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2002年11月14—16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国际恐怖主义和反恐合作”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美国、俄罗斯、奥地利、日本、韩国、英国、以色列及香港特区和中国内地的近90名代表和嘉宾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代表既有长期从事恐怖主义问题与国际问题研究的专家,也有参与具体反恐措施制定和实施的政府及军事部门的官员。这  相似文献   

2.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正式回归中国的怀抱。香港的回归,是中国“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伟大胜利。 香港是中国的领土,长期被英国占领和统治,收复香港属于中国的主权问题。冷战结  相似文献   

3.
台港民间关系述评罗祥喜王晶*台湾与香港的关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两岸关系。“九七”前,台港关系是一个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与中国主体(大陆)尚处于分离状态的台湾地区的关系;港英政府的对台政策作为英国对华政策一个组成部分,其对涉台问题的处理必须符合“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及对两岸关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后,立即受到亚洲金融危机急风暴雨般的洗礼。《基本法》所确定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几乎是在“极限状态”的条件下,受到了全面的检验。本文拟以新闻自由、人权与法制、对外事务、港台关系以及特区与中...  相似文献   

5.
双周     
《南风窗》2007,(11):8-12
文化因素与城市的命运重构深圳特区的未来之路,可能有很多条路径与选择。其重构也涉及诸如中央政府对于“特区”身份的再定位,涉及深圳+香港这一“完美婚姻”在“世俗生活”中的实践检验,涉及深圳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6.
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但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直到19世纪末,它逐步被英国强行割占或“租借”。中国历届政府和中国人民争取香港回归的斗争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祖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这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香港的回归,必将对解决台湾问题、最终完成统一大业,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民族振兴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除对上述内容进行阐述外,还拟对香港在回归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作一些预测。 。Z—、Li  相似文献   

7.
1884年6月,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统治香港的英国当局口头上宣布在战争中“严守中立”,实际利用香港为法国侵略军修理船舰,运输军火,充当法国侵略者进攻中国的军事侵略基地。法国侵略者的进攻和香港英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过去特区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现在特区应以WTO为参照,在制度创新上进一步和国际接轨,这就是特区的重新定位和扮演的新角色。  相似文献   

9.
杜平 《南风窗》2007,(13):28-29
香港回归之前,笔者还在布鲁塞尔担任常驻记者。有一次在北约总部采访时,英国驻北约代表团的一名外交官和我聊起香港的前途,包括香港回归之后与中国内地的关系。这位官员向我提出了两个十分悲观的看法。第一种看法在当时的西方社会非常普遍,那就是,英国撤离香港之日,便是香港的自由走向终结之时,因为"中国共产党不可能容忍任何政治异己";第二个观点  相似文献   

10.
1991年9月3日上午12时45分。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中国总理李鹏和英国首相梅杰,刚刚签署了两国政府的一份谅解备忘录,正同举香槟,相互道贺。7年前,也是在这个地方,中英两国签署了举世瞩目并载入史册的“中英关于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香港两家电视台通过人造卫星向香港600多万市民同时直播这一场景。香港人看到了也听到了李鹏的盛赞,“这是令人高兴的大事,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梅杰也说,这是“一份至关重要的文件”,“它标志着香港——北京——伦敦的关系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湖北的报告文学作家祖慰来到深圳特区了。他的作品里老有许多新名词,可能你们这一辈年青人都喜欢。这次他来干嘛?要写深圳的报告文学吗?真是选错了时机,在最近的香港报刊上,刚开展过一场深圳问题大论战,战火未息,余烟缭绕;我走进祖慰的住所,看见他满桌堆放着批评深圳的文章,据说,他的报告文学开了好几个头,都不满意,憋了整整有一个星期还不知道怎么写。他对我开玩笑说:“勇刚,我快要跳深圳河了!”综述香港报刊批评特区的意见有如下三点: 1.办特区的目标是:“以工业为主,以引进外资、以出口产品为主。”但现在深圳在这些方面的成绩不  相似文献   

12.
1998年7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香港特区成立一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翌日,香港各大报章纷纷在头版头条以大字标题报道:江泽民强调祖国决不会坐视港澳恶势力猖獗。 江泽民主席说:“近来在香港,也在澳门,有一些恶势力,无恶不作,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和投资者的信心。我相信香港特区政府及澳门当局,有能力依法打击这些犯罪活动,切实保护公众和工商业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我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张凤山一、“一国两制”在理论上的意义“一国两制”是全党全国对台工作的根本方针,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说:“建设社会主义就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  相似文献   

14.
赵灵敏 《南风窗》2007,(10):30-33
特区的成立与政策优势《南风窗》(以下简称《南》):当年,中央为何要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朱文晖(以下简称朱):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的诞生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从偶然性看,特区的原形一是源于1979年1月6日交通部在香港的下属企业招商局向国务院提交的报告《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要求在蛇口设立工业区。招商局的动议只是一个企业行为,但这种行为却从深层次触动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该报告得到了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的支持,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召集国务院有关部门落实了这个报告。  相似文献   

15.
香港人总喜欢流行点什么,这几年持续不衰地流行移民,大有令香港人走楼空之势,其实这是不必要的担心,因为与此同时,每年亦有大量“新移民”定居香港,尤其是从大陆来的“——阿灿”。他们初来乍到,自然有点不适应,但中国人的勤俭起家之风,香港地机会多的条件,使这些“阿灿”们迅速与环境同化,成为香港建设的一股活力。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初,有许多“阿灿”到香港定居,如今一晃十几年,他们也在那里有了  相似文献   

16.
再议我们为什么缺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文化与东亚文化的最大差异就是在对待风险的态度和应对风险的努力上。今天你走在纽约、伦敦、东京或者香港、台北的街头,各种便利店的“LOGO”无处不在。上海、北京或者中国的其他沿海城市中,便利店的普及也相当迅速。世界上第一家便利店,也就是著名的“7-11”早在80年前的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1999,(11)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在财富论坛闭幕前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一个国家与世界进行政治对话的城市只有一个,那就是首都;但进行经济对话的城市可能有几个,中国有哪些城市具有与世界进行经济对话的资本?上海,香港,也可能将来还有天津、广州。” 赵启正任上海市副市长期间,兼任浦东管委会主任,是浦东开发的先锋与功臣,人称“赵浦东”。就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后,他又成了中国向世界发言的重要人物,并以思  相似文献   

18.
胡飞雪 《法制博览》2009,(10):61-61
中国曾是欧洲人一心向往的圣地,欧洲文化思想界名人如莱布尼茨、伏尔泰不仅大力宣扬中国儒家文化思想,还说服当权者借鉴中国的政治经验。在17-18世纪长达100多年的“中国热”期间,欧洲涌现出了许多对中国充满好感的“中国迷”,英国人马嘎尔尼勋爵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然而,就是这个“中国迷”马嘎尔尼勋爵,他对清廷“破冰之旅”的失败根本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中国富强文明观。  相似文献   

19.
流沙  陈程 《法制博览》2008,(2):47-47
有个杭州姑娘,在香港演艺界混出了点小名气,赚下了千万家产。她做的第—件事就是在香港购房,香港一家媒体在文娱版上是这样报道这件事的:“×××浅水湾置豪宅。”  相似文献   

20.
随着1997年"新界租约"到期的临近,近年来,有关香港前途的问题引起了国际上一些人士(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议论与猜测。尤其是去年(1982年)9月27日下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第二次访华后在香港发表了有关香港问题的谈话,更是引起很大的反响。这次谈话要点有二:其一,撒切尔夫人宣称"英国对香港居民有一种清楚明确的责任",她到香港的目的就"是要显示英国对香港人的承诺"。其二,撒切尔夫人坚持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签订的涉及香港地区的条约是"有效的"。她说"中国对于主权问题有他们自己的看法,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