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联想怎么了?     
《南风窗》2016,(6)
正中国企业的功利性成长路径,外界无法进行道德评判,但却留给了中国企业很多思考。一家被质疑为"衰落"的企业,正在重新赢得"关注",尽管这种"关注"可能来者不善。作为个人电脑领域的本土王者,联想并没有能把品牌优势"平移"到智能手机时代,这是它财务数据平平,并广受质疑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法律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体现在维持社会基本运转和稳定社会基本秩序的必然层面,也是解决相互矛盾时可以正确评判的一个标准。道德是人性意识,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规范,他与法律代表着社会正面价值的取向,共同维护社会的良性运行。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法律与道德两个不同层面的互相关系和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3.
石勇 《南风窗》2012,(16):22-23
一些人常把群体性事件上纲为政治问题,动辄情绪化地把矛头指向制度,这完全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激化矛盾。毕竟,对于有着实际利益诉求的普通民众来说,具体利益诉求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认真审视群体性事件中的"非政治"因素,有助于政府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处置。冲突或大或小的群体性事件成为中国社会挥之不去的焦虑。但它也在变化,因此,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按照一般的说法,群体性事件是中国转型过程中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时的一种社会后果。在性质上,它相当于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群体性事件进入高发期。其中农民群体性事件占相当大的比重。群体性事件的高发引起了学术界的"群体性事件研究热"。不少政治学、社会学的博士论文,也都在这一领域选题。《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群体性事件研究》是宋维强的博士论文。  相似文献   

5.
邢少文 《南风窗》2012,(11):42-44
当食品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弊病丛生时,安全的食物对于中国人来说,渐成一种奢望,扭转这种系统性的危机,简单的对政府监管抑或资本逐利进行道德批判,显然是不够的。"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很不好意思,这件事情我们很不好意思。"2011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如是说,此后,又有温家宝总理对食品安全面临"道德滑坡"和李克强副总理"乱世用重典"的痛心疾首之说。  相似文献   

6.
邢文艳 《法制博览》2013,(7):106-107
代孕,这种代他人怀孕及生育的现象成为了一种新兴的趋势,已经被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承认。它成为了解决不孕症的一种临床选择。然而,它的出现对的社会、法律、道德以及伦理等是一个巨大冲击。挑战了社会秩序、法律秩序、道德伦理,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随着不孕不育人口数量的不断攀升,人工生殖技术的不断完善,"代孕"势必有其合理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总体数量在下降。但与此同时,单个群体性事件的规模及其社会影响却在不断增强。"瓮安事件"、"感城事件"都强烈地撼动着这个社会的神经。而太多重大群体性事件也让2009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维稳年"。  相似文献   

8.
陈统奎 《南风窗》2010,(26):40-43
所有的群体性事件在处理方面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协商对话。应对群体性事件,"了事"不仅指政府对民众利益的兑现,对民心的抚慰,还应指向"善治"。  相似文献   

9.
南方朔 《南风窗》2013,(4):95-95
一件事的对或错,在叙述该件事的语言上就应准确清楚,但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官僚,为了合理化他们的贪污文化,却将贪污这种事说得好像很正当,于是古代官场对贪污这种行为,遂等于根本没有道德防线。以前在读明清笔记和官场小说时,我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古代官场在叙述贪污这种行为时都是占用着道德语言。例如送贿给大官权贵叫做"孝敬"、"报效";送贿给差不多的平辈叫做"彼此关照";古代的《两淮盐法志》里提到官  相似文献   

10.
南方朔 《南风窗》2013,(26):94-94
如果一个社会的官吏过分地以道德挂帅,这种人一旦取得了权力,很容易就有道德优越感,并在这种道德成见的趋势下,扭曲了自己的判断,容易以道德感来整人,甚至形成了"当官的说了算"的法律价值。《二刻拍案惊奇》里讲到两则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富于形象思维,往往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或者卡通化。在国际政治领域也是如此。 当伊拉克战争胜券在握时,美国弄出一副特殊的扑克牌,牌上画有美国要捉拿的伊政府高官,清楚而  相似文献   

12.
随着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向经济、政治领域的不断渗透,少数地方官员由袒护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首领发展到公开半公开地组织、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成为不折不扣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老大。这种转变为“黑老大”意味着官员的腐败的目标正在由贪图享受转变为积累个人资本,预示着反腐道路将更艰难。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转型经济及绝大多数发展中经济相比,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强劲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相对稳定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从"和平外交"到"和谐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去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以来,"和谐"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中国高层的外交活动中,它已成了反映中国外交新内涵和新特点的一个响亮的关键词.这说明,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因此,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观察和研究国际问题,可以有多个"切入点".在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研究中,有两个"点"是不能忽视的,这就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和"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备受各方关注的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结果于1月29日揭晓.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以74票对45票的绝对优势,出人意料地战胜原执政党、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并因获得巴立法委132个议席半数以上席位而享有独立组阁权.  相似文献   

18.
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是一个夸大的、不符合事实的看法,而其中提及的"中国特征的全球化"尽管有一些正确的成分,但是将全球化归结为某个国家的全球化是肤浅的,有可能导致世界未来十分危险的发展.中国进入全球化不仅有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的、挑战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肖枫 《当代世界》2010,(10):37-39
近几月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令人关注。有人说美国正"从南北两端围堵中国",中美间一场"战略较量"在所难免。也有人说中美是"假朋友"关系,什么"伙伴关系"只是为"好听"。还有人说,"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既然中国实力增强腰杆硬了,在"维(护国家主)权"问题上应"加快进度"。诸如此类的议论所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是绝不可"简单化"地看待和对待的。  相似文献   

20.
自甲午战争后,台湾问题始入中俄关系视野,在新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中更存在着明显的"台湾因素".在苏联存在的69年内,苏联政府始终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但是在利用"台湾因素"方面却几欲诡诈,为已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