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李克强总理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今年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财政货币政策要围绕实现就业目标来展开。人工智能处于未来发展新风口,将以高速增长态势逐步提高其在全球GDP增长中的贡献度。目前人工智能正全方位商业化,其对就业的影响是一个多维的复杂逻辑,创造效应与替代效应并存,并造成就业结构两极分化和就业空间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要依托人工智能发展提升劳动力素质,增加就业总量,提高从业者收入,充分发挥其对就业的创造效应、规避替代效应,并使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分布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引入技术进步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劳动力价格、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就业弹性关系的调节效应。运用1986年-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价格与制造业的就业弹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劳动力市场并未能通过价格有效发挥其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作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促使一部分原制造业中的就业人员向服务业转移;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影响产品需求结构,阻碍了制造业就业弹性的增加;而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弹性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作用。同时技术进步对劳动力价格、城市化水平与制造业就业弹性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对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就业弹性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扶持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提高就业弹性和促进就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中国的就业现状,放到一个劳动力市场发展形成的分析框架当中进行评价,以此认为就业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劳动力总量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这样的结构性矛盾,这是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滞后引起的。这就需要在统筹城乡就业政策的引导下,对一系列制度体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同时也要注意因地制宜的培育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上海深入推进就业体制改革,积极构建能够有效发挥政府、市场、企业与劳动者合力的促进就业机制,就业总量不断提升,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在就业总量供给仍大于需求以及国内外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变数的背景下,受人口老龄化、劳动用工成本不断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前上海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仍面临较多的挑战。文章认为,应在整合政府、市场、企业、劳动者、家庭与社会合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扩大就业总量与优化就业结构,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从劳动力需求的角度看,经济体制转变将使隐性失业进一步显性化,国有企业的冗员会更多地成为失业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则会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看,随着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供给总量显著扩大。据预测,“十五”期间劳动适龄人口将比“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多增加200多万人。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大力开拓就业领域,积极创造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6.
湖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湖南劳动力供求矛盾也十分突出,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湖南劳动力供求矛盾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给绝对数量不断增加与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弱吸纳能力;二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三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体制性矛盾。要缓解就业压力,除了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和灵活的就业方式外,湖南还应优化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提升劳动者素质,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入世之后四川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演进和重大变动,必然会使农村劳动力重新配置和加速转移。这一影响过程中将产生长期的就业效应和短期的就业替代效应。虽然未来20年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上保持一种平衡的下降势头,但在21世纪初加入WTO过渡期内,要解决已经积累起来的现存农村农业劳动力剩余问题,必须在目标取向,路径选择,制度安排等方面制定相应的策略,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青年失业的特征及成因:基于国际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毕先萍 《青年研究》2004,15(10):12-21
本文基于国际视角 ,分析了青年失业的总量和结构特征 ,认为青年失业具有明显的总量不稳定性及结构不均衡性 ,并从青年劳动力需求、供给、市场失灵等方面研究了青年失业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平台"的工作已成为近年来广受关注的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之一,形成了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实时匹配的新型就业形态。在新型就业中,劳动者实时工作实时获得报酬,劳动的雇用主体被虚化,网络平台以经济手段管理劳动者。由于网络平台依照民事合同提供格式化服务条款,在司法实践中平台与劳动者之间往往被认定不存在劳动关系,导致新型就业劳动者无法获得法律上的权益保障。在现有劳动法律制度中,构建适合新型就业形态的劳动标准体系,可以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在平台用工成本与劳动者权益之间取得平衡,维护劳动力市场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10.
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有效供给不足。也就是说,制约投资与消费需求有效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供给结构的转换升级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消费需求结构,从而导致消费需求实现困难,进而形成生产相对过剩的结构失衡型买方市场。事实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表现在:数量性、普通性、趋同性消费正向追求个性化消费和注重包括质量、品牌、包装和售后服务在内的全方位消费转化。在这种形势下,当我们寻求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时,不能仅仅…  相似文献   

11.
技术进步是就业形态演进的主要动因。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到正在迈入的数字经济时代,在技术驱动下社会主要就业形态实现了“灵活-固定-灵活”的螺旋式变化。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使得协调沟通成本降低,灵活就业已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并将长期、稳定存在。下一步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要立足我国灵活用工市场存在的现实问题,优化制度供给,在深刻认识灵活就业形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加快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健全灵活就业市场信用监管规则体系,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深化社会保险领域改革,健全灵活就业者权益保障机制;健全相关培训政策体系,提升灵活就业者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主导、银行助力、企业规模最大化,三重诱因形成了当前体制性的产能过剩。严重的产能过剩已经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对产能过剩的治理,不能用逆供给—需求的传统思路,而是应在政府与市场的再平衡、投资与消费的再平衡、政府企业与银行的再平衡等几个方面入手,以寻求有效之道实现中国经济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13.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创业是就业的倍增器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将长期面临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三峰叠加",导致就业矛盾更加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使一切生产要素商品化。即使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劳动力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商品。一亿多从农村走进城市的农民工,使城市经济发展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结构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由于这个变化与中国国企改革几乎同步,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就业需求,城市就业问题一下子爆发出来。这些下岗职工与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一同汇入生存困难和渴望就业的人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那些陷入生存困境的人来说,有活干总比没有活干好。即使收入再少,也总比没有收入强。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力价格极其低廉。如同水一样,即使社会…  相似文献   

15.
本期导读     
<正>近两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尤其是大量制造业企业由于各种成本居高不下,经营举步维艰。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灵活就业"再次引起舆论的关注。与此同时,政学商各界均有意见认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导致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不够以及企业用工成本高企、竞争力下降。一时间,修改《劳动合同法》、赋予劳动力市场更多灵活性的声音似乎逐渐占据了上风。如何平衡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这一对矛盾正是本期"热点透视"栏目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上海是劳动力就业比较充分的城市,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的变革和外省市劳动力的大量涌入,上海的失业问题将显得日益突出,就业压力愈来愈大,能否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件关系到上海能否稳定、健康发展的大事。一、劳动者总体素质偏低是造成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的重要原因从劳动力供给的两种基本类型看,由于上海人口增长而力生的劳动力自然供给引起的就业压力已愈来愈小,因为上海人口开始负增长。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或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产生的劳动力派生供给,给劳动力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而且无论从目前情况看…  相似文献   

17.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分别与"供给侧"和"需求侧"相对应,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也是经济学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如何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均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相关理论和实践,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调控的协调与均衡实现,应从长短期、产品侧与货币侧、结构调整与总量调控以及充分发挥需求侧的逆周期监管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扩大内需无疑是当前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而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应放在刺激消费需求上。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将是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这部分需求中有很大一部分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作用,产业关联度很高。消费需求的增长将进一步促进供给总量的增长和供给结构的改善,在实现新的供求平衡的同时,带动经济更快地增长。为了刺激消费需求,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强人们的消费信心是启动和扩大消费的前提,这里有五个要素:一,要保证国家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大环境,使人们对经济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分别与“供给侧”和“需求侧”相对应,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也是经济学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如何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均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相关理论和实践,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调控的协调与均衡实现,应从长短期、产品侧与货币侧、结构调整与总量调控以及充分发挥需求侧的逆周期监管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在智能生产和生活下,整个社会领域都在智能化作用下发生深刻变革。人工智能通过对人类智能的模拟正在不断替代人的劳动,劳动创造价值过程呈现新的特点,使人们发出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劳动的时代之问。对此,需要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的本质予以揭示,从本质上看,人工智能依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智能化生产的劳动过程表现为一种协作的生产方式,出现间接劳动对直接劳动的现实替代;智能化生产作为人类劳动技术的进化,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要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上,通过智能化重塑劳动价值观念,促成人的劳动解放;以人工智能充分展现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人工智能应用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更多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