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贴现旧称“拆息”,系指持票人以未到期票据向银行申请兑换现金,银行通过背书取得票据,并从票面金额中扣除自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该申请人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可以经营票据贴现业务。由于贴现纠纷案件数量历来较少,实务界对其中的法律问题一直未加以重视。在此,就司法实践中的部分问题略陈管见,希望能对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姜万国 《政法学刊》2003,20(6):53-55
“克隆”票据犯罪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以真实票据为基础伪造出与其要素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票据,进行骗诈的犯罪案件。此类案件有两种情况:一是以真实票据为基础,伪造出与其要素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票据,使用伪造的票据,在票据有效期内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示付款、申请贴现、质押贷款或背书转让的犯罪案件;二是以真票据为基础,伪造出与其要素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票据,并不是直接用伪造的票据,而是通过与真实票据接触,伺机偷换票据,使用真实票据向银行或其池金融机构提示付款、申请贴现。“克隆”票据诈骗案件侦查除采用普通诈骗案件侦查的方法外,还可利用票据(包括伪造的票据)为线索,通过调查票据的原因关系、票据兑付、背书等环节进行侦查。  相似文献   

3.
贴现是商业银行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金融机构的票据行为,是金融机构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从银行业务角度分类,票据贴现系指贷款人以购买借款人未到期商业票据的方式发放的贷款。由于《票据法》理论与司法实践对贴现相关问题存在争议,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混乱。本文针对审判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法律问题和难点进行梳理并分析,期望能对审判实践统一认识、统一裁判标准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谭志泉 《中外法学》1990,(2):19-23,31
<正> 票据贴现是银行的一种放款形式,也是银行的一项传统业务。虽然我国的票据贴现目前还处在推广阶段,但是它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人们预料,专业银行的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以及中央银行的票据贴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经济大潮中。银行是商品交易和资金结算的中介,在维护正常交易安全和票据流通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银行应对自己工作严格把关,以防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和银行自身管理不善的漏洞.避免过错行为,减少诉讼和损失。然而.基于工作疏忽、管理不严、工作人员违纪等原因.银行过错行为时有发生。笔者仅就近年遇到的涉及银行的金融案件.对银行过错行为及其归责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一、几种典型过错行为及责任分析所谓银行过错行为是指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在存款、放款、票据承兑与贴现、汇兑等业务过程中因主观上的过错而…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电子邮件、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应用的不断拓展,电子商务日趋活跃。然而,不再需要面对面线下接触的商务往来,面临着一些潜在风险……空手套白狼,合谋虚假"转贴现""转贴现"是持有票据的金融机构在票据到期日之前将票据权利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由其收取一定利息后,将约定金额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行为。  相似文献   

7.
随着金融机构紧缩票据贴现规模,民间票据贴现市场越来越广,更多的人参与到了这一过程.那么,民间票据贴现行为是否合法,又是否会构成“非法经营罪”呢?面对现实中存在的大量民间票据贴现行为,又该怎样合理应对?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案情李某系A市商业银行(国有参股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2010年7月,其接受上海市X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公司")实际控制人刘某的请托,帮忙开展融资业务。经过探讨,双方商定由A市商业银行为X公司注册成立的"空壳"公司出具银行承兑汇票,X公司财务人员到其它银行办理票据贴现获取资金。  相似文献   

9.
[要点]从票据法律关系上讲,未在银行承兑汇票上签章的基础关系当事人不是票据关系当事人,依法不能享有票据权利,其可以依据票据法律关系之外的其他民事法律关系向票据非法处分人等相关责任人追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银行普遍恢复和开展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实施了以票据为主的新的结算制度,票据作为重要的信用工具和支付手段,其适用的范围不断地扩大。与此同时,由于各种原因致使票据(主要是商业汇票)到期不获付款,执票人为行使追索权而诉请人民法院裁决的纠纷案件也逐渐增多。 从人民法院受理这类案件的情况看,其主要特点:一是因商业汇票经银行承兑和贴现,使银行处于诉讼法律关系的原告、被告的居多;二是争讼的票面  相似文献   

11.
在公示催告程序的审判实践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一、确认票据行为效力及法律适用票据行为是指行为人为实现票据目的而必须依照法定条件进行的行为。狭义的票据行为是指以成立票据上一定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而作的必要形式的出票、背书、承兑、参加承兑和保证五种票据行为。广义的票据行为指票据权利义务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所必要的法律行为,即除上述五种票据行为外,还包括付款、贴现、本票见票、支票保付、票据代理行为等。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一种票据行为。承兑是汇票所特有的票据行为。我国票据法规定了3种金融票据,他们是汇票、本票和支票,但是只有汇票才可以进行承兑,本票和支票都不能进行承兑。我国的汇票分为两类,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银行汇票的付款人是出票银行,出票银行的信誉是可以信赖的,所以,出票银行无须再对自己的付款行为做出承诺,也就是说银行汇票根本用不着承兑。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是商品交易活动中的一种远期付款票据。它的出票人和收款人是商品买卖的双方,对于收款人来说,商业汇票是一种远期收款凭  相似文献   

13.
出票是指汇票、本票、支票的出票人,按照票据法规定的记载事项和方式作成票据并交付的一种票据行为。它是所有票据行为中最重要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票据行为。因此,公安机关侦查各种票据案件都要查证票据的出票行为。《银行汇票》出票行为的查证方法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查证银行汇票的出票行为,目的在于确认在出票行为中是否存在三种涉嫌犯罪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陈利  周群 《人民司法》2012,(2):51-52
【裁判要旨】行为人在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情况下,通过银行工作人员违规办理票据贴现并获取相应费用,其行为属于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经营行为,应当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案号一审:(2010)南刑初字第297号【案情】公诉机关: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人民检察院。被告人:王璟。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人民法院经公开开庭审理查明:2006年4月至2008年5月间,被告人王璟为了办理票据贴现等业务,以自己或借用他人的名义,先后注册成立了景芊公司、助禾公司、基山公司、巨欧公司、圣郎公司等多家空壳公司。上述公司成立后,被告人王璟  相似文献   

15.
票据是以支付金钱为目的的一种有价证券.在当今的票据交易中,几乎所有的票据都是由银行或者其他的金融机构来实行付款的.即持票人通常将票据交给往来银行(或称开户银行),接受委托的银行通过票据交换中心实现票据的支付结算.票据作为有价证券,具有提示和回收两个特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票据贴现行为一直层出不穷。本文以萧山林岗案为切入点,分析民间票据贴现的性质、产生原因、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对该行业的规划化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银行对贴现人审查义务的规定侧重对票据贴现产生的原因关系的审查,主要是确保票据融资的真实贸易背景,切断票据贴现资金流入股市的通道,建立有序的交易秩序和金融秩序。法院判断票据贴现中各方的权利义务的依据是票据法和票据法理论,侧重从票据关系方面调整。因此,贴现人的审查义务有两类:行政法意义上的审查和票据法意义上的审查,前者为实质审查,后者为形式审查。  相似文献   

18.
但伟  石磊 《河北法学》2005,23(7):13-15
非法出具票据犯罪是指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为他人出具票据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1997年修改后的《刑法》第188条将非法出具票据与非法出具信用证、保函、存单、资信证明等情形并列,规定有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在理论上和法律适用上,对非法出具票据犯罪均存在一些争议。一、主观罪过本罪罪过方面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一)过失说。有观点认为本罪为过失犯罪。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失职而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二)故意说。有观点认为本罪为故意犯罪,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不符合有关规定而决意为之;明知自己非…  相似文献   

19.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是目前各商业银行积极开办的一项具有资金融通功能的票据业务,它为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临时性资金短缺,促进生产发展和流通扩大,增加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银行承兑汇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近年来票据纠纷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给银行资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本文对当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法律风险从主体上、操作程序上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即把好承兑关、转让关和付款关,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鉴于票据经常辗转流通于不特定多数人手中,形式上存在多个连续的票据行为的事实,票据法为保障和促进票据的安全和流通,确立了票据行为独立性原则。票据行为独立性原则是指在已具备基本形式要件的票据上,各个票据行为都各自依其所载文义分别独立地发生效力,不因其他票据行为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