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由农业国到工业国,实现工业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各个国家自然、经济、社会和历史条件的差异性,其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不尽相同。我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如何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乡镇企业在改革大潮中异军突起,蓬勃发  相似文献   

2.
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使其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工业强国,因此它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但是,苏俄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总结苏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顺利地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确地总结昨天,才能科学地把握今天。虽然我们无暇停下前行的脚步,却应该思考今后的征程。回眸阔步奋进的2006年,2007年我们奋斗目标主要着力点应在哪里?工业化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现代化就难以实现。这  相似文献   

4.
李富森 《理论月刊》2013,(3):175-178
从18世纪末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业化基本完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大革命前,是工业化的准备阶段,法国尚未展开农业革命,封建式的农业非常落后.从大革命开始到1815年,法国工业化艰难起步、缓慢发展.农业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有一定进步,但滞后于工业的发展,不能为工业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和足够的后备劳动力.从1815年到第二帝国结束,法国工业革命全面开展而且最终完成,农业也发展起来,法国逐渐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相似文献   

5.
李仁卿 《求索》2011,(1):66-68
实现工业化,使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富裕先进的工业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开始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如何对待私营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建国前夕,毛泽东曾明确提出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大量发展公私近代工业"。而建国后,毛泽东对"发展公私近代工业"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在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最终明确要求私营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绝种。研究毛泽东的这一认识变化,对于我们今天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从2004年到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九连增"。但令人担忧的是,在粮食产量"九连增"的同时,我国粮食进口量也在逐年上升,不知不觉中从粮食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粮食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据有关部门预估,分散的农户储粮仍是我国粮食储备的主体,约占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粮办工业是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粮食统管的产物。国家粮食部门1956年起对私营粮食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形成了由粮食部门统管的粮油加工、粮油食品、副产品综合利用、粮油机械四个方面的生产专业,拥有1.7万个基层企业,100万名职工的粮办工业体系。但自从1993年粮价放开以来,粮办工业的日子似乎是“王老五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粮办工业的道路该如何走下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一、粮办工业进入历史性转折阶段1998年是粮食体制改革全面铺开的一年。按照国家“四分开一完善”的基本思路,国家今…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就是说,要使我国摆脱贫穷和落后,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由自  相似文献   

9.
<正> 基础教育目标模式转换的必要性面向二十一世纪,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目标模式必须改变。从世界变化发展的大趋势看,二十一世纪我们将由缓慢渐进的时代进入快速变迁的时代。从中国发展的趋势看,将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的社会变为商  相似文献   

10.
纵观历史的长河,人类社会经济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农业经济,又经历了大约三百年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种种迹象表明社会经济正迈向一个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值此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历史转折时期,我们发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科技不断进步和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一、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看,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各先进发达的国家,都有一个从农业国向工业国发展的过程,伴随之,都有一个从乡村化向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从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进程看,在由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通向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工业强国的道路上,同样不可避免地并且已经加快出现了国家城市化现象.据资料反映,我国的城市从建国初不足百个,发展到目前626个,40年间增加了5倍.不仅如此,全国城市的数目还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着.城市的发展,必然有一个城市的管理问题.国际上通用的方法就是分层次管理,一般城市下设若干个城区,通过各城区管理的组合,构成了整个城市管理的绝大部分.我国也不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如下决定。一、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我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即将进入小康社会、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目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上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流通领域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政策措施考虑得更周全,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是安天下之本。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工作。近10年来,中央1号文件都紧扣农业和粮食主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罕见的"九连增",2012年达到11791亿斤。这标志着我国粮食综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事实是,在我国人文科学领域,新一代的学者群正在崛起,他们在哲学、经济、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正以咄咄逼人的态势斩露头角,由此,理论界开始有一种深刻的预感,即在这一代青年学者的努力下,我国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可能要出现的历史性突破。一.这一代学者正处在大的经济时代的交替之际,处在历史的交叉点上。如果说西方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大过渡,即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过渡的话,那么,我们中国实际上正在同时经历两个大的历史性过渡,即一方面,我们正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另一方面我们也同样在逐步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主要论述了:“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是以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将大大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无产阶级既是大工业的产物,又是推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能动性因素;“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是共产主义实现的前提;并必然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具有世界性。马克思的这一理论给了我们巨大的启迪,我们在应对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优先发展生产力,尤其是要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积极地参与贸易自由化,并从中学会向全球扩张;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学会抵制、拒绝西方腐朽思想,学会吸收、接受西方先进文化,更应该学会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6.
必须发展加工业全国政协委员俞祖彭我国虽由农业国进入工业国,但仍属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个人口大国,特别是农业人口比重很大,占总人口的75%左右,因此中国实际上是个“工业化的农民大国”。世界上每三个农民中,中国就占一个。这是我国的一大国情,也是经济不发达、...  相似文献   

17.
1993年我国在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达到1564亿公斤,超出历史最高纪录102亿公斤。它意味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达到年产4500亿公斤的水平。从1979年到1993年的15年和,中国的粮食产量从3000亿公斤增加到4500亿公斤,用市斤计就是连上7000亿、8000亿、9000亿(斤)三个台阶,完成了华夏农耕史上跨越几干年的飞跃。中国人民凭着这三大步,才圆了祖祖辈辈孜孜以求的温饱梦。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2%的人的温饱,这是列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巨大贡献。据外国经济学家分析,1980年至1991年,世界粮食总产量每增加…  相似文献   

18.
3月的北京暖风拂面,春意盎然。笔者就中国农业发展前景和奋斗方向等问题,拜访了小麦育种专家、农业经济学家、民建中央副主席、农业部副部长路明同志。 粮食是世界瞩目的大问题,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和人口大国就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我国不仅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而且拥有12亿人口,土地资源相对短缺,以仅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在这种条件下,粮食的供给,农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件头等大事。路明副部长说,21世纪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关键的历史阶段,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和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有计划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改造各种非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国。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制订的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中心环节,就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这就需要建设许多规模宏伟的大工程,要完成这些巨大工程的建设,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大批的干部。为了解决国家工业化所必需的资金和干部问题,就必须厉行。增产节约,从各方面积聚资金,合理地使用并大力培养各种建设人材。因此,精简国家机关和各种事业机关,紧缩行政开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正式宣布:从2006年1月1日开始,联合国停止对华粮食援助了。其理由是:中国政府在解决贫困人口温饱方面已经取得巨大成果,不再需要联合国的援助了。这不仅标志着中国26年的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而且中国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援助捐赠国。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人口从2.5亿减至目前的2610万,占世界同期减贫人口的70%;最近5年世界贫困人口增加了3亿,中国“十五”前4年绝对贫困人口却减少了600万。中国在粮食生产、减贫问题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以事实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