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12月2日凌晨,中国"嫦娥"探测器与"玉兔"月球车相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开启探月之旅。自不用说,"嫦娥飞天"的故事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但在各国探月计划背后,也有着各自妙趣横生的民间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正在嫦娥三号安全着陆后,欧阳自远"莫名担忧,但又冷静确信一切会按照预定方案进展"的复杂心情也转为了欣喜。这位78岁的老人充满信心地说:"我们一定会等到那一天,亲眼看到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脚印。"随着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在月面预选着陆区域的安全着陆、嫦娥玉兔成功互拍及五星红旗首次亮相月  相似文献   

3.
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19时09分,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嫦娥"奔月旅程正式开始。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进入127分钟、200公里高度的月球轨道,中国航天史上最远的"长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成功。  相似文献   

4.
揽月九天     
2007年金秋,"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承载着中华民族走向宇宙深空的梦想,叩响了月宫的门环。仰望九天,"嫦娥一号"那蓝色的太阳能帆板,犹如高扬在浩瀚太空的"中国帆"。它骄傲地告知世界:在月球探测工程中,放飞"嫦娥"的中国航天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5.
《学习月刊》2021,(1):I0001-I0001
2004年1月,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正式立项,被称为"嫦娥工程"。该工程主要按照"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计划展开,旨在用无人航天器造访月球、探测月球、认识月球。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和"嫦娥三号"探月器已经顺利完成了前两步预定的探测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6.
在追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研究如何从老年人的需要出发提供老年福利、实施福利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ERG理论框架下分析老年人时间利用调查结果能够探寻该群体行为背后的需要满足状况,为完善老年福利供给与治理提供参考。根据老年人的时间利用特点,老年福利供给应在政府主导下强化家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社区福利,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和市场的参与,加快老年社会福利制度从以满足其生存需要为主的补缺型逐渐过渡到满足其生存、关系和成长多种需要的适度普惠型,从"保生存"逐步转变为"促发展",最终实现老年人需要的更好满足。  相似文献   

7.
他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时刻关注着"嫦娥一号"的最新变化;他是"两弹一星"的元勋,见证了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图说天下     
正嫦娥三号开启中国首次"落月梦"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虹湾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图为12月22日凌晨,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第五次互拍的照片。  相似文献   

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注重宣传教育,更要加强实践养成。以"愿不愿"、"要不要"、"该不该"为问题,对其进行三个层面的追问,引导人们"回到事情本身",思考隐含在培育和践行活动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有利于切实推进这一战略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2月15日晚,"玉兔"号巡视器与嫦娥三号着陆器在月球上实现互拍,"玉兔"号月球车上的五星红旗首次出现在着陆器拍摄的画面中,也第一次让中国梦想登上了月球高度。中国由此成为"与美俄比肩的太空强国",国际媒体纷纷评论"嫦娥震撼",赞叹五星红旗首次亮相月球,一时间"中国征服了月球"  相似文献   

11.
时事之窗     
胡锦涛温家宝致电祝贺"嫦娥一号"卫星近月制动圆满成功国家航天局宣布:北京时间11月5日11时3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顺利完成第一次"太空刹车"动作,顺利进入环月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月球卫星。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的岁末,科技喜讯一个接一个,我常常被一个个"高峰"新闻激励着、感动着,为之自豪着。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表面着陆,五星红旗第一次在月表动态展示,携带月壤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归来;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高分十四号卫星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13.
图说天下     
正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  相似文献   

14.
正他是我国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研制团队的"大专家",从资源二号到嫦娥一号,从圆梦月球到逐梦火星,为中国航天事业尤其是空间事业兢兢业业奉献50余年,一生矢志"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科学家"。他,就是2019年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  相似文献   

15.
《福建理论学习》2014,(1):48-48
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14日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我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15日深夜,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6.
正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办好思政课,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一环,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会同市委组织部等单位出台《上海学校思想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构建"三圈三全十育人"思  相似文献   

17.
正从"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到民用产品走出国门,贵州做好顶层设计,推动"军转民"、培育"民参军",军民融合进入发展快车道。对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林泉事业部电机专业总师葛发华、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电池设计技术员余波来说,2月20日是个难忘的日子。当天下午,作为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他们和全国400多名科技工作者一同走进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接受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在"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如何才能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理直气壮地上好新时代思政课?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3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高中的思政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  相似文献   

20.
速览·中国     
01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幕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作为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