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出现了大量被征收土地的农民。能不能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法律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对失地农民生活问题还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三方面去做:一是加强土地征用的法律规范;二是赋予农民新的权利;三是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特别规范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存在征收补偿标准过低、补偿费用计算不科学、对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助途径单一等问题,从而导致失地农民处于劣势,其合法权益易受侵害。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征地补偿标准,采取多元化安置。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成了影响社会繁荣与稳定的关键,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已经导致大量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地保障是农民生存的底线,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关系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市化发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都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6.
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不仅是社会公平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符合福利国家建设的世界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土地征用和征收制度并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有必要建构一种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够确保失地农民利益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的主体性及其权益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由于政策、法律滞后,造成失地农民主体缺位,权益受损,失地农民在融入城市生活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在城市化的推进中,必须承认、重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土地征用和农民失地问题。近几年失地农民问题日显突出。失地农民的出现与增多,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征地法律法规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圈地风的兴起,土地腐败孳生,农业和农民的弱势地位,人们对土地不珍惜,对政府、官员考核标准的单一性,各级政府为了政绩而大片征地,是失地农民急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到损害的状况较为突出,存在土地产权不清晰、征收程序不完善、诉求表达渠道不畅通等原因,需要建立一套能有效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农民是指"种田无地,投资无钱,就业无路,保障无门"的"四无"状态的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失地引起的社会矛盾加剧"问题排在首位。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应树立科学发展的政绩观,尽量减少失地农民;赋予农民土地使用权地位,使农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使失地农民享有应得利益;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使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加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失地问题是目前及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我国所面临的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复杂问题,众多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也必将成为我国政府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民因失地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各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失去土地是引发农民群体性事件的主因,其触发点大都是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不法侵害,农民奋起维权,而地方政府处置不当。尽管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触发机制上有其偶然性,但在根源上却有其必然性。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总根源在于:失地农民在丧失生产资料之后生产力的萎缩和生活力的下降。有鉴于此,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防控对策就应把着力点放在恢复、提高失地农民的生产力和生活力上.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活收入来源,是赖以养老的主要依托。随着城市化扩张趋势的强烈,大量城郊集体农用土地被征用作非农建设用地。城郊失地农民成为当前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明晰,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完善,土地征用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城郊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到底谁该为城郊失地农民今天面临的困难买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领域的整体研究状况及发展动态,在对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做简单文献回顾后,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从时间序列、学科和期刊分布、高产作者和研究机构分布、研究热点和研究缺陷等几个方面对CNKI数据库中失地农民研究领域近15年的学术论文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研究发现,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基本成型,具有较强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社会融入、就业、市民化、城市化、土地征收与补偿安置等问题成为我国失地农民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在完善法律制度、关注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可持续生计问题及政府权能问题等方面仍有扩展的空间,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活收入来源,是赖以养老的主要依托。随着城市化扩张趋势的强烈,大量城郊集体农用土地被征用作非农建设用地。城郊失地农民成为当前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明晰,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完善,土地征用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城郊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到底谁该为城郊失地农民今天面临的困难买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征用土地量越来越大,与之相伴而生的是大量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由于我国现有的土地征用制度存在土地补偿金低、安置政策不完善等不足,加之失地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缺乏非农劳动技能等,导致失地农民问题日渐突出.部分失地农民尤其是年龄偏大的便成为“种地无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成为新的困难群体.本文采用结构方程研究方法对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失地农民的生活满意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不利于在当前形势下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制约性瓶颈。改革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必须明确“公共利益”标准,严格控制土地征收范围;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界定明晰土地产权;增加征地透明度,赋予被征地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起诉权;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推进。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征收部分农民用地,农民失去土地后,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特殊的边缘群体——失地农民。农民失地引发的种种问题,根本原因是由于政策不配套、体制不顺畅以及农民自身的局限性等多方面因素。我们应当重构政府、企业和失地农民的关系,构建保障型和发展型的公共政策,保护合理的多元化利益要求,充分考虑到人们之间的利益构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筑多元保障体系,健全法制保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用改革的最大红利让广大人民受益,让人人同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往往会因为失去土地又不能稳定就业而是生活陷入困境,国家有义务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帮助失地农民应对生活困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公平。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存在着征地补偿标准低、安置方式单一、保障水平低、法律援助不到位等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完善,以使农民的基本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地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日益增多,由于征地补偿机制的缺失,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以后,不仅没有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和城市化成果,反而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边缘人和弱势群体。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城郊农民因城市扩建失去赖以为生的土地,成为"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失地意味着失业、失去生活保障.要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就必须发展经济、开发多元化的就业岗位,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农民积极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