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东盟国家农业引进外资主要有两种形式:外国直接资本投资与外国贷款。本文将探讨的是战后以来东盟国家引进外资特别是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发展农业的情况,并对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作一初步评述。一、农业引进外资情况二次大战后以来,虽然东盟国家为改变落后的经济结构,致力于国家的工业化,引  相似文献   

2.
战后以来,外国资本在东盟国家的投资迅速扩大,它对东盟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拟就战后外国资本在东盟国家(不包括文莱)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变化作一探讨。一、战后外国资本投资的变化历史上,东盟国家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长达几个世纪。外国资本不仅在各国经济中占有垄断地位,而且是帝国主义巩固其殖民政治和经济统治的重要手段。外国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代以来,东盟国家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商品贸易、劳务贸易、经济技术合作以及直接投资等关系迅速发展,相互作用,促进经济关系的全面发展,其中商品贸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商品贸易关系发展的基本情况与特点,发展的原因及其前景。一尽管东盟国家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相近,双边经济关系贸易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七十年代以前这种双边经济交往却非常有限,发展十分缓慢,以下两方面因素对  相似文献   

4.
近年,日本、亚洲“四小”的海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东盟国家成为投资热点。这些亚洲资本的大量涌入,加快了东盟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和区域内产业分工的发展。本文拟就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亚洲“四小”在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现状、动因及其影响作一分析。一、日本、亚洲“四小”在东盟国家投资的现状1985年日元大幅度升值之后,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呈现跳跃式增长,继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货币普遍升值,引致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急剧扩张。在东盟国家,形成了  相似文献   

5.
在战后日本的对外关系中,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地理和文化上的接近,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需要,国际环境的影响,促使日本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30多年间,不断调整,完善同东南亚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演变和发展,是日本对发展中国家外交政策的一个缩影。本文打算对战后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及其特点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的直接投资关系:趋势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的全面发展,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速,双向直接投资流动日趋活跃.中国已经成为东盟对外直接投资(FDI)的重要地区,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一些东盟国家重要的FDI来源地.但总体上,双边投资流动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为了进一步密切双边投资关系,推进双边经济合作,有必要就双边直接投资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在泰国直接投资的概况日本企业对泰国(包括东盟国家)的投资始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期有了较大的发展。1971年在泰国进行直接投资的日本企业仅增加34家,而1972年增加62家,1973年增加76家。从投资额来看,1971年为900万美元,1972年为3000万美元,1973年达到34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下半个世纪以来,东盟国家与日本建立了联系紧密的经济关系。但自2000年以来,随着东盟与中国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特别是2002年东盟与中国签订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以后,东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额急剧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也在不断地扩大与深化(如2005年以后中国成为对老挝投资的最大国)。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援助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战后日本的东南亚政策历史上,经济援助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指出的:“日本在东盟国家的利益以及它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所做的一切,最明显地表现在它对它们的经济援助努力上。”①战后年代,日本对东南亚的援助占其双边官方发展援助(ODA,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的45%以上。80年代尽管东盟在人均国民总产值上已达到世界银行的“中等业人”的发展水平,以东盟国家为主体的东南亚国家仍然获得35-40%的日本双边ODA。亚洲是日本援助的重点,而东南亚又可谓“重点之重点”。自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0.
拉美与东亚经济贸易合作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美和东亚分别处于太平洋东西两岸。双方的经济贸易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进入90年代后,这种交往更趋活跃。笔者认为,这两个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正在走向一个更富活力的新的发展阶段。战后拉美与东亚的经贸合作不断扩展一、战后拉美与日本的经贸关系在战后拉美与东亚的经济贸易关系中,日本始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双方合作的领域最广,规模也最大。这是由日本作为世界性对外投资和贸易大国的地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1990年第l一4期,总第97一100期)经济发展理论东南亚市场经济的私有化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引进外资的经济发展战略将东盟引向何方?第1期第4期第4期 亚太地区、东南亚地区东亚地区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其战略意义和今后任务亚太地区能源展望一石油可供量不断减少及其对天然气需求的影响东盟欧共体制成品贸易的扩大:有关问题和近期发展从战略角度展望亚太地区二十一世纪前景亚太地区的贸易扩大东盟的动态比较利益和寻求协调的工业政策东盟国家的外资投资近况日本对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与国际分工的进展日本对东南亚的官方发展援…  相似文献   

12.
东盟国家是中国的近邻,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人民和东盟国家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和经贸往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直到70年代中期才出现新的转机。中国先后同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新加坡互设了商务代表处;同印度尼西亚恢复了直接贸易关系。这就是信任和友谊发展的象征。本文就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前景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3.
资本积累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在东盟国家,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就战后东盟国家(不包括文莱)资本积累的过程、特点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一探讨.一、资本积累的迅速增长战后,东盟国家相继摆脱帝国主义统治取得政治独立,开始了发展民族经济的进程.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殖民掠夺和剥削,东盟国家生产力十分落后,经济结构畸形发展,外国资本占居重要经济部门,并成为国内投资的主要来源,外资流向决定国民经济的部门状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是中国在南海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基础。美国和日本以南海问题为抓手与中国展开区域战略竞争的政策为"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实践附加了政治与安全因素。当前,中国与包括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声索国在内的东盟国家商品贸易及投资关系的稳定发展为"一带一路"推进提供了战略可能性。然而,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单向顺差和直接投资不足等问题也限制了其经济政策转化为良性社会政治效应的拓展空间。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中国国内产业升级与中国—东盟商品贸易结构的平衡将使中国得以拓展南海地区经济政策的社会政治效应,并使该地区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多边合作机制愈加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一、东盟国家外来投资发展新趋势的经济背景1986年以后,东盟国家的外国投资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1985年9月西方五大国财政部长会议协调了北北经济关系,日元升值,美元贬值;接着在美国的压力下,南朝鲜圆与台币对美元的比值也跟着升值,这就大大削弱了日本、南朝鲜与台湾的中小资本企业的出口竞争能力,迫使它们进行资本外流,向亚洲地区的一些劳动力较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东盟国家)转移劳动集约型出口工业生产基地和部分技术集约型出口工业生产基地(后者主要是日本资本),以弥补由于货币升值所带来的削弱出口竞争能力的损失,因而  相似文献   

16.
近年,由于美国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摩擦日趋激化等原因,日本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出现了某些新变化。日本在对东盟国家增加投资的同时,又提出“回流资金”等援助措施;东盟国家对日出口不仅总额有所增长,且制成品比重也在上升。根据目前双方经济上互有需要,预计今后一个时期,双边经济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以来,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继1981年度比上一年度增加将近一倍达89亿美元后,1984年度又突破100亿美元大关,1985年度进而扩大到122亿美元。近五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就相当于1951至1980年度三十年累计额(365亿美元)的1.3倍。亚洲是日本的重点投资地区。但近几年,日本对亚洲的投资出现了下降趋势而对美、欧的投资则大幅度增加。本文拟对日本对亚洲直接投资的格局与前景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外国直接投资于东盟服务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姗 《亚非纵横》2006,(1):46-49
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经过2003年以前连续三年下滑,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2004年显现乐观迹象,其中服务业前景更为光明,乐观的前景主要体现在亚洲和太平洋等地。报告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构已转向服务业;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主要在服务业。对于东盟国家,服务业在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正经历一个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理论不发达国家经济学说新动向1g: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边缘国家的发展道路间题(198工年第1期(1983年第3期东南亚地区日本和东盟的经济关系亚洲的金融和国际化(下)东盟:多声部合唱东盟对世界能源问题的展望从全球角度看东盟的能源东南亚经济成长与贫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实例通过贸易和投资实现地区性安全亚洲美元:是事实,还是虚构?L980年亚洲美元市场的扩展日本和东南亚东南亚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偏重城市发展的结果东盟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动向科技革命与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日本垄断组织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扩张.东盟国家…  相似文献   

20.
苏联对日宣战后俘获了数十万日本战俘,并将其中大部分人移送到苏联各地从事重体力劳动。1946年年底苏联开始集中遣返日本战俘归国,经历前期集中遣返与后期集中遣返两个阶段,直到1956年苏日建交时才最终完毕。对战后苏联地区日本战俘集中遣返归国过程的历史考察,是了解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苏日关系发展与战后东亚地区国际形势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