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形式逻辑在公安院校是一门基础课。从其学科的性质来说,其实效性具有丰富的内涵。通过教学和训练,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掌握各种思维形式,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思考  相似文献   

2.
袁福刚 《工会论坛》2011,17(3):128-129
在传统形式逻辑教学中,三段论系统中关于省略三段论、格的理论以及式的理论都是必讲的内容,但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逻辑教学一定要区分高校类型和层次。作为以应用为目的的高校逻辑教学体系来说,应当是一套简洁、易学、好用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法律逻辑作为公安院校的基础学科,是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提高其法律思维素养,必不可少的学科。随着教学改革在公安院校的逐步深化,法律逻辑教学改革面临一系列新困境。现代警务工作也倒推法律逻辑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深化逻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在学生的法律认知能力、法律语言表达能力和公安工作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素养,推进公安警察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早年就关心逻辑的学习。在五、六十年代,对逻辑学曾有过较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对逻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以及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这些见解的系统化就构成了毛泽东的逻辑思想,这些思想对今天的形式逻辑教学和研究仍有深刻启示和重要意义。(一)毛泽东在长期学习、研究形式逻辑的实际运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形式逻辑的思想和理论。其中主要有两点:第一,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问,是表达和论证思想的工具。毛泽东认为形式逻辑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把形式逻辑与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不实际。一次,毛泽东夹用英语“很凤趣地对周谷城说:“formallogic 本来就是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我国法律逻辑经历了应用逻辑阶段和以非形式逻辑为主导的多元发展阶段。这一发展历程表明,法律逻辑的发展一方面受制于逻辑学、法学等与其直接相关的基础学科,另一方面又以我国法律实践的现实需求为依归。在逻辑发展多元化以及司法中心化的当代,我国法律逻辑的发展仍将以非形式逻辑为主导。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形式逻辑观的转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30年代曾认为,形式逻辑是资产阶级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都是反对矛盾性,主张同一性,反对概念及事物的发展变化,主张概念及事物的凝固静止,因而是与辩证法正相反的东西。建国后,从50年代初编辑《毛泽东选集》第1卷时开始,毛泽东就一直关注着形式逻辑问题。在谈话和书信中,他不再把形式逻辑划归资产阶级和形而上学,而是多次表示,形式逻辑没有阶级性,它与辩证法之间没有低级与高级之分,它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毛泽东的形式逻辑观由此发生转变。因此,在50年代和60年代,毛泽东对我国的形式逻辑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鼓励和督促出版或再版了包括周谷城的《形式逻辑与辩证法问题》、《形式逻辑与辩证法》和章士钊的《逻辑指要》等在内的一系列逻辑专著,对我国形式逻辑研究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形式逻辑教材以讲两千多年前的传统逻辑为主,它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思维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可以从两方面对其进行改革,一是汲取现代逻辑观点和成果,摒弃陈旧的内容,增加新的逻辑知识;二是构建“公安逻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讨论所涉及的逻辑理论体系有:正统数理逻辑、各种非正统数理逻辑(如形形色色的模态逻辑、衍推逻辑、相干逻辑)、久盛不衰的传统形式逻辑以及由我国学者创建的作为传统形式逻辑当代发展的崭新逻辑理论体系制约逻辑。 所谓人工智能,就是对宇宙的显示实施机器表示,加到原有的知识表示系统中去行使机器推理,去得出前所未有的新知识表示的运行过程。人工智能之所以为智能,其根本是能从已有知识去得出新的知识。根据这样的人工智能观,我们的研究结果是,只有具有深刻正确的主导思想,在理论上坚持论证不许循环,向人类认识提供效能卓著的从已知获取新知的工具的传统形式逻辑的当代发展的崭新逻辑学说制约逻辑才是人工智能合适的逻辑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9.
西方哲学一直都有着知识论的传统,重在求知。而这种对知识的追求是和形式逻辑密不可分的,形式逻辑是建立知识体系的逻辑基础,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工具。知识论通过规制人类的认识活动来把握着形式逻辑的发展,知识论要求人们的认识目的就是获得关于外界的知识,并通过一定的语言,尤其是精确性的语言把知识表述出来,从而利于知识的传播。同时,知识论还坚信主体有能力去把握客体。知识论对人们认识过程的要求影响着形式逻辑的发展走向,在知识论的主导下,形式逻辑呈现出一系列特性,比如追求精确性、普遍性、单一性等。  相似文献   

10.
从本体论看,形式逻辑的客观基础是“对象性状唯一性”,矛盾律回答的是对象性状“有几个”的问题,辩证矛盾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逻辑矛盾主张对象有两种性状,因而是错的。从认识论看,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混淆的根源在于形式逻辑与形而上学逻辑的混淆。形式逻辑不直接涉及内容,只是主张对象的性状只有“唯一的一种”,形而上学逻辑直接涉及内容,实质是主张对象的性状是“特定的这个(或那个)”,二者截然不同。但因形而上学逻辑是对辩证逻辑一个片断的夸大,且在这一片断上,它既是合理的,又与矛盾律要求的判断形式重合,于是,二者极易混淆。辩证矛盾反对的是形而上学,与矛盾律则是真理统一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形式逻辑、民法基本理念和法制史等方面的论证 ,指出《反思》一文的不当之处 ,提出争鸣反思应当遵守基本的法理和形式逻辑。  相似文献   

12.
从学生课堂表现、课外表现、知识、能力、素养方面的改善考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从创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高校文理科学生"基础课"学习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增强实效性、应用性和吸引力,使"基础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和终身受益的人生成长必修课程,应从课程教学目标本位回归与调整、教学主线明晰建构、课堂教学方法改进、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教改探索与实践,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增强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关于批判性思维与实用——创新型教学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科学理性与人文情感有机结合的当代辩证教学模式,而它又体现了形式逻辑向非形式逻辑积极拓展的复杂过程。在教育教学目标的改革中,批判性思维发挥着横断方法论和科际联络人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进行转变的教育方针,实用-创新型教育理念由此变得更加迫切。作为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批判性思维理应对我国教育教学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方法论层面发挥更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信息-知识社会的时代产物,批判性思维运动表征了作为形式化理性对于知识社会实践基础的适应和回归,也鲜明地揭示了逻辑的广泛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把普通逻辑(形式逻辑)看作是西方的传统逻辑,看作是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与培根归纳法的简单结合的观点,无论在当今中西文化的比较中,还是在逻辑学的研究中,似乎都被当作是正确的。这多少是有些疑问  相似文献   

16.
依据新时期高校《基础》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开展《基础》课教学问卷调查,对《基础》教学实效性进行综合分析,为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努力提高《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提高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应当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在两个方面寻求突破:以高职学生素质基础为依据,深化理论研究,提高学生理论素养;与高职办学模式相适应,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逻辑教学被边缘化,且重形式、轻内容,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学生学习逻辑的兴趣不高,逻辑思维的普遍缺乏已成国人之殇。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逻辑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批判性思维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将批判性思维引入逻辑教学,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质疑与反思,让学生在推理、论证、识别谬误中体验逻辑的魅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逻辑的兴趣,达到提升逻辑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考核模式与方法直接关系到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考核必须正确选择恰当的检测手段。思政课考试方法改革应遵循如下思路:着眼于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来设置考试目标,突出对思维方式的考核;着眼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来设置考试目标,加大实践考核内容的权重;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理想来设置考试目标,实现考试的实效性与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统一。当前的思政课考试应进行如下改革:突出卷面考核的实效性,重构“分数”对理论水平的评价路径;拓展实践考核的时空性,构建“分数”对实践水平的评价模式;将考核考试模式改革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20.
选言判断及其推理在日常思维与刑侦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刑侦工作中,在严格遵守形式逻辑关于选言判断及其推理的逻辑要求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和掌握其运用的特殊性,主要包括: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选言肢的穷尽问题、相容选言推理对肯定否定式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