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思想漫谈     
前一段,“砸烂‘三铁’”的口号在有的地方叫得很响。“三铁”者,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之谓也。且不说这“三铁”的提法科学与否,单说在“破‘三铁’”的口号之下,又出来一个“以‘三铁’破‘三铁’”,即以“铁面孔、铁心肠、铁手腕”来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听来就很觉得有点儿“那个”。我对“三铁”的说法,本来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2,(9)
新年伊始,全国各地围绕破除“三铁”(“铁交椅”、“铁工资”、“铁饭碗”)、转变经营机制展开了“攻坚战”。企业内部这场人事、劳动、分配制度的深刻变革,将使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国营大中型企业重新焕发活力,调动这些企业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这些年,我们在深化企业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各地都涌现了一些经营机制转换比较成功、生产经营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但是,发展社会主义有  相似文献   

3.
一、要切实把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外在压力,变成企业自觉行动的内在动力.从国棉一厂和西安仪表厂破“三铁”工作情况看,虽然近几年来他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初见成效,但尚无根本突破,有些方面难免流于形式.因此,职工普遍担心企业破“三铁”能否动真格的.群众反映:“如果这次破“三铁”还是认认真真走过场,扎扎实实搞形式,以后任何政策都难以得到职工的拥护和参与.”存在这种问题  相似文献   

4.
先破铁交椅     
随着新春的脚步,国营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的措施纷纷出台。其中最动人心的是破“三铁”,即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而在三铁中,先破什么?却是个问题。 细看最近一个时期新闻宣传媒介的种种意见,其中较集中者,是  相似文献   

5.
目前,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正在进行,打破“三铁一大”(即“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和大锅饭)给企业内部机构的转换、职工的心理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最近我们到湖南株洲、湘潭两市的十一个大中型企业,就企业改革过程中青年的心态进行了调查,并就青工工作如何适应企业改革进行了探讨。一、青年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某企业破“三铁”、首先给宣传思想工作人员发了“黄牌”.对此,有些政工人员怨气满腹、无心工作,以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春天已经过去,秋天来了.笔者不以为然.宣传思想工作是企业活动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宣传思想干部也是企业的一名职工,自然应当与企业休戚与共.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更无可非议.按理说,把全社会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搞活企业.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破“三铁”,“上台阶”,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更重了.而我们有些企业却出现了反常现象.这里自然要注意右倾思想的影响,但更多的恐怕还在于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者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前,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的形势发展很快,以破“三铁”为突破口的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措施将陆续出台。与此同时,各种思想认识问题也大量产生。改革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乘势而上,抓住时机,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为企业内部改革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一、教育引导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深化内部改革,碰到的突出问题是观念的转变。打破“一大三铁”,实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8.
厂衰谁耻?     
曾几何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作为一个口号,在大大小小的企业中随处可见。一些不以“厂”为名的企业,也都以此来激励职工。在当初看来,这些企业的职工,当然也包括用这一口号激励职工的企业任导人;确有一股把企业搞好的志气,大有不把企业搞好就将愧对世人的决心。无疑,这个口号对鼓舞企业职工的士气产生过巨大的力量。然而,盛衰谁人定?时下一些企业真的走到了麦政的境地。这些企业或破产,或被拍卖、兼并,成员工下岗分流。。人负在饱尝囊败之苦之后,或重新上岗,找到了自己的归自,£偿处女大正在具找自己的归宿。唯独一个“…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和大锅饭”桎梏了企业的发展,要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必须对企业内部的劳动工资制度进行改革。然而这又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大胆实践,稳步推进。 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三铁一大”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口号是一种好懂易记、鼓舞人心的宣传好形式。我国是一个“口号大国”。从陈胜、吴广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一直到现在“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口号,确实在不同历史时期起到了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的作用。 但是,现在有的口号提得越来越离谱、不切实际了。特别是有的地方政府和行业提的口号,其荒唐程度不亚于“大跃进”年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那样的口号。例如,有的地方政府提出“超常发展,提前实现小康”,有的行业提出“打破常规,赶超世界一流企业”等口号,就经不起推敲。试问:什么是“超常发展”、“打破常规”?它的内涵是什么?无人作出具体、准确的解释,但给基层带来的害处却很大,甚至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勘察设计企业文化建设中遭遇一些瓶颈,具体表现在:一是简单化:很多勘察设计单位的企业文化不系统、不深入,仅停留在表面上一些口号,职工无法真正了解并自觉践行,更没有贯彻落实到企业日常管理及员工行为中。二是“两张皮”:企业文化存在着缺失、流于形式、不被认同等缺陷,存在着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实际相分离的“两张皮”现象,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三是推动难:缺乏领导带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口号也有个力度的问题。一个口号提出来,人们只当刮了一阵耳旁风,什么积极效果也没有,是不是可以说它的力度等于零?如果口号提出之后,人们不但把它当作耳旁风,而且听了立马撇大嘴,那“力度”显然就不只是等于零的问题了,称之为“负力度”,大约是不过分的。这类“零力度”、“负力度”的口号,与其层出不穷,何如干脆不提?问题是,那些蜗居高楼不出屋的人,那些闭门造车不知路的人,那些巧弄文词不请事的人,久坐无事,却热衷于“无事忙”,以“盛产”口号为能事,人们自然奈何不得。至于那些不疼不痒的“反腐倡廉”口号的炮制者,…  相似文献   

13.
1991年以来,江苏省徐州市200多家亏损企业实施了破除“三铁”的重大改革(本刊第11期曾有报道)。 涉及成千上万人切身利益的改革,不可能是风平浪静的。“三铁”破除后,徐州市职工的心态也是复杂和多样的;大多数厂长、工人为这一改革拍手叫好;也有少数厂长、工人还有种种顾虑、担忧。 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改革,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稳步推进。愿这篇来自徐州第一线的详实报道,能够给读者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加大企业改革力度,破"三铁"势在必行,但真正实行起来,阻力也是不小的.过去,有一些企业的领导,总是抱怨冗员多,负担重,效益上不去,但眼下实行了用工制度的改革,有些人又说是冗员不多了.如此出尔反尔,说到底还是怕出乱子,小则吵嚷谩骂,大则上访闹事,偶尔有个把寻死觅活的,也不未尝不可. 由此,引发了一个值得三思的题目,即如何看待效益与稳定的关系.从理想的答案出发:谁都知道两者互相促进,互为保证,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又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之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效益与稳定之间理想的相互关系的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甚至在一段时间里,由于改革为追求效益,改变或影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提出对外商要“让市场、让股权、让利益”,有的地方甚至喊出“靓女先嫁”的口号,首先把自己最好的企业拿出来“嫁接外资”.“嫁接”外资,对部分国有企业在短期内摆脱困境、提高效益,无疑是条快捷之路.但由于我们市场意识的薄弱和制度上的不完备,许多企业在嫁接外资的过程中,国有资产的价值常被低估流失,国有资产成了“嫁妆”送给了外商.  相似文献   

16.
“不做出版商,要做出版家”的口号,原是针对某些出版社见利忘义提出的.有人以为偏颇,提出质疑:出版社若不能赢利,在活尚难,何以“家”为?于是,口号改作了“既做出版商,又做出版家”.义与利在口号中似乎可以得兼.但依旧是两张皮——“商”以逐利,“家”以言义,义与利的矛盾并未消失.不妨看一看近两年出版的某些书籍,究竟追逐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2,(20)
企业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它们从政府机关“附属物”的地位下解脱出来,成为自主经营的独立法人,放胆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良性循环。这一根本目的,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模糊的。 时下确有模糊“根本目的”的现象存在。有些企业,申请参加改革试点,厂长想的是利税方面的“优惠”,职工想的是收入方面的“实惠”,而对于企业如何在改革中加速发展,反而有所忽略。还有些企业,把转换经营机制简单地归结为“破三铁”。殊不知,  相似文献   

18.
过去,国有企业中最响亮的口号有一句叫“爱厂如家”,可以说是政府倡导、企业要求、职工认同。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一批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关停并转,出现了部分职工下岗分流、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置换身份等现象。许多国企职工和企业领导人对“爱厂如家”的思想提出质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还是职工的“家”吗?还需要倡导员工  相似文献   

19.
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离不开按劳分配政策,离不开唤起职工的主人翁精神,离不开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这是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动力机制的基本内容。在实际操作中,三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但要注意的是,三者主次有别,不能颠倒。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孤军作战”,有时候大张旗鼓“砸三铁”,忽视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有时候“花钱买稳定”。劳动工资制度改革深入不下去;  相似文献   

20.
我与企业政工同甘共苦28年了。这28年,我经历了高唱“文化大革命好”、批判林彪“四人帮”、企业转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社会风浪和重大转型。我先后任厂政研会会长、党办主任、纪委书记等职,一直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曾经伤害了一些同志的感情;破“三铁”破了一些人的铁饭碗;倡“廉政”断了一些蛀虫的财路;推行下岗分流又遭遇到职工的生存问题,这些使我们这一行搞得很麻烦,很辛苦。许多时候还不被人理解,甚至受到攻击。但我还是“挺”过来了。支持我坚持下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个人素养角度讲,我树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