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TRIMS协议对中国外资立法的冲击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AgreementOn Trade Related Investment Measures,以下简称TRIMS协议)是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一揽子协定的一个重要协定。我国已加入WTO,TRIMS协议的生效使我国现行外资立法受到很大冲击,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进一步改善我国利用外资的法律环境,协调我国外资立法与TRIMS协议的矛盾,以加快我国投资立法和有关政策与国际的接轨。  相似文献   

2.
刘树桥 《政法学刊》2003,20(4):37-38
我国作为WTO的正式成员,涉及经济和法律等诸多方面要和国际接轨。因此如何摆正我国在经济世界中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应充分享有组织成员国应享有的权利,并承担应承担的义务。同时,鉴于我国的诸多领域与WTO规则不一致,所以要在充分维护我国利益的基础上,对国内的一些规则作出调整,特别是对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作出调整。此外,针对涉外经济纠纷,我国要以自己的基本法律制度为依据,而不能直接运用WTO规则。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WTO指日可待,由于我国尚未适应复杂的对外经济环境,涉外经济贸易法律体系尚未健全,与WTO的法律原则尚未完全接轨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可能会面临经济秩序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犯罪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变得更加复杂化。加入WTO后经济犯罪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务必积极寻求预防和打击经济犯罪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作为建立和维持一定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的社会调控手段——法律与道德,在内容上既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性,在功能上又具有互补性,两者彼此协调、相辅相成。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更赋予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共同的社会基础与经济基础,共同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两者的内在一致性和协调性理应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在当今的社会主义中国,它们却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特别是中国经济文化与世界接轨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裂痕”日益显露,这一切都给转型中的国家带来了不可预测的动荡与不安。因此,如何将法律与道德在人们心理上协调一致,无论对治国方略中的法治还是德治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周宏毅 《行政与法》2003,(11):51-53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不仅对国内经济活动领域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全球化的法律规范如何与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相接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本文就与WTO有紧密联系的依法行政中的关于规范行政处罚的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频繁受到外国对我国的倾销和发起的反倾销冲击,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认为研究我国反倾销法与WTO反倾销法律规则如何接轨,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对保护我国的国内相关产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影响很大。为了更好地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接轨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经过几次全面修改与完善 ,已完全符合WTO有关规则与我国所做承诺。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先进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2004年4月6日,国家法官学院召开了WTO培训班第期开幕式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来自全国各地法院的知识产权、行政.涉外商事审判的法官约60余人将接受为期10天的第期培训。 万鄂湘副院长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加入WTO的法律结果,就国内而言并不仅仅是国内市场的开放等还有WTO法律规则在我国的实施。它要求我国对相关  相似文献   

9.
熊英  汪德平 《法制与社会》2011,(20):227-228,230
青年大学生道德、法律信仰的失落已成现实。建立有效机制,建塑一代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法律信仰是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实践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法治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道德、法律素养;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德治校、依法治校,使大学生在德治、法治校园环境里得到良好熏陶与充分实践;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比较WTO法律规则与我国反倾销立法的基础上 ,指出我国反倾销立法在立法层次、促销的确定、损害的确定及因果关系判断上存在缺陷 ,为适应加入WTO后与其法律接轨的要求 ,应作出必要的修改。  相似文献   

11.
宋球勋 《行政与法》2005,(11):61-6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经济是前提,协调阶层利益关系是关键,而加强道德建设是保证。长期以来,我们为道德建设投入的精力不可谓不大,付出的成本不可谓不高,而成效却并不显著。凡事都要讲究效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不可不讲效率。根据道德与法律的某些重合,古今中外的立法实践和我国目前道德建设的实际需要,以法律手段“硬化”道德规范不失为一种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2.
With nine main theses that are interspersed with each other,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rticulates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in natural law theory. The theses include: I. In investigating facts, one finds reasons to choose an honest self-discipline; II. Deliberating, one finds reasons similarly directing one to other intrinsic goods; III. Taken integrally, these goods and principles acquire the force of moral precepts; IV. Those precepts, natural moral law, depict our nature (humanity) in its flourishing; V. Nature and natures are best explained by free, intelligent transcendent creation; VI. Creation and other gifts past and present deserve our gratitude; VII. Natural moral law and historical revelation are two channels of information; VIII. Secular and spiritual communities are distinct and respectfully self-governing; IX. Natural moral law defines human rights but rightfully extends beyond them.  相似文献   

13.
公正廉洁执法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一步深化的重要保障。检察机关在我国政法体系中居于在享有执法权力的同时又被宪法赋予法律监督权力的特殊位置,因此,认真分析检察机关公正廉洁执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落实和推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深入挖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的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秉承"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要继承传统道德精华、及时归纳时代精神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之中;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现时代需要一种融合中西人文主义之精髓、兼济人的认知理性与道德理性的新人文主义。从人文主义的视角看,道德人文维度与民主政治维度是构建中国法治需要着力加强的两个方面。在法治发展道路上,中国需要协调好法治的道德、功利、政治与行政四个层面,沿着自身的文化传统,打造政治和社会的理性与道德基础,开拓一种具有厚重人文底蕴的"道德的民主法治",实现仁义道德与自然权利、民主法治在现代的历史衔接。  相似文献   

16.
社会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范畴包括社会保障关系、社会公益关系及慈善事业关系。目前社会法的理论研究落后于社会法实践,且研究重点局限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社会法保护弱者的功能和追求实质公平与正义的主旨,有利于切实保护社会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等的基本生活权益和生存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应当抓住和谐社会建设带来的机遇,深入研究社会法的有关理论,加快社会法立法步伐,提高社会法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7.
陈亚克 《行政与法》2004,(10):71-73
行政程序法典化是20世纪以来行政法发展的一种世界性趋势,制定一部统一的中国行政程序法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关于行政程序立法模式的几种观点的基础上,主张我国应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它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肖燕雄 《时代法学》2005,3(2):47-52
新闻道德失范是当前我国新闻媒体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十年来国内6次媒介调查结果显示,新闻道德失范的危害性极大,经由自律路径根治新闻道德失范几乎不可能。从道德分层理论、道德与法律关系、道德的现实境遇以及新闻道德本身的特性分析,新闻底线道德的法律运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道德的法律运作的主要方面并不是在何种程度下触犯道德规范该受何等惩罚的量化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应该对某些新闻职业道德概念作一个明确而具体的定义。同时,我们也必须仔细考虑违犯新闻道德规范后进行救济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李易坪 《法学杂志》2020,(5):121-130
学术瑕疵类、学术垄断类失范行为之所以普遍存在,与科技伦理教育观密切相关。当前,我国的科技伦理教育主要存在法治意识淡薄,忽视培养具有法治思维的科技伦理专业人才,以及缺乏法治化制度保障等问题。然而,法治思维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思维,具有将其引入科技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实现规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以净化科技伦理生态的道德理想,需要在科技伦理教育的过程中中融入法治思维并凸显法治作用,从而构筑起坚不可摧的法治屏障。所以,法治思维视域下科技伦理教育观的完善应从德法并重,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应以法律规制为主,且科技伦理教育中亟待重视法治思维的培育等方面着力;法治思维视域下,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对于科研人员科技伦理教育观的培育应从增设科技法和知识产权法课程,强化警示教育,且在对于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学术研究和立法规制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0.
AVIHAY DORFMAN 《Ratio juris》2010,23(2):205-228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orthodoxy, the law of private wrongs—especially common law torts—fails to map onto our moral universe. Four objections in particular have caught the imagination of skeptics about the moral foundations of tort law: They purport to cast doubt over the moral appeal of the duty of care element; they target the seemingly inegalitarian objective standard of care; they object to the morally arbitrary elements of factual causation and harm; and they complain about the unnecessary extension of liability under the guise of the proximate cause element. Analyzing these four prevailing arguments concerning the a‐moral (and, with regard to some interpretations, anti‐moral) character of tort law, I shall seek to show that the normative structure of tort law can, nonetheless, be reconstructed so as to reflect, to an important extent, our considered judgments about basic moral princi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