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恢复性司法制度因符合当下和谐社会的理念而得到刑事法理论界青睐和张扬,尤其给备受刑事案件数量重压下的司法实务界带了“清新的空气”。笔者以为,恢复性司法制度以功利主义哲学为其价值基础,以满足司法功利主义的需求。它与我国刑事实体法理论存在诸多冲突与不可协调的矛盾,故需谨慎对待这一制度性的改革。笔者不揣冒昧,遂作此文,提出文中问题,既向老师请教,也与同仁相商。  相似文献   

2.
刑事司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被害人,维护稳定的社会关系,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犯罪分子改过自新,是各国司法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20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兴起了一场新的刑事司法改革运动——恢复性司法运动,深刻地影响着西方国家刑事司法的走向和预防犯罪的模式。可从西方国家恢复性司法的观念和实践出发,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民情和社情,进一步完善恢复性司法制度所需的社会基础条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恢复性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3.
董士昙 《求索》2007,(9):107-109
刑事和解是一种通过恢复性程序来达到恢复性结果的非正式犯罪反应方式。这种崭新的司法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克服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一些弊端,而且对于有效保护被害人的权益,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加之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社会政治基础、文化传统基础、刑事政策基础和司法实践基础等,因此改革我国传统的司法模式,构建独具特色的中国式刑事和解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马婷婷  刘璇 《前沿》2012,(4):63-64
恢复性司法的根本价值是恢复业已遭到破坏的社会关系,使得一定地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和谐。恢复性司法并不是我们熟读国外理论之后的借鉴,对恢复性司法本土化基础的探讨意在将本土资源结合其基础理论进行系统的整合,以摸索出更加适合我国的恢复性司法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一个服刑人员,有没有勇气对曾经被他伤害过的被害人说出心中那句埋藏已久的:“对不起!”向被害人忏悔。是恢复性司法制度的有益尝试。所谓恢复性司法。旨在修复犯罪给被害人、社会以及犯罪者本人造成的刨伤。它以被害人对加害者的谅解为基点,以被告人回归社会为终点。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人权运动不断发展,注重恢复性司法的理念成为趋势,刑罚执行也在不断追求法定化、多样化和人性化。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尤其要关注刑事司法制度改革,借鉴国际社会的做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7.
恢复性警务是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执行相关法律政策时,尽力考虑弥补受害人及受害单位、社区等损失,依法促成社会关系的修复,达到责任人自我悔悟、真诚悔过认错的一种警务执法活动。恢复性警务理论不仅来源于恢复性司法,还来源于自然法理论与和谐社会理论。恢复性警务不仅是一种执法理念,更是一种与恢复性理念相契合的警务制度。恢复性警务应在社区矛盾调解、治安案件和解、刑事侦查、轻微刑罚执行等方面对警务执法活动进行制度化改造,建立起完善的恢复性警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屈芳 《前沿》2007,(5):126-128
刑事和解制度是产生于20世纪中叶的一种新的刑事思潮,体现了个体公正与整体公正之间的平衡,文章主张应植根于中国传统调解的司法制度,充分吸收恢复性司法的合理因素,从创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9.
一个服刑人员,有没有勇气对曾经被他伤害过的被害人说出心中那句埋藏已久的:对不起!向被害人忏悔,是恢复性司法制度的有益尝试。所谓恢复性司法,旨在修复犯罪给被害人、社会以及犯罪者本人造成的创伤,它以被害人对加害者的谅解为基点,以被告人回归社会为终点。  相似文献   

10.
安文霞 《前沿》2014,(7):81-84
恢复性行刑本质上是在吸纳社会因素的基础上对传统行刑要素的重新组合。恢复性行刑模式是指把各种恢复性行刑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行刑理论。恢复性行刑普遍遵从模式与局部遵从模式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与相互推动的关系。恢复性行刑模式具有解释与说明、规范与预测及指导、借鉴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刑事司法专业教学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过程中,存在着时代感不够突出、实践性不够深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新旧政策对比,科学界定"宽"和"严";通过与其他国家对比,深入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理精神;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机会,以利于学员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基本刑事政策由“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向“宽严相济”演进,随之具体刑事政策亦将由“严打”向“破小案”演进。考量法律的严肃性和执法的公正性,在刑事执法层面,警察机关应树立“破小案”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基本刑事政策由“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向“宽严相济”演进,随之具体刑事政策亦将由“严打”向“破小案”演进。考量法律的严肃性和执法的公正性,在刑事执法层面,警察机关应树立起“破小案”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司法审判理念的不断更新,全国各地法院日益重视司法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脉联系,均采取了丰富多样的举措推动司法贴近人民群众,司法贴近群众,作为群众路线在司法领域的具体实践,其核心问题就是该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因此,人民群众的需求既是我们司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司法贴近群众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德里达在《法律暴力》文中通过对正义的解读,揭示了解构成为正义的条件,法律与正义的区别。他认为,理解正义必须与特定的文化共同体的实践相联系,没有一种超越的、普遍的正义,只有特定语境中的正义。正义是一种解构的可能性,解构就是正义。解构的正义是一种方法、一种困境体验、一种绝对他性的体验。  相似文献   

16.
2013’辽宁政法理论年会组织辽宁省政法部门的理论爱好者围绕“公平正义与幸福辽宁”这一主题对法治中国、政法机关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惩治司法腐败、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新刑事诉讼法实施状况、微时代政法机关提升社会沟通能力、建立健全法律监督等多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达成了共识,集中反映了我省政法界法学研究的新成果,体现了我省政法系统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7.
刑讯逼供是公安机关在执法中难以治愈的顽症。它有悖于诉讼文明和司法民主的现代性要求,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主旋律中的不和谐音符,既不利于打击犯罪也损害了司法公正。在国际社会反对酷刑、强化人权保障的今天,随着"法治"话语在我国刑事诉讼"场域"的不断展开,刑讯逼供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从关注公安民警的思想意识着手,分析了传统法律文化和思维哲学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在该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刘宗武 《青年论坛》2014,(6):103-107
新《刑事诉讼法》第270条突破了原《刑事诉讼法》的法定代理人到场制度,将“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正式入法,对保护涉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实现程序正义,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该制度仅仅是原则性规定,对合适成年人的主体范围、选任、权利义务及经费、组织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需要进一步以制度的形式进行明确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诚信是民主政府必备的品质,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诚信原则在行政法中的重要性,但是否占据“帝王”地位,值得研究,从诚信原则的含义、地位作用进行探索,提出在行政立法、执法、司法、法律遵守中构建诚信原则.  相似文献   

20.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它是应时代的发展产生的较为人性化、注重人道主义、适度宽松灵活、诉讼成本低廉的现代纠纷解决制度。它不同于"辩诉交易""恢复性司法"等相近的制度,是社会转型时期新型矛盾层出不穷时的一种制度。它在带给轻微刑事案件更加便捷处理方式的同时,也可能因为没有立法对此制度的规定,侵害着其他的法益。本文就针对此制度在实践中的适用及使用过程中呈现出的弊端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为制度改革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