一为羌,其发展流向各异,不能混而为一.  相似文献   

7.
说“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丰富的史料,对汉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中“叟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颇有新意的看法。作者认为:“叟人”的情况复杂,有时是专称,有时是泛称。它指的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也不是部分氐羌系的部落或部族,更不是今天白族先民,而是指包括青羌、旄牛夷、徙人、青衣羌、西蕃、胡羌、氐、賨等古代民族。南中夷叟、叟兵指的是以今天彝族为主的夷系先民,其他地方的叟人、叟兵则是指不同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哈尼族巡礼     
白坡德 《今日民族》2010,(11):18-21
元江哈尼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源于藏北高原古羌族氐羌部落。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开始南迁,途经秦岭山脉、大凉山、金沙江、洱海、昆明等地,逐步沿哀牢山迁入今元江县境。  相似文献   

9.
段渝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5):146-150
先秦巴蜀地区各族,除巴、蜀两族外,主要为百濮和氐羌两大民族系统。巴蜀地区的百濮,多为商周时代即已在当地定居的族群,也有春秋时代从江汉地区迁徙而来的濮人支系,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四川西南和四川东部。巴蜀地区的氐羌民族系统至少在夏商时代就已出现,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  相似文献   

10.
广西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东部、东南部和东北部的桂林、贺州、梧州、玉林、防城港、钦州等市及其辖区内,地理上连成一片;另外,在柳州、来宾、南宁、崇左、河池、百色等市或县城及乡镇,也多是汉族集中居住之地,故有“壮族住水头,汉族住圩头”之说。广西境内的汉族从中原内地迁来之始在秦朝。公元前208年,秦始皇派遣50万大军,开始统一岭南的战争。经过约6年的艰苦征战,终于完成了对包括今广西在内的广大岭南地区的统一。为了  相似文献   

11.
彝族的族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5 5个少数民族之一 ,在全国有近 80 0万人口 ,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 ,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贵州彝族的族源问题 ,有来源于卢人说或土著说等多种 ,目前比较多的看法是来源于古代的氐羌。氐羌是我国古代一个人数众多、支系纷繁、分布辽阔、势力强盛的族群 ,最早活动于今甘、青、川、陕交接地区以至滇西的广大地方 ,并不断地向四周发展。早在传说时代 ,由黄帝领导的部分就从黄河上游积极向东发展 ,并与居于黄河中游一带的炎帝部落结成同盟 ,共同入主中原。后来夏、周的统治者也都源出今川陕一带的氐羌。当夏、…  相似文献   

12.
古代人的族属问题,由于汉文史志的记载比较零星,目前学术界对其争议较大。大致说来有百越系统民族说和氐羌系统民族说。过去对古代人的认识,从族称到分布以及与今天的哪些民族有渊源关系等问题,都存在不同看法。笔者近年专就这一问题进行考察,提出过一些观点,如...  相似文献   

13.
关陇地域民族繁多,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都与汉文化相互交融促进.文学植根于文化的土壤,关陇文化深刻影响和制约着北周本土文学的发展.从北周宇文鲜卑、关陇氐羌等少数民族文学及民俗文化入手,可克服以往对北周文学研究多限于由南入北的文人及个别北地汉族文人的片面性,能够较客观地阐释北周关陇地域多民族人文精神的文学状况.  相似文献   

14.
汉族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球之中,汉族最大,在世界众多的民族里,唯有汉族人口超过10亿。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汉族人口为10.424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0%以上。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这就是说,“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离不开汉族和少数民族,二者缺一不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人口众多”和“地大物博”结合起来,紧密团结汉族和少数民族,因此,在研究少数民族的同时,还应当认真研究汉族。本文以汉族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为题,讨论以下3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略论古代羌族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羌族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羌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族,自殷商以来即见于记载。由于羌族历史悠久,分布极广,各部之间的发展亦不平衡,在历史进程中,一些羌人受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积极影响,而逐步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相融合。此后又有一些羌人活跃于历史舞台,而后又逐渐被融合。因此,自宋代以来除岷江上游还有一部分羌人继续繁衍外,历史上的大部分羌人已一浪一浪地汇入祖国各民族的融合洪流。我们对古代羌族社会的经济发展及其民族融合的探讨,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于各民族历史的认识,而且对于各民族间友好交往与自然融合关系的说明也将有所帮助和借鉴。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一) 早在殷商时期,羌族即出现在我国西北  相似文献   

16.
从云南考古材料看氐羌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民族史学界一般认为,先秦及两汉时期,在今天的云南省居住着百越、氐羌和百濮三大民族集团。云南民族史诸专家对于这些族群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相比之下,云南考古学界对这些族群的考古文化特征还研究得很不深入。近年来,笔者与云南考古界同仁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如对百越族群的考古文化特征,曾有《云南考古材  相似文献   

17.
傅光宇 《思想战线》2001,27(2):50-53
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国彝族农业神祭祀和日本农业神祭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不同的是,日本农业神祭祀中的阴阳五行观念,除受中国汉族影响外,又与日本民俗相结合,形成"山神与田神--三合原理和农业神的轮回".而中国彝族农业神祭祀中的阴阳五行观念,则与上古氐羌文化、中原文化相关,它既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又保持了其民族固有的文化成分,故显示出与日本农业神祭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九年六月十四日至十六日,贵州省民族研究所邀请省、市二十五个单位的史学工作者和有关同志共五十余人,在贵阳举行苗族历史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是围绕编写《苗族简史》一书的有关学术问题进行的。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兄弟民族之一,分布于七个省、区,半数以上居住在贵州。由于苗族历史悠久,住地辽阔,长期以来与汉族并其他兄弟民族交错杂处,关系密切,因此在编写《苗族简史》的过程中,对有关学术问题需要广泛征求意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云南的汉族不是土著民族,都是从内地迁到云南的。历史上,汉族人迁云南主要是在三个时期:一是汉晋时期;二是唐代(南诏时期);三是明清时期。前两个时期迁人云南的汉族,在少数民族的汪洋大海中被融合或“大化”。云南现代汉族主要来源于明清时期。一、汉晋时期入迁的汉族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中央集权较为强大的时期,但这一时期北方的匈奴民族也处于兴盛阶段。汉王朝无力开拓北方回土,只好着力开发南方,因为当时南方民族众多,较为分散,还没有形成足以同中央政府抗衡的地方政治、军事集团。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调集巴蜀地区的士卒进兵…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是祖国中南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人口约有二百八十多万(一九八二年),自称为“华兹卡”(“本地人”的意思)。 “据文献记载:(史记》中称为‘西南夷’。《后汉书》称为‘武陵蛮’,《宋书》及《称为‘荆州蛮’,在北宋、南宋的史书中曾先后出现过‘土兵’、‘士丁’、’‘土人’、‘土军’等称呼。‘土家’这个称呼是汉族和其他民族进入土家地区后逐步形成的。后经世代相传,也就成了习惯的称谓,因此,解放后,被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承认为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