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在纵向上有调整性规范、保护性规范二个层次要素;在横向上有假定与处理要素。刑法规范,就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纵向要素而言,是保护性规范中的责任性规范;从横向要素来说,是规定犯罪与刑事责任的裁判规则。刑法规范属命令性规范。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比较国内外法律逻辑研究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雍琦教授进行审判逻辑研究的历史背景及研究过程,并系统地介绍了雍琦教授的审判逻辑理论体系。雍琦教授的审判逻辑理论体系,是紧紧围绕“审判活动的总体思维结构”进行的以构建法律推理为核心的法律逻辑体系,也是国内第一个从逻辑学与法理学相结合的视角比较系统地研究法律适用中的相关逻辑问题,并超越形式逻辑眼界的法律逻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比较国内外法律逻辑研究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雍琦教授进行审判逻辑研究的历史背景及研究过程,并系统地介绍了雍琦教授的审判逻辑理论体系。雍琦教授的审判逻辑理论体系,是紧紧围绕“审判活动的总体思维结构”进行的以构建法律推理为核心的法律逻辑体系,也是国内第一个从逻辑学与法理学相结合的视角比较系统地研究法律适用中的相关逻辑问题,并超越形式逻辑眼界的法律逻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法律院校的逻辑教学改革,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但如何使逻辑教学更贴近法律专业,显然是其中最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点思考,谈点构想,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 首先,我们提出法律院校的逻辑教学必须贴近专业,这是由这类院校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法律院校培养的是从事法律工作的专门人才。法律是科学,科学都离不开人们正确的思维活动,而人们要进行正确的思维活动,就得借助于逻辑学所提供的正确思维的形式、方法和规律。因此,结合法律工作实际进行逻辑教学,既能充分体现学以致用和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又能行之有效地训练培养学生在法律工作中实际使用逻辑工具的能力,以较快地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其次,我们强调法律院校的逻辑教学必须贴近专业,还眼法律与逻辑之间原本存在着的特殊关系有关。法律离不开  相似文献   

5.
行政法律适用是从法律到事实的演绎逻辑模式;与此相对的是,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的关注,其整体的逻辑进路是从事实到法律的归纳模式,这两种对立的逻辑模式为法院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留下相当大的逻辑适用空间。法院正是在对前述两种逻辑推理进行跟踪后,为自己适用法律创造了必要的逻辑条件。在一种刻意保持中立的立场上,法院运用演绎和归纳两种逻辑模式对法律和事实的适用进行来回演示,并不停减小二者的适用差距,最终使两种对峙的逻辑推理畅通对接,得出自己法律适用的结论,为判决的作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增强学生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公安司法实践中的逻辑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对现行法律逻辑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增加一部分数理逻辑知识,把"范式"纳入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为增强学生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公安司法实践中的逻辑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对现行法律逻辑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增加一部分数理逻辑知识,把“范式”纳入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浅谈“狱政逻辑”的研究对象孙淑敏,舒重熙狱政逻辑(或称“劳改逻辑”)是法律逻辑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同“办案逻辑”,“刑侦逻辑”一样,是完整的法律逻辑体系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狱政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狱政逻辑要结合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其思维形式与规律。狱...  相似文献   

9.
法律逻辑学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离不开逻辑,逻辑也大量存在于法律之中。法律与逻辑的关系所以这样密切,其原因也不难理解。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法律无疑属于科学。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任何科学都形成于人们正确的思维活动,而人们要进行正确的思维活动,也就不能不运用正确思维的形式、方法和规律。这里所提及的正确思维的形式,方法和规律,无不属于逻辑范畴。鉴于此,列宁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既然任何科学都离不开逻辑,那属于科学的法律,自然也离不开逻辑。此其一。  相似文献   

10.
朱武先生构建侦查逻辑学科体系的探索,反映了我国侦查逻辑学科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历程。他不断引领"侦查逻辑"学科前行,对法律逻辑学科的最突出贡献在于创建了法规逻辑式,不仅弥补了自然语言表达法律规范不尽严密的缺陷,还为符号逻辑在立法、执法中的应用打下基础,为法规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把法律规定的逻辑结构当作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进行研究是逻辑思维的错位。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定之间是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法律规范是一个整备的体系,其逻辑结构具有立法体系化表达的方法论意义,但并不直接适用于案件裁判。法律规定是法律规范的组成部分,其逻辑结构兼具立法表达和司法运行双重意义,且可直接适用于案件裁判。法律规定的逻辑结构由预设条件、行为指向和法律效果三要素构成,一般通过几个法条结合进行表达。法律规定的逻辑结构表现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形态。静态的逻辑结构是法律规定在立法层面的存在形态,发挥着法律规定的指引功能;动态的逻辑结构是法律规定在司法层面的运行形态,发挥着法律规定的调整功能。  相似文献   

12.
法律逻辑是法治社会中法律评价的逻辑起点。哲学从法律逻辑的制度、社会和精神三重空间载体及其功能和可转换性来理解法律,与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内在契合。从哲学角度对法律进行反思,尤其对法律逻辑体现了人的"有意义"生活逻辑,法律逻辑体现了法治社会的应然性逻辑和法律逻辑的本质是法治社会的法治逻辑进行思考,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法律逻辑要回归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中建设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3.
法律逻辑作为法律院校学生必修的课程,多年来一直存在学科特点不明显的问题,学生学习这门学科感到实用性不大,不知道如何运用逻辑知识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4.
“法律逻辑”这个概念 ,是我国逻辑学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来的。当时由四五所大学的逻辑工作者倡导建立一个学术组织 ,研究探讨法律实践中的逻辑问题。1983年9月 ,中国逻辑学会在哈尔滨召开了法律逻辑讨论会 ,会议期间成立了“中国法律逻辑研究会” ,后改名为“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二十年来 ,这个专业委员会举行了多次学术的讨论会 ,对法律逻辑的性质、对象、体系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发表了数以千计的学术论文 ,也出版了多种法律逻辑教材。但在许多方面的认识还不一致 ,还有许多重要的问题需深入、具体的…  相似文献   

15.
法律逻辑作为法律院校学生必修的课程,多年来一直存在学科特点不明显的问题,学生学习这门学科感到实用性不大,不知道如何运用逻辑知识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6.
法律逻辑作为公安院校的基础学科,是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提高其法律思维素养,必不可少的学科。随着教学改革在公安院校的逐步深化,法律逻辑教学改革面临一系列新困境。现代警务工作也倒推法律逻辑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深化逻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在学生的法律认知能力、法律语言表达能力和公安工作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素养,推进公安警察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法律应用过程中适当的判断是推动这一进程的根本动力,法律应用的逻辑模式完全忽略了这一点,而将注意力集中于法律应用过程的形式方面。法律应用的逻辑模式是以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相互适应的情况,即简单案件的情况为对象的,从而忽略大量难案的存在。法律应用的逻辑模式关于唯一性之理想、法律以逻辑拘束法官、推论规则等的种种观念都是建立在错误逻辑观念上的虚构。  相似文献   

18.
智能社会的到来产生了许多革命性后果.面对智能化发展的新境况,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与之不相适应已是必然,现有的法律体系未能全然将智能社会新情况囊括其中,法律现实主义的三段论式的机械性逻辑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就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在社会大变革的过程中,对社会变动适应性更强的法律现实主义裁判范式就更适于智能社会的新型案件的裁判.法律...  相似文献   

19.
法庭辩论中的逻辑错误,是因为论辩者的疏忽或因知识水平的缺陷而造成的,它不同于诡辩.诡辩是一种故意违反逻辑思维规律的强辩.一句话,法庭论辩中的逻辑错误与诡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无意的,后者是故意的.然而逻辑错误一旦在辩论中出现,就会削弱论辩的力量,故本文特谈谈法庭辩论中的逻辑错误及其防止.一、法庭辩论中的逻辑错误法庭辩论中的逻辑错误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1.混淆概念.混淆概念是指论辩者在辩论中把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误作同一概念来使用,换言之,就是不自觉地改变了一个概念的内涵或外延.法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着明确的规定性.在法庭辩论中,有些论辩者由于事先没有掌握所使用的法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而往往出现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例如在审理刘X盗窃案中,公诉人指控刘X是惯窃犯,其理由是刘X曾盗窃20余次,被判刑6年.刑满释放后,又同王某盗窃一次,数额较大,情节严重.不难看出,公诉人在这里混淆了惯犯与累犯的概念.所谓惯窃是指以盗窃为常业,并以盗窃所得为其生活或者挥霍的主要来源的犯罪.刘X虽然盗窃的次数多,但不是以盗窃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所以其行为不具有惯窃的本质属性,因此刘X不属惯窃犯的外延,而应该是累犯.累犯指的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犯罪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我国法律逻辑经历了应用逻辑阶段和以非形式逻辑为主导的多元发展阶段。这一发展历程表明,法律逻辑的发展一方面受制于逻辑学、法学等与其直接相关的基础学科,另一方面又以我国法律实践的现实需求为依归。在逻辑发展多元化以及司法中心化的当代,我国法律逻辑的发展仍将以非形式逻辑为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