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区域发展的组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组织、产业协会、商会、环保组织等区域性组织的增多协调了行政辖区间的关系,缓解了行政区经济现象。另一方面,各类区域性组织间缺乏应有的协作,影响到区域经济的整体性发展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跨区域战略的实施,区域组织间关系问题应运而生。随着地方合作的强化和区域经济体的形成,中国出现了新的区域协调问题——区域间治理。与区域治理不同,区域间治理以区域经济体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经济区、经济圈、城市群之间的协作问题,主要通过区域性组织来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新的区域协调路径。本文在梳理和总结西方组织理论和治理理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何为组织间关系和区域间治理,并利用区域间治理结构分析了中国的区域组织间关系,提出了构建区域间治理机制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2.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陆海统筹战略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陆海统筹的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陆海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打通的关键环节和实现路径成为需要关注的重点议题。陆海统筹需要通过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优化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五位一体”建设、培育区域发展增长极和促进区域帮扶与合作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然而也面临陆海统筹制度体系尚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通过陆海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有:完善陆海统筹领域的顶层制度设计、探索海陆区域间帮扶合作新机制、提升陆海经济的一体化水平以及加强对海岸带陆海系统的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俄罗斯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的关系正处于历史的最好时期。与此同时,西方国家正在逐步加大对中俄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压力,这也间接使得中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中俄两国在西方的持续施压下携手并行,展开多方面的战略合作,并且成功实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顺利对接,形成欧亚大陆区域大发展的新态势,为中国东北地区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对此,东北地区要把握机遇、直面挑战,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扫清中俄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障碍,实现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快速稳定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4.
论区域一体化下的区域间政府合作——动因、模式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一体化下的区域间政府合作,是当代区域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问题。就现实而言,区域一体化的兴起涉及政治、经济、政策、流域治理等多元动因,因而区域间政府合作在实践中表现出不同的类型,有着各自的运作模式和鲜明特色。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区域间政府合作的理论阐释,本文的目的则在于对当代区域一体化下的区域间政府合作的主要类型和模式作经验分析。这对于强化我国的区域间政府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区域政府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由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羁绊,区域间政府合作面临诸多困境。本文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个案,详细分析区域间政府合作的动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实现区域政府协同及共赢提出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6.
要论摘登     
《求知》2016,(12)
正坚定不移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坚定不移提升亚太开放型经济水平,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早日建成亚太自由贸易区。坚定不移破解区域互联互通瓶颈,深入落实北京会议通过的10年期互联互通蓝图,促进基础设施、规章制度、人员交流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复合型互联互通网络,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有关各方发展战略及合作倡议对接。坚定不移打造改革创新格局,推进经济结构改革,为亚太引领世界经济创造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一带一路"建设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发展。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未来维度向世界各国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发展的思路,希望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共享互利合作的成果。四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  相似文献   

8.
于潇 《学理论》2008,(12):48-50
改革开放后国家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极大地改变了既有的经济格局,但是也使区域间差距扩大,区域利益得失不均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追求正当的区域经济利益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引导各区域提高谋利认识,以利益为纽带加强区际间的分工与合作,无疑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首先对区域经济利益内涵进行认定,以此为基点,形成分析问题的理论前提,然后在理清中国区域划分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实现区域利益所面临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实际发生的经济现象,提出了区域经济利益分配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在由商务部、联合国工业与发展组织、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合作、发展、共赢——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专题论坛上,泉州、福州、漳州和厦门四座城市的领导参加了此次论坛并一同分享了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成功故事,以及如何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时代,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为,地带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突出,人均GDP相对差距仍然偏大、分省域工业化进程极不平衡、新兴产业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等。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因素是资源禀赋和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空间与产业耦合,主观因素是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以及"城市优先发展"的政策取向。新时代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要在理念层面树立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观;在具体战略层面,赋予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新内涵,实施精准化区域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总体和区域间的不平衡问题;调整经济空间格局,构建协调发展城镇格局;强化政府调控力度,均衡合理地配置公共资源;发挥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缩小收入差距等举措。  相似文献   

11.
"冰上丝绸之路"是中俄两国共同提出的,以北极航道合作为核心,开展互联互通项目合作的倡议,目前实施进展状况良好。"冰上丝绸之路"倡议有较强的可行性。发展时机良好,地理条件较优;中俄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可实现资源共享;从中俄关系上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条件趋于成熟;中俄良好的合作态势为实现"冰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提供条件。"冰上丝绸之路"倡议对中俄关系发展有重要影响,有助于深化政治与战略互信、促进中俄各自发展战略的对接与发展、密切中俄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推动健全各领域合作机制等。"冰上丝绸之路"前景广阔,中俄两国须继续大力支持"冰上丝绸之路"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结果。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首先应完善区域教育投入机制。应加大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教育投入,通过实行跨省区以及省域内的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保证区域教育投入均衡。其次,应建立健全区域间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疏通多层次交流沟通渠道,包括政府教育会议、民间教育论坛等,促进区域教育交流、合作。教育先进地区可通过合作办学、教师交流等方式支持教育落后地区,同时大力培养落后地区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5)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俄边境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密切,但是传统的贸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中俄边境地区的发展需求,产业对接成为中俄边境地区贸易的主要方式。基于中俄边境地区产业结构互补和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分析中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投资环境不稳定、产业对接空间分布不平衡和中国边境地区产品缺乏竞争力等产业对接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中俄边境地区产业对接发展应明确产业对接重点,加快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边境地区投资和对接环境等对策,从而促进边境地区经济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欧政党外交不仅有助于深化中欧双边关系,还能有效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地区的推进。随着国际政治主体变得多元化,多元化的中欧政党外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独特作用。中欧政党间不仅要创新交流方式,深化政治互信,还要持续建立新的合作网络,做好战略对接并加强人文交流,才能更好地实现双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5.
2014年3月《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中欧加强交通运输关系潜力巨大,双方决定共同挖掘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欧盟政策的契合点,探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开展合作的共同倡议。"从欧盟以及中亚的回应态度来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接受性还是很高,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中亚又处于中国和欧盟的中间地带,所以如何在中亚地区找到中欧战略对接可能性,探寻双方的战略对接基础,对于在实践层面运行"一带一路"倡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区域治理模式开始突破分割式治理模式和经济协作式治理模式等传统模式的窠臼,进入经济社会一体化协同式治理模式的新阶段与区域内各省市彼此主动对接、深度互动的新时代。长三角区域内核心城市上海"主动走出去"、上海周边区域中心城市嘉兴与南通等主动对接上海的区域合作创新实践,开创了长三角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新模式的复合创新动力,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规划引领动力、长三角地区多层次多领域多专题的共识协同动力、长三角区域核心城市上海的主动作为与周边城市主动对接的互动动力等多重动力的复合。长三角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新模式通过密集规划、精准接轨、深化落实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创造了主动对接、全面对接、深度对接等新型区域合作新机制,推动区域治理范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深度转型。由长三角主动对接式区域合作新模式开辟的区域治理新型空间、新型任务、新型目标、新型绩效的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的实现,昭示着当代中国区域善治发展道路的全新型构。  相似文献   

17.
厉畏 《团结》2008,(4):27-30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快.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已成为国家之间经济竞争与合作的主要形式。2008年初,国务院批准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随着中国-东盟“10+1”合作机制的实施,“两廊一圈”和“一轴两翼”的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已经向更深更高层次逐步推进。作为一项重大的跨国工程,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必须突出两大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一、当前盐城与上海两市经济合作的背景与基本情况习近平2018年11月5日在进博会主旨演讲中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1))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指出:"以  相似文献   

19.
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的时空约束,有效畅通区域间要素流动。从历史逻辑出发,我国区域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低水平区域均衡到效率优先导向的区域非均衡,再到区域统筹协调转向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历程。从理论逻辑的角度,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价值分配环节赋能资源有效配置;通过价值实现环节赋能市场变革;通过价值创造环节赋能区域间分工协作,从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现阶段,数字经济对于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优势和基础条件,但仍面临“数字鸿沟”现象不断扩大、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不足、地方数字治理方式单一、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等难题。为此,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构建区域间数字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有利于弥合区域间“数字鸿沟”,通过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功能具有重要性。自建国至今,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上采取了不用的战略。建国后的三十年,我国坚持“平等”、“公平”的原则,推行了以“内地发展”为中心的均衡发展战略;进入八十年代,中央政府开始强调“高效率”,实施了以“沿海发展”为中心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从九十年代开始,实施了以“全方位开放”为导向、“西部开发”为重点的区域间协力发展战略;进入21世纪,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加凸显。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手段:一是市场机制,二是政府调控。在政府调控方面,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积极利用财政杠杆,完善均衡政策体系;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