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台湾政治大学中山学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的邀请,我系赵宝煦教授和梁守德教授会同校内外学者十二人一道于6月6日至20日赴台参观访问,并出席两岸学者举行的“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人”的学术研讨会。梁守德教授在会上作了“21世纪的世界与中  相似文献   

2.
1999年8月4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IIPS)主办的“科索沃战争与新世纪国际格局”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潘国华教授出席会议。研讨会由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IIPS主任梁守德教授和该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方连庆教授主持。与会单位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光明日报》和《瞭望》周刊。与会代表围绕研讨会主题热烈发言,进行了认真讨论。本刊现将会议综述予以发表,并选登了3篇论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1995年4月26日,由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台港澳与世界事务研究所主办的“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八项主张暨台港澳与世界事务专业方向”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务院台办、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全国台湾研究会、台联会研究室、北京市民革、北京大学分校、北京旅游学院、《台声》杂志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记者共三十多人。赞助这此研讨会的山西运城烟草公司代表也出席了会议。国际政治系台港澳与世界事务方向的研究生旁听了会议。会议由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副主任潘国华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副校长梁柱教授、国际政治系系主任梁守德教授代表校、系致了欢迎词,并就在国政系设立台港澳与世界事务专业方向作了说明。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赞同在国际政治系设立台港澳与世界事务专业,并就设立这一专业的办学方针、课程设置等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议还认真学习、讨论了江泽民主席关于台湾问题八项主张及其重大意义,发表了非常有价值的看法。现将研讨会上有关台港澳与世界事务专业建设方面的发言,按发言顺序摘要刊载如下(根据会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4.
2000年3月28日至30日,由华东政法学院与英国英中文化交流协会共同组织的“少年儿童权利与司法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华东政法学院召开,来自中国和英国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研讨会。会议开幕式由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郝铁川教授主持,院长何勤华致开幕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漆世贵、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领事乔安娜、英中文化交流协会前主席马兰娜在开幕式上讲话。参加开幕式的领导还有上海市政法委秘书长柴俊勇、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乔宪志、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唐周绍、浙江省警察学会常务副会长、原…  相似文献   

5.
祝鸣  周玉渊 《国际展望》2014,(3):144-148
2014年3月17—18日,"第六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与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更安全世界"组织联合举办。来自中国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非洲经济事务委员会、非洲联盟委员会,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肯尼亚非洲和平论坛、第三世界网络非洲分部、南非冲突转型行动支持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于五月十六日上午邀请本系十余位兼职教授就办系的指导思想、专业发展和教学科研等问题举行座谈。出席会议的有钱端升,叶蠖生、陈忠经、李正文、王惠德、廖盖隆、李普、徐达琛、杨公素、程万里、薛谋洪等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名誉教授邹谠(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讲座教授)也应邀出席了座谈会。北大副校长张学书出席会议致欢迎词。前系主任、现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赵宝煦教授、校社会科学处处长苏志中以及系和教研室、图书资料室的负责同志均出席了会议。座谈会由系主任张汉清教授主持。现根据会议记录(以发言先后为序),发表发言摘要(未经发言人审阅),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和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在沪共同主办了"第四届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全国台研会、中共中央党校、军事科学院、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上海研究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的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与会者围绕"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与建立中国特色国际战略理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营造睦邻友好的大周边环境"、"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国际经济合作"、"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国际机制"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文化外交"等5个专题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一比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2002年1月25日—24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在北京主办了“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学术研讨会。黄宗良、李凤林(北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原驻俄大使)、张汉清、林助建教授等主持了研讨会。会议特别邀请了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罗·麦德维杰夫教授、德国民社党基本价值委  相似文献   

9.
所有制、产权和经济业绩: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13—14日,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和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所有制和产权: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文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经济与合作研究系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大卫.科茨教授向会议提交的论文。文章批判了私有化万能论神话,并认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召开。对话会前后有三个配套活动,依次是2017年11月29日召开的第三届中非政党理论研讨会,12月1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一中亚政党论坛和12月4日召开的第十届中美政党对话会。上下图分别为三场活动的现场。  相似文献   

11.
1992年10月29日至30日,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有关学者和专家在北京大学勺园召开了"东亚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有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副系主任方连庆教授、陈峰君教授、林代昭教授、邱恩田和张锡镇副教授;国际经济系巫宁耕教授;日本学者有日本大学东亚研究会本田弘教授、浦野起央教授、加藤义喜教授、长谷川启之教授;韩国学者有庆熙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赵正源教授、朴基岸教授、姜正模教授、梁性韶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梁柱教授、国际政治系代主任潘国华教授参加会议开幕式并在会上讲了话。方连庆、本田弘和赵正源三位教授分别代表中、日、韩三国学者在开幕式上致词。有十二位学者在会议上宣读了学术论文,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意见。这次学术研讨会,对进一步推动北大国际政治系与日本大学、庆熙大学的联系与交流;对中、日、韩三国关于东亚问题的研究与深入开展具有积极意义。现将提交会议的论文原文按发言和宣读顺序刊登于后。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13—16日,由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环境与中国和平发展高层论坛”在辽宁大学举行,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正副理事长、全体常务理事以及人大、北大和复旦三校国际关系学院的领导李景治、许振洲、陈志敏出席了研讨会,来自全国内地64所高校和台湾4所高校的90多名国际政治学者以及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400多名师生参加了研讨。以国际政治问…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金隅集团(股份)公司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15年1月15日至16日在京召开,208名正式职工代表和115名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正式代表189名,有19名代表因事请假未参会)。此次大会的召开,是北京金隅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与会代表认真听取并审议了姜德义总经理所作的题为《优化布局强化管理转型  相似文献   

14.
第五届国际马克思大会明年将在巴黎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国际马克思大会筹委会发布公告,宣布第五届国际马克思大会将于2007年10月3—6日在巴黎召开。大会的议题是:替代全球主义(altermondialisme)、反资本主义(anticapitalisme)与世界政治选择(cosmopolitiquealternative)。公告指出,“世界进入第三个千年以来,资本主义变本加厉  相似文献   

15.
20 0 4年 4月 2 3日上午 ,来自全国 30多所高校的 80余名代表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会聚一堂 ,出席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政治科学类”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国有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潘国华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浦劬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主任臧志军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此次研讨会是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共同发起的 ,并在 2 0 0 0年由中国人民大…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世界》2013,(7):81-82
一、日举办非洲会议公布援非新举措 6月3日,为期三天的第五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在日本横滨闭幕。会议由日本政府和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共同主办,共计51个非洲国家应邀与会,其中有39住领导人亲自出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会上宣布,未来五年将向非洲提供320亿美元资金,其中包括140亿美元的政府开发援助。会议发表的《横滨宣言》指出,民间是非洲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需要维护非洲的和平与稳定,为地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7.
1993年11月15日至16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同日本大学和韩国庆熙大学在日本东京召开了“东北亚国际环境的变化与新的合作框架”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有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副系主任方连庆教授、黄宗良教授、王杰教授和张锡镇副教授,日本学者有日本大学东亚研究会本田弘教授、浦野起央教授、加藤义喜教授、长谷川启之教授;韩国学者有庆熙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赵正源教授、朴基岸教授、姜正模教授、权万学教授。日本大学总长濑在良男教授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庆熙大学校总长赵永植教授和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王学珍教授分别在研讨会上发表了特别演讲。有9位学者在会议上宣读了学术论文,并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交换了看法。这次是中日韩三所大学学者第二次学术交流活动,它进一步促进了三方学者的相互了解与合作。现将提交会议的论文刊登于后。  相似文献   

18.
1999年9月14日至16日,由我院和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共同主办的“建国50周年以来的中国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法学楼举行。我院常务副院长潘国华教授、党委书记邱恩田副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梁守德教授和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学部长加藤节教授等出席开幕式。潘国华副院长和加藤节学部长、日方代表团团长富田武教授分别代表双方致辞。开幕式由我院学术代表团团长李义虎教授主持。 我院代表团成员李义虎教授、林代昭教授、关世杰副教授、印红标副教授、梁云祥博士和日本成蹊大学代表团成员富田武教授、宫本光雄教授、金日旭副教授、久保野惠美子讲师、李晓东博士等分别围绕日美安保体制、中日文化交流、留日华侨、亚欧关系和日本外交及日本社会问题作论文发言。双方就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院部分师生旁听了研讨会。 此次学术会议为我院与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的定期学术交流项目,每隔一年在对方举办一次相关问题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现将会议论文发表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0月15—17日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CCCPE)将联合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British Council)与英国杨氏基金会(Young Foundation)于北京举办“社会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国际研讨会。”为配合这次会议的召开,会议举办方拟向国内外广泛征集有关社会创新和创新型  相似文献   

20.
1996年8月14日——16日,“中国与世界:面向21世纪的传播与文化”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文化传播研究所和美国肯特州立大学传播学院共同主办,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院、美国中国传播学学会协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