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编辑部 《小康》2006,(1):108-109
“小康”是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标准,这不仅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理想,更是人类的一种永恒诉求——富足、和平、积极、乐观、健康、环保、科学、公平、法治、民主等等。中共中央机关理论刊物《求是》杂志社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创办《小康》杂志。“小康”作为《小康》的旗帜和灵魂,歌颂和弘扬一切符合小康精神、理想和标准的内容,鞭挞和批判一切违反小康精神、理想和标准的现象。《小康》以“影响一个民族与时代”为己任,搭建一个交流与研究全面小康建设的平台,全力打造“中国小康指数”,记录中华民族走…  相似文献   

2.
《小康》2005,(12):3-3
小康指数系列调研经过一年的努力,小康综合指数终于在年终岁尾的一期公之于众。一年来,关于小康指数的调研和报道引发了媒体和业内外强烈的关注。关注的背后说明,人们对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抱有诸多的期待。这种期待,是对破解凸显的矛盾抓住战略的机遇的期待,是对告别“数字经济”追求全面小康的期待,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论的期待。但我们注意到,对于小康的追求与认定,因为评价体系仍不健全而评价结果容易政绩化,导致小康指标不仅不统一,而且被滥用,甚至出现另一种形式的“小康指标数字政绩”,从而使小康指标的设立完…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广西兴安县农村小康的实现程度,得出该县农村整体上已基本实现小康的结论,并总结了兴安县农村实现小康的主要经验,提出了兴安县小康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是小康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 ,它们所蕴含的实践理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实现的跃迁 :第一 ,从“量”的强调到“度”的强调 :走向一种平衡发展 ;第二 ,从主导性强调到有机性强调 :走向一种协调发展 ;第三 ,从达标性强调到优质性强调 :走向一种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5.
邢增杰  林承钧 《新东方》2001,10(3):62-65
小康思想古已有之。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将小康思想推陈出新,并注入时代内容,使其成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实现小康的战略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  相似文献   

6.
《小康》2007,(12):16-18
2007年,《小康》杂志对关系中国百姓生活的全面小康11个关键词进行独立的监测和评估,并就11个小康指数.即:休闲指数、饮食指数.公共服务指数.居住指数、生命指数、生态指数.教育指数。消费指数、平安指数、信用指数和快乐指数进行了调查。其中。70分以上的有4项,快乐指数得分最高,为79.6分,70分以下的有7项.最低的是生态指数,只有56.6分。没有及格。与上年相比,有9项是增加的,仅有1项是下降的,即信用小康指数。《小康》综合指数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科教文卫和社会和谐四个大类。评价权重分别为:政治类别占15%,经济占30%。科教文卫占25%,社会和谐占30%。综合指数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2007年《小康》报道的11个相关指数;二是2007年10月~11月间。由《小康》杂志社与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专家联合组成的“中国小康指数”调查组,对我国“小康综合指数”进行抽样调查(主要为网上和实地调查);三是参照有关部门的测量数据,经调查组专家对收集数据进行加权综合处理。得出2007年中国综合小康指数为64.1分.比上一年增加1.1分。  相似文献   

7.
乔贵平  吕建明 《前沿》2004,3(5):87-90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 ,最关键、最艰巨的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繁荣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相似文献   

8.
张志 《小康》2007,(9):80-81
小康的主体是人,是人的小康,因此生态小康的本质要求可归纳为四句话:一是绿色的,二是健康的三是和谐的,即要有社会和谐,四是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小康》2009,(1):67-67
我们为了实现全面小康而做的努力到了新世纪的开头就遇到了很严峻的挑战。这个严峻的挑战来自什么地方呢?就是我们在前面20多年初步实现小康的时候用的一种办法主要是在数量上的增长。质量不太高的增长,甚至质量很差的增长,实现初步小康看起来可以达到,但要实现全面小康就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0.
苗长青 《前进》2003,(3):31-32
十多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在领导全省人民进行小康建设中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以后的农村经济建设,特别是小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以小康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全局,充分发挥各级党政组织在小康建设工作中的职能和作用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小康建设起步之时,省委、省政府即明确指出,奔小康是全省农村工作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是带动农村各项工作的“牛鼻子”,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小康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为此,省、地、县各级都成立了农村小康建设领导组,制定了小康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层层签订了责任状,…  相似文献   

11.
郑新立 《小康》2007,(1):64-65
2005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28.2%,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提高速度最决的一年。西部全面农村小康实现程度首次出现正值根据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提出的农村全面小康18项评价指标的监测结果,从各地区情况看,2005年,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在东、中  相似文献   

12.
蒋伏心 《群众》2011,(12):40-41
江苏与中国现代化战略有深厚的渊源。1983年邓小平的苏州之行,验证了“小康”目标的可行性。此后,邓小平开始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小康”目标实现之后中国的长远发展规划问题,并逐步提出了包括“小康”目标在内的分“三步走”,到21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国长远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3.
小康不小     
《小康》2006,(1):3-3
由《小康》杂志社主办的“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准备了长达半年启动了三个多月之后,终于在2005年12月8日~9日落下了帷幕。论坛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成功,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赞誉。《小康》杂志社凭什么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能够举办如此规格和如此规模的论坛,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一个重要的原因,莫过于大家对小康,对全面小康的一致认同,对《小康》所承载的“影响一个民族与时代”的使命产生了积极的呼应。一句话,是因为大家越来越发现,“小康”不是一件小事情,而是一个大事。小康不小,在于它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梦想。“小康”最早源出…  相似文献   

14.
郭芳 《小康》2006,(12):18-21
转眼间,《小康》对中国全面小康进程的监测和记录已经到了第二年。在这一年里,在公众的体验和感受中,我们的全面小康进程是加快了还是相反呢?我们在推进全面小康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进步?又是哪些因素阻碍了我们的进程?2006年,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并存“与去年相比,以百分制打分的话,您认为中国实现小康的程度是否有提升?”在8178份网络调查中,41.16%的网友回答没有变化,33.69%网友回答有一定提升,16.05%网友有一些下降,还有7.94%的网友回答下降幅度很大,仅有1.16%的网友说有很大提升。这个调查结果有意外有失望,但似乎又在意料之中。意外的是…  相似文献   

15.
贾乐芳 《前沿》2009,(8):37-40
全面小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荣和梦想,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与时俱进的理想,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归宿。在学理层面上反思全面小康,对于理性地体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吴建华  王国平 《求索》2005,(1):149-152
中国老百姓的小康情结凝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表现中国人民这种精神情结的小康文学也始终存在于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学篇章中。在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的理念是建构新内涵的小康文学的基石。新时期小康文学建构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两个层面的关系:一是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和谐统一发展;二是文学与经济的和谐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小康》2010,(7):117-117
由求是《小康》杂志精心编撰,社科文献出版社权威出版的《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蓝皮书,将全面小康建设的最前沿理论和全国各地优秀的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对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和总结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全市农村小康住宅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注重节能减排三个重点,坚持规划先行,抓点带面,重点突破,小康住宅建设工作呈现出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一是面上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共新建小康住宅15205户,占计划任务1.5万户的101.37%,累计完成小康住宅11.75万户,占总农户比重的45.7%,比上年提高了5.58个  相似文献   

19.
杜娟 《小康》2008,(11):38-39
13亿大国经济上去了,物质发达了,精神若何?信仰若何?值得中国后30年深思。物欲与需求不能划等号《小康》: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您觉得经济发展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有何关联?陈群:小康者,乃国祚之需,百姓之愿,天经地义。但"小康"是否单一  相似文献   

20.
小康,小康社会与小康盛世,是中国人的传统理念和基本价值追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实践的反思中,给予了小康和小康社会全新的诠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方略,使小康真正成为有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国家目标和我国人民富裕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