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段时间,电视剧《雍正王朝》在荧屏上很是风光、红火了一阵子,我觉得,《雍正王朝》的成功之处,是独具慧眼地塑造了个并不起眼的山西巡抚诺敏。雍正继位时,官僚机构庞大,贪污腐败严重,尤其是国库银两被官僚们分光吃光,以致国库空瘪,军饷短缺,中央政权岌岌可危。对此,雍正登基后第一个施政大举,就是催讨各省所欠国库的银  相似文献   

2.
清雍正年间,山西巡抚诺敏把朝廷限时两年追缴的库银提前一年半就收入了藩库,为此雍正皇帝特赐予他“天下第一巡抚”金匾。后来发现诺敏这一突出“政绩”中有假,创造这种奇迹的秘诀是用晋商的银子充数。诺敏犯下了欺君之罪,究竟杀不杀诺敏?文武大臣们争论不休,但绝大多数官员都认为诺敏不应该杀。朝廷百官的400多份奏折中就有300多份是  相似文献   

3.
焦利 《中国人大》2012,(3):48-49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江南道御史钱沣弹劾山东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山东巡抚国泰和山东布政使于易简贪纵营私、勒索下属,导致山东历城等州县出现巨额亏空。  相似文献   

4.
李卫督浙     
<正>李卫是江苏徐州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殁于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家庭富有,为此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他出钱捐了个兵部员外郎的官职,此后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1724年),李卫又升任云南布政使,仍管盐务。雍正三年又调任浙江巡抚。雍正五年,更被特授为浙江总督,直到雍正九年调任直隶总督,主政浙江前后六年之久。  相似文献   

5.
自光绪二年(1876年),刑部侍郎袁保恒奏请“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的左宗棠再奏“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最终实现台湾建省——晚清台湾建省历程人们都非常熟悉,学界也有很好的研究。但人们并不清楚,清代前期曾有康熙六十年平台将领蓝鼎元“易台湾总兵而设提督”、雍正末年台湾知府沈起元“台湾道行巡抚职权”和乾隆二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吴金首倡台湾建省之议。  相似文献   

6.
<正>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生于顺治八年(1651),卒于雍正三年(1725),河南仪封(今兰考)人,清朝大臣、著名理学家。张伯行历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等职,为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著称。张伯行去世后,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保,谥清恪。光绪初年,从祀文庙。张伯行为官二十余载,清正廉洁,从不接受别  相似文献   

7.
王秋爽 《群众》2023,(18):65-66
《从政遗规》是中国古代重要官箴著作,是陈宏谋编辑的《五种遗规》之一。陈宏谋(1696—1771),是雍正、乾隆时期的清官、名臣,曾任江苏按察使、云南布政使、湖南巡抚等职,至补授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共任职四十八年,曾在地方上从政三十余年。《从政遗规》成书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以官德教化为准则,  相似文献   

8.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今离 石市)人。《清史稿》有传。于成龙自顺治十八年(公元 1661年)任广西罗城知县,到康熙二十三年(公元 1684年)在两江总督任上逝世,即从45岁到68岁,仕途生活共23年。期间,历任四川合州知府、湖北黄州同知、湖北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江西江南总督,后兼署江苏、安徽两省巡抚等要职。于成龙从一位七品县官升迁为正二品封疆大吏,以政绩卓著、廉洁奉公而闻名天下,受到万民拥戴,皇上褒奖,堪称奇人奇事。更令人感到奇特的是,这位三百多年前的清官,他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雍正的惩贪之术──抄家刘绍春雍正登上皇位的第一年(1723年)正月初一,同时向总督巡抚以下的官员发出十一道渝旨,历数官场种种积弊,发誓要“整纲饮纪,澄清吏治”!原来,康熙帝晚年,人已倦怠,只沉浸于自己前半生的丰功伟业回忆之中,不再图振兴进取。结果造成...  相似文献   

10.
康熙是一位崇信理学的皇帝。"清静求同"是康熙帝治边精神的主要原则,是程朱理学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重要表现。理学名臣卫既齐出任贵州巡抚,及其处理高洞苗事件失当获罪,是康熙理学在西南边疆及土司地区进行实践的重要反映。康熙帝以理学为本"悦服"为目的的治边思路,与雍正、乾隆两帝基于"畏服"、以"改土归流"为中心的治边策略不同,对大一统帝国的形成及"中国"认同加强有其应被重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总督与巡抚的斗争 清代地方首长,以总督、巡抚为尊(新疆、东北等地,未设行省以前,不在此例),然而,总督与巡抚相较,谁是老大呢?总督仂口兵部尚书衔)是从一品.巡抚(加兵部侍郎衔)是正二品;总督辖地有至二、三省者,巡抚则只管一省。如此,则总督似为巡抚的上官,巡抚得听从总督的号令。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总督与巡抚,特别是同驻一省的督、抚.为了谁当老大,常常打得头破血流.以致满城风雨。朝野不宁。此即清史上有名的“督抚同城之弊”。  相似文献   

12.
鄂尔泰一生建树颇多,政绩斐然,但以其任云南巡抚云贵总督、云贵广西总督期间(雍正三年十月二十六日(1725年11月30日)至九年七月初六(1731年8月8日)的政绩最为突出。他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开辟苗疆,既扩大了清王朝...  相似文献   

13.
一、安屯设堡的由来剑河:考史自秦汉以来,虽有黔中郡、武陵郡以及明朝贵州中书省之设。但这块地方,实际上并未被真正统治过.苗族人民,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寨自为治,象中国古诗所描写的那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安其居,乐其俗。”是一个纯朴而饶有古风的民族,是一个具有民主雏型的社会。前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总督鄂尔泰,巡抚张广泗,镇压苗族人民起义后,雍正八年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清雍正六年十月二十三日,浙江总督兼巡抚的李卫,在驻地杭州突然接到和硕怡亲王、大学士张(玉廷)、蒋(廷锡)于十月十日寄来的信,信内传达雍正皇帝密旨,内容是:“十月初九日奉上谕‘岳钟琪处有投书之奸民,初始不肯供出伙党之姓名,后被岳钟琪发誓引诱,始陆续供出十余人。其在楚(湖广,即今湖南、湖北)省者,已差人  相似文献   

15.
土木建筑工程关系国计民生,土木工程项目投资巨大,官吏匠役人数众多,钱粮帑项易被侵蚀,成为官吏贪墨的温床,进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引发流民灾荒,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危及皇朝统治。清代形成了较有成效的质量控制制度以保证工程坚固耐用,保固制度便是其中之一。保固制度在雍正时期正式形成,其具体内容则因实有的工程类别和等级有别。清代土木建筑工程有宫殿、坛庙、陵寝、房屋、城垣、仓廒、河渠水利、桥道等项,各工程因等级、实际需要、重要性等原因定有不同的保固期限。如果工程没有达到保固期限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于成龙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吕梁市离石区,其出生地来堡村现划入方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崇祯十二年(1639)举为副贡,清顺治十八年(1661)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曾三次被举为“卓异”(清朝考核官员的制度,清廉和才能优异者)。康熙二十三年病卒于江宁(今南京市)两江总督任上。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生活在明末清初改朝换代、革故鼎新的社会大动荡时期。其先祖于坦为明景泰甲戌科进士,弘治间官至巡抚。明后期于氏家道式微,其父于时煌以耕田为业,为人忠厚良善,“里中…  相似文献   

17.
段培华 《群众》2023,(10):64-65
<正>中国政治史上有一著名“官清河清”之问——试问官清易河清易?古代黄河屡次泛滥、河水长期浑浊,黄河水变清是天大的难事;古代官员缺少监督,官吏难免贪污,吏治清明同样可望而不可及。海晏河清、吏治清明一直是天下大治的象征。到底是河清容易还是官清容易,康熙年间的江苏巡抚宋荦有着自己的思考:官清才能河清。  相似文献   

18.
设立咨议局是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重大举措之一,1907年10月朝廷命令各省总督巡抚迅速慎选官绅创办。1908年7月公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和《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限令一年之内一律成立。  相似文献   

19.
乾隆对督抚侵贪的防范和惩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中叶以后,清朝国势从鼎盛转入中衰,由官吏侵贪而导致吏治迅速腐败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其中又以督抚侵贪,尤为引人瞩目,构成了具有特点的一代侵贪现象。乾隆朝督抚侵贪案件,其数量之多是空前的,根据清代档案粗略统计,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共10余件,而乾隆一朝即达29件之多。若以乾隆四十五年为界,前44年共发案17件,后期16年共发案12件。这些案件有:侵挪国帑、婪索盐规、克扣书吏饭银、勒索规银、矿主贿赂、收回应扣养  相似文献   

20.
张宝顺 《政策》2008,(5):7-8
几年来,山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为历史机遇,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努力拓宽发展途径,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努力把山西建成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和北京奥运年,也是中部各省深入贯彻中央部署、加快崛起步伐的重要一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树立新视野、采取新举措,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快转型、跨越、崛起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